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2017年度学术交流研讨会召开》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姜山
  • 发布时间:2017-12-20
  • 12月16日至17日,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以下简称“前沿科学计划”)2017年度学术交流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邓麦村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组织,前沿局领导班子及全体工作人员、院机关有关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负责人及管理人员、18位院士和400余位中青年科学家参加会议。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计划自2016年部署实施以来,经过严格的评审遴选,两年内共支持全院576位拔尖科学家提出的科研项目,鼓励和推动科学家们围绕“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冲击国际一流甚至国际顶尖水平的基础科学问题”,夯实中国科学院前沿与交叉科学的工作基础,进而“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为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流研讨,结合已部署项目的研究进展,中国科学院希望以本次学术交流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搭建一个全院科学家跨领域跨研究所交叉碰撞的平台。

    会上,前沿局局长高鸿钧致辞,表示前沿局将通过熟悉科学家的工作,在未来更好地服务于科学家,服务于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承担前沿科学计划项目的33位科学家在会上作了报告,其中特邀报告9个、推荐报告24个,主要围绕研究目标与进展情况、取得的成果、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等进行交流,同时也结合本领域国际前沿进展情况对后续工作设想进行了介绍。通过相互报告形成了碰撞,进行了热烈交流,形成了活跃前沿交叉研讨的学术氛围。

    丁仲礼在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了“中国天眼”、量子卫星、暗物质卫星等中国科学院极具影响力的成果,但中国科学院真正基础的研究工作亟待加强,以期最终能形成一种基础研究的风气、追求和文化。要实现我国科学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发展,必须有一支能“啃硬骨头”的研究队伍,勇于探索“无人区”。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科学技术研究的“火车头”,有责任带头推动这些工作。因此,经过充分讨论,中国科学院设立前沿科学计划,稳定支持一批优秀科学家,淡化考核,期望他们沉下心,好好考虑做一些“从0到1”的基础研究工作。

    丁仲礼强调,前沿科学计划“雪中送炭”的做法得到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院机关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他希望各项目负责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坚持做原创性的科研工作;希望该计划长期坚持下去,给予更多的经费支持;希望将来更多地支持做原创性研究的优秀年轻人;希望这样一支优秀的队伍带领中国科学院完成我国科学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历史性使命。

