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宝:电动汽车技术路线讨论引发的思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wukan
  • 发布时间:2018-05-17
  • 摘要:李克强总理参观丰田氢电混合电动车的新闻在业内外再次引发了对锂电池电动汽车技术路线和氢燃料电池技术路线的讨论。

    李克强总理参观丰田氢电混合电动车的新闻在业内外再次引发了对锂电池电动汽车技术路线和氢燃料电池技术路线的讨论。一些这几年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权威人士也坐不住了,讲了一些看法。无非就是锂电池电动汽车符合中国国情,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难度大,氢的储存运输基础设施不完备,不少研发单位中途失败了。这样的一些说教其实在中国,在其他领域也常常听到。无非就是知难而退呗。

    丰田汽车选择氢动力电池电动汽车,从1992年就开始了,已经经过了20多年不懈的努力,其中的波折困难可想而知,所不同的是他们坚持下来了。这使我想到过去我常常想到的另一件事情,就是能源领域的LNG液化天然气。

    这种技术首先要把气态的天然气通过多级深冷到零下162度以下,变成液体,然后通过储存运送到需要的地方。运输和储存及深冷液化天然气所需要的装备和安全保障何其困难,可想而知。

    就拿现在大家熟悉的LNG运输船来讲,研发这样一种可以运输LNG的船舶被认为是造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需要解决能够适应超冷低温的材料,储罐的材料也同样如此。这样一大堆复杂的技术问题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如果摆在我们决策人员面前能下这样的决心吗?一定会有人说,搞LNG基础设施不完备,研发难度大,投入大。甚至会有专家出来说,把气体的天然气变成液态,再变成气态。这成本得有多高?搞这样的技术路线不是脱裤子放屁吗?这样的难题放在中国专家的论证会上可以说百分之百会被枪毙。

    但是居然也是日本人坚持了下来,把天然气的LNG使用形态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现在和管道天然气一样,成为天然气使用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且还在迅速发展。这可能就是中国专家和日本专家思维和行动方式的不同,一个知难而退,一个知难而进。

    这不是只是在燃料电池领域,在其他重要科技成就领域都是如此。从胶卷到数码相机,从显像管到液晶电视都听到过类似的话。重大创新研发投入大,能知难而进要有很大勇气。例如近几年治疗癌症的PD-1药在国内打一针要5万元人民币,到香港买也要3万元一支,在美国也不便宜,要1万美元一针。

    乍听吓人一跳,这不是暴利吗?但是,细想想从P D-1抗体被科学家发现到现在能应用于临床应用,经过了二三十年的研发,中途夭折,费用打了水漂的不在少数。能够坚持下来,知难而进,且有资金实力,扛得起失败的研究机构和企业何其难得?这就是风险投资,因此一旦成功能够用于临床应用价格高昂,把过去的投入捞回来也就不难理解了。

    现在在医疗领域的新药,包括医疗器械,例如现在大家已经熟悉的B超、CT、PET-CT、核磁共振有哪一个是中国研发的呢?一个都没有!这和我们的专家容易知难而退有很大的关系,这一点我们要承认不如日本人执着,牛皮糖似的钻劲。

    最近由美国制裁中兴通讯引发的对芯片产业的关注也是一个例子。集成电路的进步得益于光刻机的技术进步,传统的干式光刻机已经走到了极限,一位科学家从水的浸润受到启发,提出浸润式光刻机的设想,但是有的企业知难而退,锲而不舍的企业终于搞出了纳米级芯片。其实中国从文革时期就开始抓“大棒子”(拉单晶硅棒),起步早于台积电、三星,结果被他们后来居上。只有耐得住寂寞,知难而进的才能有大成果,大回报。在科研创新上总想走捷径,少付出,只能有小成果,小回报。由燃料电池引发的讨论,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相关报告
  •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正式发布》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10-28
    • 近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组织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以下简称“路线图2.0”)正式发布。 技术路线图2.0进一步研究确认了全球汽车技术“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客观评估了技术路线图1.0发布以来的技术进展和短板弱项,深入分析了新时代赋予汽车产业的新使命、新需求,进一步全面描绘了汽车产品品质不断提高、核心环节安全可控、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新型产业生态构建完成、汽车强国战略目标全面实现的产业发展愿景,提出了面向2035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六大目标,即我国汽车产业碳排放将于2028年先于国家碳减排承诺提前达峰,至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20%以上;新能源汽车将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基本实现电动化转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持续优化,产品大规模应用;关键核心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形成协同高效、安全可控的产业链;建立汽车智慧出行体系,形成汽车、交通、能源、城市深度融合生态;技术创新体系基本成熟,具备引领全球的原始创新能力。科学规划了“1+9” 的技术路线图,即总体技术路线图和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智能制造与关键装备、汽车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总成系统、充电基础设施、汽车轻量化9个细分领域技术路线图。 近年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围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开展了大量的系统性研究,出版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及其系列年度评估报告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旨在为政府、产业界、科研界提供决策支撑和参考。下一步,在装备工业一司的指导下,汽车学会将组织相关专家对技术路线图进行深入解读并开展专题培训。
  • 《 氢电混合将引发电动汽车储能技术的革命》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wukan
    • 发布时间:2018-01-23
    •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18论坛1月20日-21日在北京召开。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年度盛会,本届论坛共吸引了包括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及企业领导在内的近三千位国内外嘉宾参会,五龙电动车(00729.hk)长江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曹忠受邀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 曹忠在题为《氢电混合是电动汽车的美好动力》的演讲中表示,中国电动汽车时代加速到来,其中技术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单纯依靠纯电动的技术路线并不能满足市场替代战略的现实需求,未来电动汽车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将是实现突破的关键。 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在高层论坛上也指出,过去的五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都取得新进展。动力电池关键材料技术进步加快,动力电池的性能指标稳步提升,单体、电池包、管理系统等的低温性能、安全研究和全面推进三元材料的电池比能量都得到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