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十四五”地热发展目标敲定》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10-29
  • 近日,地热加APP独家获悉,胜利油田新能源“十四五”规划已基本完成。“十四五”期间,胜利油田将加快构建地热、余热、太阳能、风能、氢能等综合能源协同发展体系。大力推进光伏业务规模化发展,开展风电、光电制氢业务,推进陆上分散式风电和海上风电项目,跟进储能技术发展,开展低成本换热器、新型高效热泵等装备研制应用等新能源建设。

    根据规划,“十四五”末,胜利油田将建成地热余热供热能力340万吉焦,规划新增地热供暖制冷能力400万平方米,光伏发电装机500兆瓦,风力发电装机214兆瓦,年引进绿电5亿度,加大氢能研究应用力度,跟进储能技术发展。新增新能源供给能力37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220万吨。

    规划部署要求做好新能源产业布局,明确新能源生产和应用两个发展方向。新能源生产方向,重点做好余热、太阳能、氢能的开发利用,统筹考虑油田大地面规划布局,同步推进余热利用项目实施;新能源应用方向,优先使用自产清洁能源,同时依托电力交易平台加大清洁绿电引进力度,阶段末实现年引进消纳绿电5亿度。

    胜利油田新能源开发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十四五”期间,胜利油田在项目开发、投资决策、物资采购、工程建设、运维管理等方面打破制度藩篱,创新运营机制。同时研发更加高效的生产集输“光热+”加热系统,开展低成本换热器、新型高效热泵等装备研制应用,满足油田用热差异化需求;攻关完善储电、储热、微电网智能群控技术,建设风光储一体化能源微网系统。

    据了解,石油企业在资源、市场、技术和人才队伍等方面有着开发地热能的天然优势。中海油研究总院规划研究院综合规划资深工程师许江风2018年10月撰文指出,“地热开发与石油公司油气勘探开发原理相同、研究对象相同、工程相同、施工队伍相同。”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和石油公司,调整发展理念,抓紧将地热开发划归为央企石油公司主营业务,积极引领并推动中国本土地热能开发利用。”

    油田是能源生产企业,也是能源消耗大户,发展地热能已成为石油企业低碳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源热泵产业联盟名誉理事长汪集暘介绍,“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也是中深层地热资源分布的主要地区,我国油田地区地热资源丰富。我国东部老油田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大多进入了高含水和特高含水期,含水高达90%,甚至95%以上。油田开发过程中,采出大量污水,这部分水中含有大量的热量,是非常重要的能源。”

    我国200米至3000米地热主要集中在松辽、渤海湾、苏北等大型沉积盆地。在这些中东部大型油气盆地,很多老油田已经到开发后期,面临资源接替难题。“能否将潜力巨大的地热资源变为企业转型的新契机,让油田变热田,让老油田重新焕发生机,值得高度重视。”汪集暘院士说。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胜利油田还将试点深层地热领域合资合作开发;开展干热岩资源研究,力争钻井工程、压裂改造等相关技术实现突破。

