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汽车推出专为中国市场研发的ADAS系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4-29
  • 大众正在加速其在中国的技术布局,希望通过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ADAS,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迎头赶上中国本土车企如比亚迪。作为“大众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重要一步,大众在中国上海车展上首次展示了由其软件子公司Cariad与中国合资伙伴地平线机器人Horizon Robotics共同开发的新一代自动驾驶辅助技术。这套由Carizon(Cariad与地平线合资成立)推出的系统,目前实现了L2+级别的驾驶辅助功能,并为未来向L3级别迈进打下了基础。L2+级别的系统已经可以让车辆在高速路段执行自动加速、刹车、转向,并在复杂交通环境中辅助驾驶,但驾驶员仍需时刻关注道路并随时准备接管。而在L3级别,车辆在特定场景下可以实现高度自动驾驶,驾驶员可短暂将注意力转移,但在需要时必须能及时接管车辆。到L4级别,车辆则可以完全实现自动驾驶,无需人工干预。

    根据大众集团的数据,目前中国市场上已有约四分之一的新车搭载了适用于高速公路场景的L2级别自动驾驶辅助功能。预计到2030年,超过80%的在用车辆将装备L2+级系统,而覆盖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场景的L2++级系统,也将被应用在75%的新车上。

    为此,大众集团于2023年11月成立了Carizon,专门负责面向中国市场开发最先进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Carizon在北京和上海设有研发中心,过去18个月内已有超过500名软件工程师投入研发。

    大众集团中国区董事Ralf Brandst?tter表示:“通过这套新的ADAS系统,我们展示了将大众全球优势与中国本地创新力量相结合后的成果。这项技术以‘中国速度’完成开发,专为中国客户需求量身定制,在驾驶体验、安全性和质量方面将成为行业标杆。”

    为了加速开发进程,Carizon还自主开发了名为“GAIA”的人工智能数据平台。GAIA能够每天从每辆测试车中收集约2TB的数据,每天累计测试里程超过10万公里。与传统平台相比,GAIA的数据处理速度提升了约6倍,验证周期缩短至原先的1/20,大幅提高了软件训练与测试效率。这让Carizon能够以更低成本、更高精度,快速生成和验证成千上万种真实道路场景,加速技术成熟。

    在本届上海车展上,大众不仅展示了新的自动驾驶系统,还带来了专为中国市场开发的全新一代智能电动车,涵盖奥迪和大众品牌。根据计划,到2027年,大众将在中国市场推出超过20款纯电动及电动化车型NEV,到2030年将达到约30款纯电车型,进一步加快在中国的电动化转型。

