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所在模拟月壤制备连续纤维领域取得突破》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6-15
  •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是人类唯一、可靠且稳定的“天然空间站”, 也是人类走出地球、开展深空探测的起点。随着月球探测工作的深入发展,月球基地建设成为国内外众多月球探测方案和开发计划的重要目标。月球表面分布有大量玄武岩质月壤,若能利用月壤制备连续纤维,不仅能实现月球资源的就地利用,还可满足月球基地建设对所需结构和功能材料性能的需求。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马鹏程研究员领衔的复合材料团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中科瑞丽分离科技无锡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以月球基地建设中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为出发点,采用模拟月壤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样品的组成、结构、热力学行为,探究了月壤材料用于制备连续纤维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月壤与地球玄武岩矿石具有相近的化学成分、矿物相组成和类似的成纤行为,模拟月壤在1332 oC完全熔融并在淬冷后转化为非晶态玻璃体。采用熔融-牵引法获得了单丝拉伸强度超过1400 MPa的月壤基连续纤维(见图1),该强度接近目前商业化的地球玄武岩纤维材料。

    研究结果证实以月壤为原料可获得连续、直径可控的纤维材料,所得纤维有望通过复合技术实现月壤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这对于原位利用月壤建设月球基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图1. 月壤基连续纤维的制备及其形貌

    下一步团队将针对月球特殊环境(昼夜温差大、高真空、低重力等), 开展纤维制备过程中的能耗、成纤设备的设计与系统集成、月壤纤维与基体间相互作用等基础研究。研究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交叉团队-重点实验室合作研究专项、中国科学院“十三五”规划重点培育方向、新疆“天山雪松计划”等项目支持,相关成果近期发表在《中国科学: 技术科学》杂志上。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在纤维素乙醇化学催化制备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8-14
    • 近期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马隆龙研究员团队成功研发了Ni@C催化剂,实现了纤维素—乙醇一步水相转化,在纤维素乙醇化学催化制备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目前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引发了严重的能源危机和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因此寻找用于替代化石能源的可再生和环境友好型资源的需求愈发迫切。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具有储存量大、分布广泛且易于获得的优势,被认为是生产化学品和燃料的重要碳源。乙醇是一种优质燃料添加剂和多种用途的大众化学品,特别是作为燃料添加剂与汽油混配构成的新型替代能源具有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等优势。但传统的生物乙醇采用酶解-发酵法制备生产周期长、反应物酶价格昂贵、生产工艺易致毒,而且存在理论收率(67%)和极限浓度(10wt%-12wt%)等生产瓶颈,使其技术的经济性面临严峻挑战。相比之下,通过化学催化法将非食用的秸秆、树叶、农林废弃物和城乡有机垃圾等纤维素高效转化为纤维素乙醇的生产路线,具有过程简单、效率高、与现有化工生产设施易对接等独特优势,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  马隆龙研究团队成功研发了Ni@C催化剂,通过精确调控催化剂的结构,实现了纤维素—乙醇的一步水相转化,收率高达69%,在高浓度纤维素反应条件下获得乙醇的浓度高达8.9wt%,与酶解-发酵法的理论产率相当。研究发现,H3PO4与乙醇生成的中间产物葡萄糖形成的环状二酯配合物可有效使后者活化,在表面带有负电荷的Ni@C催化剂协同氢解作用下精准断裂葡萄糖分子中的C-C和C-O键生成乙醇。该研究系首次在非贵金属催化剂上实现纤维素—乙醇的一步转化,为高效、低成本纤维素乙醇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途径。相关工作(Selective Cellulose Hydrogenolysis to Ethanol Using Ni@C Combined with Phosphoric Acid Catalysts, DOI: 10.1002/cssc.201901110)被选做前封面文章发表在ChemSusChem。
  • 《山西煤化所干喷湿纺制备碳纤维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1-23
    •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是航空航天、国防、民用工业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对国防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性。聚丙烯腈碳纤维生产技术主要有湿纺与干喷湿纺两种技术路线,干喷湿纺技术具有生产效率高、碳纤维品质好、生产成本低等优点,目前世界上高端牌号碳纤维主要采用干喷湿纺技术生产。  山西煤化所张寿春研究员团队围绕T1000级超高强碳纤维制备,承担了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并于近日通过中国科学院组织的专家验收。该技术采用干喷湿纺路线,开展了前驱体链结构优化设计、纺丝液流变性调控、纤维微纳米结构控制及关键装备技术系统研究,实现了干喷湿纺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所制备的T1000级超高强碳纤维同时兼具高拉伸强度和高弹性模量特征,经第三方机构检测,性能指标均达到业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