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达100亿欧元!巴斯夫(广东)一体化项目又一重要工程竣工》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3-20
  • 湛江港东海岛港区巴斯夫(广东)一体化项目液体散货码头工程位于广东湛江东海岛,泊位总长1469米,采用高桩墩式结构,有1个12万吨油品化工泊位、2个8万吨液化烃泊位,1个5万吨油品化工泊位。项目于2022年12月8日开工建设,2025年3月7日正式通过交工验收。

    液体散货码头作为巴斯夫(广东)一体化项目的关键组成部分,是连接海上运输与陆地生产的重要枢纽。巴斯夫(广东)一体化项目投资总额预计达100亿欧元,该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巴斯夫在全球的第三大一体化生产基地。

    中国新一体化基地高级副总裁兼巴斯夫一体化基地(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马诚柯表示,液体散货码头作为保障一体化项目按期投产的重要措施,将在保障基地顺利运营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是一个综合性化学品生产基地,是巴斯夫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投资总额上达100亿欧元,并由巴斯夫独立建设运营。建成后将成为巴斯夫在全球的第三大一体化生产基地,仅次于德国路德维希港和比利时安特卫普基地。基地于2019年动工,到2030年建设完成。

    2025年2月5日,巴斯夫集团亚洲大型项目总裁林汉平(Haryono Lim)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分论坛上表示,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的核心装置正稳步推进建设,计划在2025年年底投产。这既是巴斯夫投资中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广东速度的再一次体现。

    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的核心装置包含一套年产100万吨乙烯的蒸汽裂解装置,以及多个下游装置,产品涉及汽车、建筑、高铁、电子电器、食品包装、家庭和个人护理、航空航天和制药等行业。

    另外,建设内容还包括66/83/20万吨/年环氧乙烷/乙二醇/精制环氧乙烷装置、21.5万吨/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装置、50万吨/年聚乙烯装置、2×19万吨/年冰丙烯酸装置、37.5万吨/年丙烯酸丁酯装置、10万吨/年丙烯酸异辛酯装置、50万吨/年丁辛醇装置、5万标立方米/小时合成气装置、8万吨/年(折百)新戊二醇装置、11万吨/年甲醛装置、4万吨/年柠檬醛装置等,及配套公用工程、辅助设施。项目以石脑油、正丁烷等为原料,生产乙烯、丙烯、苯、甲苯、二甲苯、裂解燃料油、异丁烯等及下游产品。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TU0NzEyMA==&mid=2650357418&idx=1&sn=5ba383f3636719ff8e650c292a8c6caf&chksm=86547223b1500f9422b0f8fa1f304015b336300af92812ef687a3a4c35a3889d183cecf940a6#rd
相关报告
  • 《巴斯夫湛江一体化项目核心装置今年底将投产》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2-12
    • 近日,巴斯夫集团亚洲大型项目总裁林汉平(Haryono Lim)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分论坛上表示,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的核心装置正稳步推进建设,计划在2025年年底投产。这既是巴斯夫投资中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广东速度的再一次体现。 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的核心装置包含一套年产100万吨乙烯的蒸汽裂解装置,以及多个下游装置,产品涉及汽车、建筑、高铁、电子电器、食品包装、家庭和个人护理、航空航天和制药等行业。 另外,建设内容还包括66/83/20万吨/年环氧乙烷/乙二醇/精制环氧乙烷装置、21.5万吨/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装置、50万吨/年聚乙烯装置、2×19万吨/年冰丙烯酸装置、37.5万吨/年丙烯酸丁酯装置、10万吨/年丙烯酸异辛酯装置、50万吨/年丁辛醇装置、5万标立方米/小时合成气装置、8万吨/年(折百)新戊二醇装置、11万吨/年甲醛装置、4万吨/年柠檬醛装置等,及配套公用工程、辅助设施。项目以石脑油、正丁烷等为原料,生产乙烯、丙烯、苯、甲苯、二甲苯、裂解燃料油、异丁烯等及下游产品。 该基地于2018年7月宣布筹建并于2019年11月正式启动,是巴斯夫迄今为止最大的单笔投资项目,总投资额约100亿欧元,由巴斯夫独立建设运营。全部建成投产之后,该基地将成为巴斯夫在全球的第三大生产基地,仅次于德国路德维希港基地和比利时安特卫普基地。 首套装置已于2022年9月宣布投产,第二套生产热塑性聚氨酯的装置已于2024年1月宣布正式投产,从而满足华南地区及整个亚洲市场多个增长行业的客户需求。 巴斯夫一体化基地(广东)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为巴斯夫集团全资子公司,主要负责湛江一体化基地的运营工作。
  • 《巴斯夫又一重大氢能项目开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11-27
    • 近日,巴斯夫(BASF)在建造质子交换膜电解槽方面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其与西门子能源公司(Siemens Energy)合作的路德维希港工厂的水电解工作——即Hy4Chem EI项目正进入下一阶段的施工。 该PEM电解槽年产能54MW,年产能高达8000吨氢气,一旦投入运营,将成为德国同类电解槽中最大的项目之一。该系统使用可再生能源供电,将产生不含二氧化碳的氢气,从而每年减少现场高达72,000吨的温室气体排放。巴斯夫将主要将这些氢气用作生产低碳产品的原材料。此外,该公司还将为莱茵-内卡大都会地区的交通运输提供氢气,以支持该地区氢经济的发展。 巴斯夫和西门子能源计划于2025年开始运营该电解水厂。德国联邦经济事务和气候保护部与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合作,为该项目提供高达1.243亿欧元的资金,其中高达3730万欧元的资金将由莱茵兰-普法尔茨州政府提供。 巴斯夫公司执行董事会成员兼路德维希港基地总监Melanie Maas-Brunner博士表示: “在今天的化学工业中,我们对低碳氢的主要需求是作为原料。从长远来看,作为一个能源载体,它对巴斯夫也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就是为什么我特别高兴我们的政治家已经认识到这个项目的潜力。西门子能源,能够作为一个具有杰出技术专长的合作伙伴。目前的资金承诺表明,政界和商界正在共同努力,塑造工业部门的能源转型。这既是实现净零碳排放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路德维希港工厂能力的标志。” 氢是重要化工价值链的起点。在路德维希港工厂,该公司每年使用约25万吨氢气,这些产品是通过蒸汽重整或耦合产品和副产品生产的。蒸汽重整是目前传统的生产工艺,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改变生产氢气的技术,并将氢气用作化工产品的原料,将大大减少巴斯夫的碳足迹。为了推动氢经济的发展,巴斯夫致力于对低排放或无排放氢生产的不同技术保持尽可能开放的态度。除了水电解之外,这种选择还包括绿色甲烷热解。 巴斯夫为自己设定了到2050年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目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生产中能源效率的提高和新技术将支持这一目标。路德维希港工厂将发挥关键作用:该公司总部正在测试和开发许多技术,目的是用可再生电力取代化石燃料。除水电解外,例子还包括电加热蒸汽裂解炉示范厂和甲烷裂解试验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