    大众集团正在通过持续实施 “在中国,为中国 ”战略加速转型。因此,大众集团正在加强其在电动汽车、数字化和智能驾驶领域的本地开发能力,同时加快该地区的决策和开发进程。这使公司能够对中国市场的决定性趋势做出快速反应,并充分利用中国市场的增长动力和创新实力。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113562.html
相关报告
  • 《大众汽车计划扩大其在中国的业务,并更加注重自主研发》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7-21
    • 面对电动车市场愈演愈烈的价格竞争,以及130多个品牌同台竞技的激烈态势,大众正加快推进在华战略调整。为提升本土市场竞争力,大众计划从2026年起,在中国推出两款本土研发的新平台,同步搭建统一软件架构,通过强化核心技术自主掌控能力,减少对合作伙伴的依赖。 大众中国区负责人表示,自2027年起,大众将在华所有车型平台推广全新统一电子架构(CEA),该架构不仅适用于电动车,还将覆盖燃油车。这套系统由中国本地团队主导研发,是现有架构的升级版本。尽管大众此前与新势力企业小鹏在相关领域有过合作,但未来将逐步从依赖合作转向自主开发。据透露,大众在华软件公司Cariad中国目前已有约70%的员工投身自主编程开发,仅30%的人员负责整合外部系统,而两年前这一比例恰好相反。 在产品布局上,大众计划2026年推出“CMP紧凑型主平台”,2027年推出面向中高端车型的“CSP中国可扩展平台”。这些新平台相比现有系统更具成本优势,预计将支撑约30款新电动车型的推出。 为扩大电动车市场覆盖面,大众集团计划推动一汽大众旗下车型捷达向电动化转型。捷达目前仅生产燃油车,未来将推出首款入门级电动车,目标售价低于1.5万欧元(约合11.8万元人民币),首款车型预计2026年上市。电动化后的捷达品牌仍隶属于大众品牌旗下,旨在吸引更多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深耕中国电动车入门市场。 大众同时在重新梳理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尤其是与小鹏、地平线的合作。尽管过去的合作加速了大众在华产品迭代,但当前重心已逐步转向自主掌控。大众强调,自主能力的提升,将为其全球转型积累经验、增强信心。 尽管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中国仍是大众的重要利润来源。2023 年,大众在华两大合资企业实现利润44亿欧元,而大众在华90%以上的投资均来自本地盈利。目前,大众正在合肥建设总投资达25亿欧元的研发中心,为其在华战略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此外,大众还计划将中国打造为面向亚洲及中东地区的出口枢纽。以帕萨特车型为例,其生产基地将从南京迁至宜兴,以适配工厂的电动化升级布局。值得注意的是,大众在华新车型开发周期已从48个月缩短至24-30个月,这一高效模式正逐步复制到欧洲地区,助力其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 大众方面表示,在华积累的本土化研发、决策机制优化、成本控制等经验,正成为集团全球战略的重要参考。“我们在中国市场的实践,将让整个集团在全球竞争中更具优势。”
  • 《大众汽车和博世将成立合资公司 推动欧洲电池生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19
    • 据TechCrunch报道,大众汽车和博世已经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探讨成立一家致力于为欧洲提供电池设备解决方案的合资企业。大众汽车公司表示,两家公司旨在为电池单元和系统制造商提供集成的电池生产系统和现场增产及维护支持。 合资公司预计将帮助大众汽车实现在2030年前建立六家电池工厂的目标,但它也将为欧洲其他工厂提供服务。两家公司没有透露他们将在该合资企业中投资多少资金。 随着汽车制造商制定了越来越雄心勃勃的目标,要在未来几年内交付数百万辆电动汽车,他们正在努力变得更加自给自足,减少对从国外获得电池供应的依赖,这在与新冠大流行有关的供应链问题上变得更加棘手了。2021年,汽车制造商和电池供应商之间成立了一些电池合资企业,他们热衷于在本国附近建立电池单元生产设施,但大众已经在那里与Northvolt成立了合资企业,并在德国Saltzgitter建立了其第一个计划中的生产设施。 “欧洲国家有独特的机会在未来几年成为全球电池强国,”负责该汽车制造商电池计划的大众汽车董事会成员Thomas Schmall在一份声明中说。“对电池生产的各个方面,包括新超级工厂的设备,都有强大且不断增长的需求。大众汽车和博世将探索机会,在欧洲发展和塑造这一新颖的、价值数十亿欧元的产业。” 大众汽车也加入了日益增长的趋势,即汽车制造商通过向竞争对手提供服务来寻找收入多样化的途径。本周二,福特公司和ADT公司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提供一种可以安装在任何汽车品牌或车型上的车辆监控系统,以帮助防止盗窃。 “我们决定积极参与电池制造价值链的垂直整合,将挖掘出可观的新利润池,”Schmall补充说。“着手建立一个完全本地化的欧洲电动车供应链,在欧洲制造,当然标志着商业史上一个罕见的机会。” 欧洲电池联盟表示,到本世纪末,全球三分之一的电池需要在欧洲生产,以减少对韩国和中国市场主导者的依赖,但到目前为止,欧洲能够产生低于900GWh产能的电池厂,到2029年将只占全球产量的16%。 特斯拉计划在柏林建造一座容量为50GWh的电池厂,紧挨着其300公顷的场地建造Model Y汽车,但这些工厂仍在等待地区当局的批准开始生产,尽管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早先承诺将在去年11月或12月开始生产。 大众计划在萨尔茨吉特建造的工厂预计产能将达40GWh,但如果该汽车制造商成功地提高产量并建立总共六个工厂,其总产能应达到240G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