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 人MCTS1 依赖性翻译的JAK2对于分枝杆菌的 IFN-γ 免疫至关重要》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0-29
  • 2023年10月23日,法国巴黎内克尔儿童医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Cell上发表了题为Human MCTS1-dependent translation of JAK2 is essential for IFN-γ immunity to mycobacteria的文章。人类遗传性干扰素(IFN-γ)免疫疾病是严重的分枝杆菌疾病的基础。该研究报道了来自不同祖先家族(来自中国、芬兰、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的分枝杆菌疾病男性的x-连锁隐性MCTS1缺乏症。

    这种翻译再起始因子的完全缺陷会损害一个蛋白质子集的翻译,包括所有测试细胞类型中的激酶JAK2,包括T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JAK2的表达足够低,足以损害细胞对白细胞介素-23(IL-23)和部分IL-12的反应,但没有损害其他JAK2依赖的细胞因子的反应。在分枝杆菌攻击下,对IL-23的缺陷反应会优先损害先天样适应性黏膜相关不变T细胞(MAIT)和gd T淋巴细胞的IFN-g的产生。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些患者中,缺乏mcts1依赖的翻译再起始和核糖体再循环似乎在生理上是多余的。这些发现表明,x-连锁隐性人类MCTS1缺陷通过损害先天样适应性T淋巴细胞中的JAK2翻译,从而成为分离性分枝杆菌疾病的基础,从而损害il-23依赖的IFN-γ的诱导。

  • 原文来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92867423010784
相关报告
  • 《在潜伏性结核感染中结核分枝杆菌诱导的支气管肺泡灌洗基因表达特征受CD4 + T细胞依赖性IFN-γ产生的多效性影响,尽管气道中存在多功能T细胞》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19-10-29
    • 结核病(TB)仍然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威胁。制定更有效的疫苗接种策略以预防肺结核是该疾病的最常见和传染性形式,是国际结核病控制的研究重点。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提高对结核分支杆菌局部免疫机制的认识。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评估了潜伏性结核病感染(LTBI)和未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个体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获得的气道免疫细胞中结核分枝杆菌诱导的基因表达。在先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证明了来自LTBI个体的BAL细胞与匹配的外周血样本相比,对结核分枝杆菌反应性CD4 + T细胞显示出大量富集。因此,研究人员专门评估了CD4 +和CD8 + T细胞耗竭对结核分枝杆菌诱导的LTBI中BAL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确定了CD4 + T细胞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局部召回反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12条规范途径和47个基因标记。相比之下,CD8 +细胞的耗竭并没有发现任何符合严格标准的基因。尽管LTBI中的BAL CD4 + T细胞显示出多功能性,但观察到的基因特征主要反映了IFN-γ产生对多种宿主免疫反应的影响。这些发现为比较卡介苗与正在开发的新型结核病疫苗在影响人肺结核分枝杆菌再暴露初始反应的功效方面提供了标准。
  • 《微生物所刘翠华课题组在结核分枝杆菌入侵机制方面取得新进》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3-08
    • 结核病(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 tuberculosis, Mtb)引起的一种古老的慢性传染病,至今仍是全球死亡人数最多的单一传染病。目前全球每年新出现的肺结核患者约800-1000万,每年因肺结核死亡的人数约200-300万(WHO, 2017)。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翠华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研究Mtb等重要病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近年来先后在Nature Immun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等杂志发表系列研究工作,发现了Mtb通过调控宿主细胞功能促进对宿主固有免疫逃逸及肺癌发生发展的新机制,并揭示了病原菌与宿主间相互博弈的动态过程及分子机制,为抗结核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思路和特异靶点。 作为一种胞内致病菌,结核分枝杆菌可经空气被吸入肺泡,随后被肺泡细胞所吞噬。建立感染的第一步是病原菌对宿主细胞的入侵,侵入机体的结核分枝杆菌能在肺泡巨噬细胞内存活并繁殖。巨噬细胞表面存在多种能被致病菌识别的受体,致病菌能识别并利用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完成对宿主细胞的入侵。侵入宿主细胞对致病菌的生长、传播和致病性尤为重要,阻断入侵也是控制感染的有效机制。深入探究结核分枝杆菌入侵宿主细胞的机制能为抗结核病新药的设计和研发提供新的分子靶标。 Mtb基因组中共有四个mce(mammalian cell entry)操纵子(mce1-4),其编码的蛋白组成一大类Mce家族。由于Mce家族蛋白可特异性地结合小分子化合物,并且它们在人基因组中无同源基因,因而是一种理想的潜在药靶。以往研究提示mce3操纵子可能在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该操纵子编码的单个蛋白分子的确切功能尚不清楚。刘翠华研究团队揭示了结核分枝杆菌Mce3C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菌细胞表面,能以一种真核样RGD模序依赖的方式促进分枝杆菌对巨噬细胞的粘附和入侵;同时,该团队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出了Mce3C潜在的宿主相互作用蛋白—β2整联蛋白。进一步的研究证实了结核分枝杆菌Mce3C蛋白能直接作用并通过存在于细胞表面的β2整联蛋白激活SFKs-Syk-Vav-Rho-ROCK信号轴,并引起细胞骨架的重排进而促进分枝杆菌对巨噬细胞的入侵(请见附图)。这些新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阐明结核分枝杆菌侵入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同时为抗结核药物设计提供了新靶点。 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Cellular Microbiology杂志上,题为“M. tuberculosis Mce3C promotes mycobacteria entry into macrophages through activation of β2 integrin-mediated signaling pathway”。刘翠华课题组的硕士研究生张勇为该文章的第一作者,刘翠华研究员为该文的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