相关报告
  • 《胜利油田如何走向胜利》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2-27
    •  近期,胜利油田公布数据显示:胜利油田连续4年效益稳产2340万吨,2020年超额完成年度石油地质储量任务,整体运营效能持续提升,老油田展现出新活力。   胜利油田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和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的统称。60年,一个老油田,从过去以产量论英雄到现在以效益论英雄,一切向价值创造聚焦,迎来了从传统企业向现代油公司的深刻嬗变;60年,一家大企业,从行政指挥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经历了从“大而全、小而全”走向专业化发展、市场化运营、社会化服务的系统性重塑和整体性重构;60年,一支国家队,从承担政府部分职能到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回归企业本质,实现了轻装上阵。   改革不止,发展不停。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孔凡群说,胜利油田作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必须持续深化改革,全力构建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增强发展活力,彰显责任使命和担当作为。   从开发油田到经营油田   胜利油田王家岗油田3排—侧钻斜井23号油井高含水,按照效益原则,这口油井非关不可。但胜利油田却反其道而行之,高含水井继续生产。   这不是“叛逆”,而是胜利油田深化油藏经营管理的结果。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地质研究所副所长赵学峰说,关不关井,不是数学问题,而是经营问题。关停这口高含水井,短期看的确产生效益。但从长远看,关停后,单元井网失衡,影响整个区块的效益开发。   近年来,围绕高质量发展,胜利油田摒弃大会战、大开发模式,聚焦油藏经营价值最大化,实施流程再造、组织重构、资源优化,构建形成生产经营管理运行高效、油气主业价值创造能力显著提升的油公司组织体系和运营机制,实现了从开发油田到经营油田的转变。   从诞生之日起,改革就被植入胜利油田成长的基因。   1978年,国企改革开启以放权让利和两权分离为重点的起步阶段,胜利油田应改革而呼,主动承担起改革“试验田”职责,率先实行产量包干,并建成了我国第二大油田;1988年,胜利油田对多年来会战型组织体系进行变革重塑,实行主辅分离,组建勘探、开发、产能建设等专业市场,培育内部市场化运营机制。   改革因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管理层级多、管理链条长、社会负担重,经营运行效率、企业管理效能、资源资产配置效率亟待提升;基层一事一请示、层层审核效率低;市场意识、经营意识不强,创新创效动力不足……   矛盾点就是发展潜力点。2017年,胜利油田大刀阔斧地进行结构性矛盾和机制性障碍改革,16家油气开发单位的484个采油矿、队调整为115个采油管理区,管理层级由四级压扁成三级,机构减少75.8%,2000余名管理人员充实到生产一线,赋予管理区经营自主优化权,让管理区成为油藏经营管理的责任主体。   从流程再造到管理提效   胜利采油厂是胜利油田的发祥地。胜利采油厂采油管理五区经理周广慧告诉记者,从前的自己就像一个“小媳妇”被好几个“婆婆”管着,成本费用支配权、措施方案决策权都集中在各个业务科室。   但如今,周广慧从矿长变成了经理,从生产者变身经营管理者,自主决策,追求效益最大化。成本怎么支配、选择哪支队伍,管理区自己说了算,机关部门则由审核决策者转为服务者,集中精力于顶层设计和监督监控,从“管得多”向“管得好”转变。   胜利采油厂财务计划部办事员张长春说,过去新建产能项目都要走流程,从上报到签批发文,层层报批,一个流程下来需要10天。但如今1亿元以下的项目实行报备制,80%的项目采油厂自批、上报油田备案,只需5天就能走完流程。效率高是因为管得少。按照业务流、管理流、监督流,2018年以来,胜利油田对两级机关职能进行优化调整,克服“管”“治”思维,去除“行政化”,打破科室条块化设置,构建“大系统、大部室、大岗位”建制。   业务流程再造后,胜利油田流程数量由859个优化为182个,审批环节由3467项优化为310项,全面提升了机关运行效率和管理效能。继“十三五”保持原油产量硬稳定后,胜利油田再次明确了“十四五”2340万吨效益稳产目标,坚决承担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职责使命。   从“亲兄弟”到“甲乙方”   原本,油田作业队按照方案干完活,就会顺利拿到作业费用。如今,油田管理区结不结算、结算多少,完全凭作业质量和效率。   “亲兄弟”要明算账。公司改革后,油气核心业务与生产辅助业务由在同一口锅里吃饭的“亲兄弟”变成分灶吃饭的“甲乙方”,双方建立起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双赢”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和“优质优价、高端特价”的结算机制。   按照核心主业突出、辅助业务专业化的思路,2017年,胜利油田打破了“你有我有全都有”的格局,对分散在各家采油厂的非注采输核心业务进行专业化重组,推进电力、井下作业、生产用车向油田层面专业化整合,构建起以油藏经营为核心、专业化服务为支撑的产业集群,提升各业务板块市场化服务和社会化创效能力。   电是原油生产不可或缺的动力。电网故障直接影响产量,采油厂产量损失了,供电专业化单位的收益自然也就少了。2020年,河口采油厂与胜利油田电力分公司建立油电一体化运行机制,将产量与服务费用挂钩,推行“负面价值”管理,有效提升了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水平。   合作让“甲乙方”都有了“获得感”。胜利油田电力分公司经理刘玉林说,2020年,河口采油厂受电网故障影响产量同比下降52%,而且乙方通过线损治理,降低采油厂用电成本6000多万元。作为服务方,胜利油田电力分公司收到甲方251万元的奖励。   从资源重组到经营创收   推动专业化重组,可以实现资源的规模优势,也可以支撑产业的深度发展,形成独当一面的产业格局,催生巨大的市场空间。   2018年,胜利油田实施注汽业务专业化管理,成立了注汽技术服务中心,人才、技术、装备、管理显著增强,内部市场占有率提高20个百分点,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引领了行业发展。   2020年,在保证稠油基本稳产的前提下,注汽技术服务中心减少注汽量78万吨,减少成本支出2.4亿元,降低稠油桶油操作成本1.6美元/桶。   和采油厂分灶吃饭后,注汽、油藏动态监测等辅助业务成了独立的市场主体,对自身的定位不再是单纯的生产保障单位,而是变身成了经营创效主体,这无形中激发了各单位的经营意识。   油气井下作业中心大修工程首席专家兼胜采作业区经理张峻说,以前,作业方案由甲方制订,作业队只需按设计施工,油井出不出油、治理效果好不好,通常作业队会分文不差地拿回作业费;如今,风险承包后,油井治理好与坏,直接与作业队收益挂钩,倒逼作业队不断提高作业方案和施工质量,由低端的劳务输出向高端的技术服务转型。   专业化管理后,胜利油田盘活用工6600人,提高劳动生产率20.2%;通过规范管理、优化调剂、成本管控,同口径降低外委费用1.07亿元,节约设备重复采购投资1.4亿元。   从“企业人”到“城市人”   2019年,家住原胜利油田家属区胜凯小区的吴义本发现党员服务社搬走了,取而代之的是山东东营市东营区辛店街道胜凯社区居委会。几天后,吴义本被邀请作为小区居民代表参与了居委会选举,他终于意识到,自己“企业人”的身份正在发生变化。   上世纪60年代,为了保障油田生产建设和员工群众生活需求,胜利油田建立了油区社会化服务体系。直到2019年,属地政府规划设立的93家居委会全部选举完成,标志着胜利油田社区管理正式纳入政府管理平台、融入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了油田小区从“企业小区”向“城市小区”、员工群众从“企业人”向“城市人”的历史转变。   作为全国5家独立工矿区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一,胜利油田“四供一业”及其他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工作量大。在推进分离移交工作的同时,胜利油田积极构建分离移交后协调运营模式,组建对接驻地县区政府的社会化服务协调机构。   申大爷家住原胜利油田家属区东安桃园小区已有30多年了,由于是老旧小区,2019年他产生了搬家的念头。不过小区被列入分离移交第一批维修改造小区后,楼体重新加固、新增200多个停车位、安装电动车充电桩……去年3月,历经半年维修改造,桃园小区让申大爷和小区居民有了更多幸福感。   对此,国务院国资委原党委委员、总会计师沈莹调研胜利油田“四供一业”时强调,胜利油田作为独立工矿区有很多特殊性,顺利移交企业办社会职能形成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为东部老油田的改革发展蹚出了一条新路。
  • 《光伏写入多省市十四五规划,敲定未来5-10年发展蓝图!》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12-16