    邓麦村在会后交流中对此次会议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科学家们的报告很精彩,不同学科间交叉碰撞和交流对于促进中国科学院前沿交叉的开展有着很好的带动作用。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院2020年度工作会议召开》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dingxq
    • 发布时间:2020-01-19
    •   1月16日至17日,中国科学院召开2020年度工作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回顾建院70年的进展和成就,总结2019年工作,全面部署“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收官任务和2020年重点工作。   在16日上午的全体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受院党组和院务会议委托作题为《勇立改革潮头,勇攀科技高峰,以“四个率先”推动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工作报告。会上颁发了中国科学院2019年度杰出科技成就奖、国际科技合作奖、科技促进发展奖、青年科学家奖,表彰了2018-2019年度安全保密先进工作者。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侯建国主持会议,并与副院长、党组成员张亚平、相里斌、张涛分别宣读授奖决定,白春礼为相关获奖者颁奖。   在16日下午的全体会议上,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院纪检监察组组长、院党组成员孙也刚就学习贯彻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专题报告,侯建国就推进全院党建工作进展与2020年重点工作部署作专题报告,相里斌就院重大科技任务进展及下一步主要考虑作专题报告,张涛就“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目标任务总结评估工作部署作专题报告;条件保障与财务局、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负责人分别报告经济资源配置、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科技大学负责人分别报告本校工作,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化学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负责人分别报告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典型经验。张亚平主持会议。   17日上午,会议代表分组讨论了会议工作报告和专题报告,对相关工作总结、工作部署深表认同,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建议。   在17日下午的全体会议上,各组汇报了本组讨论情况;白春礼作会议总结,就全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明确要求。相里斌主持会议。   白春礼在会议报告中指出,70年来,几代科学院人始终坚守“创新科技、报国为民”的初心使命,勇担创新重任、引领科技进步,为国家经济社会和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始终弘扬爱国奉献、求真务实的创新奋斗精神,培养造就了一批我国优秀科学家的杰出代表和一大批高水平创新人才;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立足国情、遵循规律,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走在科技体制改革的前列;始终秉承开放合作、协同创新的发展理念,畅通创新价值链,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经过不懈努力,中国科学院已成为一支党、国家、人民可以依靠、可以信赖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成为国家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也成为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科研机构。   白春礼指出,2019年,全院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主动担当、统筹协调,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发挥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可替代的作用;坚持“三个面向”,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家安全作出重大贡献;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多措并举、持续发力,着力解决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全院各项事业进入到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呈现出崭新风貌。   白春礼指出,中国科学院下一步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和中央领导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加强党对科技事业领导,以“率先行动”计划为统领,以加快实现“六个根本转变”为主线,着力抓战略谋划、抓原始创新、抓关键核心技术、抓深化改革、抓基础能力,加快推动创新能力、创新产出向高端引领跃升,加快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白春礼强调,2020年是中国科学院基本实现“四个率先”的收官之年,也是迈向全面实现“四个率先”目标再出发的一年,全院要齐心协力、真抓实干,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扎实做好如下十项工作:一是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二是打好“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收官战,统筹谋划下一步改革发展;三是发挥建制化优势,高质量完成重大科技任务;四是全面推进国家实验室、科创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任务;五是以研究所分类改革为抓手,先行先试积极落实科研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六是大力培养造就高水平创新队伍;七是深化院士制度改革,加强高水平科技智库建设;八是持续深化全方位、深层次、多样化的国际科技合作;九是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学风建设;十是大力加强支撑条件建设和各项保障工作。   本次会议主会场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际会议中心,院领导和院机关各部门、院属各单位、部分四类机构、筹建机构、双重领导单位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16日上午的会议以视频会形式召开,会议代表和应邀出席的院老领导、学部主任、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在主会场参会,院机关和驻院纪检监察组全体工作人员、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各单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科研骨干,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院直接投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在视频分会场参会。
  • 《中国科学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基础科学研究工作情况》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8-03-27
    • 3月26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2018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中国科学院基础前沿科学研究工作情况。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和基础前沿领域科研人员代表在会上介绍了有关情况,并回答了媒体提问。 今年1月1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对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作出部署。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充分发挥学科综合优势,系统开展科研项目部署,在多个基础前沿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在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人才队伍培养引进、科研平台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系列进展。会上,中国科学院前沿局局长高鸿钧介绍了介绍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在基础科学、前沿科学研究方面的布局、思路、举措、成效,以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高鸿钧说,2017年,中国科学院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取得了一大批重要原创成果。2018年新春伊始,中国科学院在重大原创成果方面再次取得了体细胞克隆猴等突破性进展。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近日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国科学院近年来的重大成果产出进入了‘井喷期’,一大批重大原创性成果、战略性技术与产品相继问世,我们在一些重要领域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某些前沿方向开始并行、领跑。” 高鸿钧表示,这种并行或者领跑主要体现在:一,在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新年贺词中,“量子计算机”和“海翼”号深海滑翔机两项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入选。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天眼、悟空、墨子3项成果的科学研究均已经取得很好的进展,“天眼”在首次试验中新发现6颗脉冲星,“悟空”获得世界上迄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线能谱,“墨子”号圆满完成三大既定科学目标。二,2017年,中国科学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2项,占全国34%,“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获一等奖,这是中国科学院5年内获得的第4项自然科学一等奖。十八大以来,中国科学院作为第一完成人或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奖90项,其中一等奖4项(全国共6项)。三,在两院院士评选出的“201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有6项由中国科学院牵头完成;在科技部发布的“2017年中国十大科学进展”中,有5项由中国科学院牵头或参与完成。四,在2017年汤森路透发布的第二届“全球最具创新力政府研究机构25强”中,中国科学院是我国唯一上榜的科教机构,居第11位。五,根据国际公认的衡量基础研究影响力的“自然指数”排行榜,中国科学院连续5年位列全球榜首。六,多位优秀科学家代表我国首次获得国际重要科技奖项,显示了我国科技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高鸿钧介绍说,为了能够取得重大原创成果的突破,中国科学院加强了B类先导专项、卓越创新中心、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等六大“抓手”的具体部署和落实。 B类先导专项侧重于瞄准新科技革命可能发生的方向和发展迅速的新型、交叉、前沿方向,取得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成果。2012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先后部署了三批B类先导专项,目前在研18项。2017年,量子通信、脑科学与智能技术、青藏高原、超导电子学和大气灰霾追因等首批5个专项已通过结题验收。除了取得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提升了国际影响力之外,B类先导专项更是充分发挥了先行先试的“先导”作用。 卓越创新中心是“率先行动”计划的“尖刀连”和“活力之源”。2014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启动建设了量子信息、青藏高原、粒子物理、脑与智能、凝聚态物理、分子科学等19个卓越中心,已有14个卓越中心顺利通过筹建期验收,其中量子信息卓越中心在2016年验收后转为创新研究院。按照“自然指数”排位,目前卓越中心均处于国际同类机构前列,引领学科前沿,真正担当了创新“尖刀连”的作用。 前沿科学计划是中国科学院为进一步持续稳定支持拔尖人才,从2016年开始部署的重要举措。中国科学院希望通过前沿科学计划的实施,为老、中、青三代拔尖科学家提供相对稳定的支持,使他们“坐得住冷板凳,敢啃硬骨头”,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产出更多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原创成果。前沿科学计划的实施得到全院科学家的热烈响应,目前已经支持了近600位拔尖科学家的创新研究工作。结合前沿科学计划的过程管理,前沿局组织科学家形成了一个跨所跨领域交叉碰撞的平台。该计划的实施在科技界引起了很好的响应,并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此外,高鸿钧还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在组织承担国家科技任务、统筹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加强科教融合等方面的具体情况。 会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丁洪、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主任孙强分别介绍了“首次发现超导拓扑表面态”和“世界首个体细胞克隆猴”的重要成果和研究工作。 新闻发布会由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