《日本Kaneka建成5000吨/年PHBH生物降解材料工厂》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 陈方
  • 发布时间:2020-09-11
  • 总部位于东京都港区的日本Kaneka有限公司已按原定计划在其Takasago工厂完成了“Kaneka生物可降解聚合物PHBH®”的产能升级工作。竣工仪式于2019年12月17日举行。该项目投资额约为25亿日元(4100万欧元),新工厂生产能力约为5,000吨/年,是过去的五倍。
    近年来,由微塑料引起的海洋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生态系统,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然而,由Kaneka开发的100%植物源性生物聚合物PHBH®被证明可以在海水中进行生物降解。该材料被认证为“OK Biodegradable MARINE”——在30℃海水中6个月内生物降解率可以达到90%以上,PHBH®的替代使用有助于减少海洋污染。此外,它还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聚烯烃卫生理事会和欧盟委员会列入肯定名单。
    欧洲已经出台了各种规定来减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特别是法国,法规从2020年1月开始收紧,因此PHBH®的销售预计将迅速扩大。从2018年11月开始,日本大约有1万家的7-11便利店售卖Seven Cafes时使用PHBH®吸管,Kaneka也正在与资生堂合作开发化妆品容器。此外,许多全球品牌商也在研究PHBH®的广泛应用,例如吸管、塑料袋、餐具、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
    Kaneka预计5000吨/年的工厂将在早期就可以全面投产。该举措不仅限于扩大生产能力,公司早就打算建造一个全面的大规模生产工厂,以满足全球范围内日益增长的需求。2019年9月,Kaneka发行了绿色债券(环境债券),目的是为PHBH®生产设施和研发提供资金。Kaneka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环保解决方案,帮助世界变得更加环保健康。
                                       吴晓燕 编译自https://www.bioplasticsmagazine.com/en/news/meldungen/20191220_Kaneka-5000.php
    原文标题:Kaneka Builds 5.000 tons PHBH Plant

相关报告
  • 《博大东方吉林将建成30万吨PPC生物降解材料项目》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11-19
    • 在内地打拼30多年的香港企业家王金狮最近很忙,因为他在吉林省的新项目即将投产。该项目属于国家大力扶持的科技环保产业,基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二氧化碳基生物降解塑料(PPC)技术。 “PPC塑料是一种完全可降解的环保型塑料,成本低,有利于节能减排,市场很广阔。”王金狮说,“我们计划今年底试车,明年春节后投产。” 王金狮是香港博大东方集团董事局主席,祖籍福建泉州,20多岁时从菲律宾随全家移居香港,创业起家。30多年前,王金狮回到内地发展,一路北上,在福建、湖北、北京、吉林等地从事过纺织、进出口贸易、房地产、纳米新材料、生态农业等行业。 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王金狮将目光投向绿色环保产业。“普通石油基塑料广泛使用带来‘白色污染’,而PPC塑料节能环保,无疑是阳光产业。”他说。 2017年,博大东方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开展合作,在吉林市投资建设该项目。一期投资5亿元,二期预计再投入15亿元,建成后PPC年产将达30万吨,预估产值60亿元左右。未来,王金狮还计划在长三角、珠三角和西部地区建设3个年产不少于30万吨的PPC工厂。 “吉林市化工产业配套完善,政府对项目建设很支持,在这里发展心里很有底。”王金狮说,“工厂还没投产,就接到好几个欧洲国家的订单了。” 王金狮感慨自己走对了路子,赶上了国家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的好时机。而回想在内地不断创业发展的历程,他更感触尤深:“我始终坚信依靠内地生机勃勃的市场不会错。” 长期在吉林打拼,王金狮对这片黑土地有着特殊感情。“东北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力量扎实,人才资源丰富,产业链完备,这些都是东北吸引域外资本的重要法宝。依靠这些优势,东北一定能够实现全面振兴。”他说。 除了企业家身份,王金狮还担任吉林省政协委员,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作为吉林省港资企业协会会长,他投身于搭建吉港两地商务、文化等多方面交流平台。 受访中,这位香港企业家将三十载个人奋斗经历放在宏大时代背景下回望,直言自己最骄傲的是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发展进步并参与和融入其中。“太不容易了!我非常自豪!”王金狮说。
  • 《年产50万吨生物降解材料生产线 落户新疆石河子开发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1-03-30
    • 3月22日,科技日报记者从新疆石河子开发区获悉,一个投资30亿元,建设年产50万吨PBAT生物降解材料生产线项目在石河子开发区签约。   在石河子开发区与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华科技)举行的签约仪式上,兵团八师师市党委常委、八师副师长,石河子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侯国俊表示,石河子开发区全力支持项目建设,在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全程配合、跟进,成立项目配合专班,确保项目高质高效如期建成投产。   东华科技隶属于大型央企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源于1963年成立的原化工部第三设计院,是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首家进行股份制改造并上市的现代科技型企业。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出塑料污染治理顶层设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多部委发布了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相关意见,其中《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2020年、2022年、2025年为节点,明确了控制“白色污染”的时间表及限用、禁用范围,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公布了塑料污染治理实施方案。“限塑”具有巨大的市场商机。据统计,新疆地区仅农用膜的市场用量达到24万吨/年。   PBAT是对苯二甲酸(PTA)、己二酸(AA)和1,4-丁二醇(BDO)的共聚酯,属于可生物降解材料,产品的可降解性和生物安全性已通过欧盟、美国等全球性认证。PBAT性能和普通塑料聚乙烯PE接近,能够基本满足通用塑料要求,可应用在包装材料、餐饮用具、卫生用品、地膜等一次性用品上,通过产品改性还可以用于医用材料、光电子化学、精细化工等领域。   此次签约项目总投资30亿元。其中一期投资约7亿元,年产10万吨/年PBAT。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均销售收入总体70亿元,一期1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