    • 天津、辽宁、北京、浙江、河北、山东、海南、黑龙江等8省市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相继出炉。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 能源均当仁不让的写入规划。   作为指导地方经济发展蓝图,关于能源,上述省、市区都做何规划?   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光伏、风电、氢能、新能源汽车等关键词纷纷写入相关行动纲领,奠定了未来5-10年的能源发展基调。   北京: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北京十四五规划》)全文共21594字,共11次提及能源。   《北京十四五规划》在第41项目标任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表示,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坚持“一微克”行动,以治理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为抓手,聚焦机动车、生产生活、扬尘等领域,协同控制PM2.5和臭氧污染。巩固平原地区“无煤化”治理成果,科学有序推进山区村庄煤改清洁能源。优化调整交通运输能源结构。严控、调整在京石化生产规模。持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实施二氧化碳控制专项行动和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行动。   关于可再生能源,《北京十四五规划》在第43项目标任务“提高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中表示,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深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壮大绿色节能、清洁环保等产业,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率先建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引导全社会践行绿色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倡导“光盘行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天津:着力发展新能源,持续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大力优化能源结构   11月30日,天津日报全文发布《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制定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天津十四五规划》)全文20266字,能源关键词被提及8次。   《天津十四五规划》提到要强化清洁能源供应保障,更在第16项目标任务“全面增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核心竞争力”中表示,着力壮大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提升高端装备、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加快构建“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在第34项目标任务“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天津十四五规划》还提到绿色发展这一高频关键词,原文如下:   坚持用“绿色系数”评价发展成果,建设绿色低碳循环的工业体系、建筑体系和交通网络,建立健全生态型经济体系。大力培育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加快推动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强化清洁生产,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发展绿色制造。制定实施力争碳排放提前达峰行动方案,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率先达峰。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深入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推动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开展节水行动。持续减少煤炭消费总量,大力优化能源结构,打造能源创新示范高地。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深入实施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毫无例外,《天津十四五规划》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将“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体制”单设为一项目标任务,明确表示将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等。   辽宁:培育壮大氢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   12月7日对外公开发布的《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辽宁十四五规划》)全文22203字,14次提及能源关键词。   《辽宁省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发展节能环保和清洁能源等产业,发展海洋能源等新兴产业。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和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快形成煤、油、气、核和新能源协调发展的能源供应体系。加强辽河储气库群等能源储备基地和通道建设。   在第42项目标任务“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中,《辽宁省十四五规划》还要求,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培育壮大氢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推动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浙江:大力培育新能源产业,打造长三角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11月23日对外公开发布的《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简称《浙江省十四五规划》)全文21024字,8次提及能源关键词。   大力培育新能源等产业   《浙江省十四五规划》在第19项目标任务“做优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表示,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加快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打造长三角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同时,《浙江省十四五规划》在第36项目标任务“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中还提到,构建绿色低碳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构建电油气“三张网”,打造长三角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完善油品储备体系,打造国家级油气储备基地。   河北省:大力发展光伏、风电、氢能等新能源   11月17日对外公开发布的《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河北省十四五规划》)全文22792字,14次提到能源这一关键词。   据了解,《河北省十四五规划》关于能源的表述有:建设张家口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国家级氢能产业示范城市,构建综合能源体系,加快清洁能源设施建设,推进坚强智能安全电网建设,完善油气管网,强化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把唐山港打造成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的能源原材料主枢纽港、综合贸易大港。同时,新能源、石化产业被列入十二大主导产业序列。   在41项目标任务“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河北省十四五规划》提出,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绿色化改造。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大力发展光伏、风电、氢能等新能源,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行动。发展绿色建筑。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强度。发展环保产业,引导各类资本参与环境治理,提高环保技术装备、新型节能产品和节能减排专业化服务水平。   海南省: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推进“气化海南”建设   12月8日对外公开发布的《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海南省十四五规划》)全文23372字,14次提到能源关键词。   聚焦新能源、生态环保等产业   在第21项任务目标“.打造特色创新平台”中,“能源100”注意到,《海南省十四五规划》明确表示,要聚焦生态环保、新能源、海洋科技、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航天科技、生命健康、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领域。   推进“气化海南”建设   在第29项任务目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化”,海南十四五规划表示,建立智能电网体系。推进“气化海南”建设,建成“田”字型供气主干管网和环岛天然气管网复线工程,推进燃气下乡“气代柴薪”,在重点区域建设分布式天然气能源站。   大力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   第35项任务,《海南省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清洁能源岛的目标,原文如下:全面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总量及强度双控行动。大力推进产业、能源和交通运输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发展全生物降解、清洁能源装备等生态环保产业,推动昌江清洁能源产业园建设。实施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加快推进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开展系列绿色创建活动。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规划建设全省充电桩设施。提倡绿色出行,提高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   黑龙江省:优化电力结构,优先发展新能源产业   12月7日 对外公开发布的《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黑龙江省十四五规划》)全文26811字,9次提及能源关键词。   加速发展壮大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   在第17项目标任务“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黑龙江省提出要加速发展壮大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生物技术、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培育新增长点。   推动煤炭等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   在第40项任务目标“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中,《黑龙江省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煤炭等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建设国家级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培养节约习惯,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落实国家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新能源装机比重和消费占比大幅提升,合理降低碳排放强度。   加快实施“气化龙江”,推动中俄远东天然气管道建设   在第61项任务目标“提升能源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一节,《黑龙江省十四五规划》要求,加快实施“气化龙江”,推动中俄远东天然气管道建设,统筹推进省内天然气干支线管网建设,加快储油储气重点项目建设,建立多层次天然气储备体系。优化电力生产和输送通道布局,提高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争取建设以我省为起点的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实现500千伏电网市(地)全覆盖、220千伏电网县(市)全覆盖,完善电网网架结构。加快配电网智能化升级改造,补齐农网短板,构建坚强智能电网。   优化电力结构,优先发展新能源产业   在第73项任务目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处,《黑龙江省十四五规划》提出,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推进大庆油田常规油气资源抓稳油增气,页岩油、页岩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抓勘探上产,推进页岩油气开发利用取得突破,老油田实现二次革命。加快释放煤炭安全优质产能,提高煤炭省内自给率。优化电力结构,优先发展新能源产业,推进核能供暖示范。建设全国重要的对俄能源合作基地和运输通道。   山东省: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氢能   12月5日对外发布的《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山东省十四五规划》)全文20374字,15次提到能源这一关键词。   《山东省十四五规划》表示,新能源新材料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以核电、氢能、智能电网及储能等为支撑的新能源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前沿新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先进基础材料等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新材料基地。   《规划》称,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以“雁阵形”产业集群为依托,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培育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   在15项任务目标“强化基础设施保障”一节中,《山东省十四五规划》提出,优化煤炭开发布局和煤电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氢能,拓展外电入鲁通道,稳步推动核电、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完善油气储输网络。   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推进清洁能源倍增行动   在第39项任务目标“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山东省十四五规划》表示,强化源头管控,加快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农业投入结构。完善高耗能行业差别化政策,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推进清洁能源倍增行动,积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壮大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领域绿色化改造。推广“无废城市”建设,实现设区市垃圾分类处置全覆盖。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推动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降低碳排放强度,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