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诺贝尔奖得主 SK Innovation研发下一代汽车电池》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0-08-04
  • 据外媒报道,韩国电池制造商SK Innovation宣布,将与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锂离子电池之父John B. Goodenough教授合作,研发下一代电池技术。Goodenough教授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的Hadi Khani博士正致力于为锂金属电池研发独特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以具有竞争力的成本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

    目前,对电动汽车而言,锂离子电池系统是最有效的系统。但是,锂离子电池在提高能量密度方面存在局限性,而对于延长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以及生产更小、更轻的电池来说,提高能量密度至关重要。事实上,在目前的锂离子电池中,不太可能让其能量密度达到800 Wh/L。为了实现能量密度达1,000 Wh/L的电池,其中一种有发展前景的解决方案是使用锂金属阳极和固态电解质。

    虽然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具有上述优点(能量密度高),但是仍需要克服一些技术障碍。其中一个关键障碍是生长的树突,此类微小的针状树突可能会给电池带来问题,生长在锂金属表面会导致电池能量损失以及电池故障,让电池产生灾难性的故障甚至是安全隐患。

    为了克服上述障碍,将下一代电池推出市场,SK Innovation决定与Goodenough教授和Khani博士合作研发新型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系统,该系统可均匀地输送锂离子,同时过滤掉不需要的离子,最终抑制树突生长。此次合作的目标是研发一种具有弱配位阴离子系统的微孔聚合物基质,以应用于更大、更强大的电池中。

  • 原文来源:http://www.dldcw.cn/Rediantuijian/126625.html
相关报告
  • 《诺贝尔化学奖和车载锂电池》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10-14
    • 10月9日,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科学院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来自美国、英国和日本的三名科学家约翰·B·古迪纳夫(John B.Goodenough)、M·斯坦利·惠廷厄姆(M.Stanley Whittingham)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奖励他们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做出的贡献。这使诺贝尔奖和汽车业的发展发生了奇妙联系。 正如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委员会所言,锂离子电池自1991年首次进入市场以来,已经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被广泛用于从手机到笔记本电脑和电动汽车的各种产品,并可以储存来自太阳能和风能的大量能量,从而使无化石燃料社会成为可能。 如果没有锂电池,许多电器产品很可能还是笨重无比的大家伙,便携通信设备也同样不会那么便携,轻薄的智能手机更无从谈起。锂电池的发展也成就了电动车革命,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新能源革命,意义可谓十分重大。 此次获奖的97岁的吉野彰被称为“锂电池之父”。1985年,他在古迪纳夫研制出的阴极基础上,开发出了首个接近商用的锂离子电池。一个轻巧耐用、在性能下降前可充放电数百次的电池由此产生。1991年日本索尼公司首次将锂离子电池成功商业化,正式将锂电池推向市场。对于锂电池的发展前景,吉野彰始终充满着期待,他认为,锂电池重新定义未来。 无论汽车有多少新款型,使用多少新材料,增加多少新功能,动力源是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确实,与动力电池发展相对应的,是电动汽车产业的空前繁荣。电动汽车从长远来看,可以通过减少空气污染和限制噪音污染,为传统汽车提供一种清洁的替代品。车载锂电池进入高潮至今只有十年历史,虽然和笔记本电池20多年的历史相比并不长,但它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而且,随着各国环保意识的加强,欧洲、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正计划逐步淘汰汽油和柴油汽车,正在促使以内燃机为主导的全球汽车产业发生一场重大变革,传统汽车业在经历转型。 从现在锂电池的主要应用看,集中在两大领域:一是移动式产品,如手机、电脑,约占锂电池使用量的2/3左右,而第二大领域便是车载电池。因此,从另一方面看,电动汽车的出现,给锂电池打开了一个新的应用方向,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机遇。 几乎所有的车企都在将汽车电动化视为当下的一大战略规划。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全球电动车销量突破200万辆,市场占比份额达到2.1%,同比增长72%。华尔街研究公司伯恩斯坦(Bernstein)表示,未来20年,电动汽车可能占到全球汽车销量的40%,以及全球汽车保有量的30%。目前,电动汽车中车载电池的成本已经占据三分之一,车载电池市场规模将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进一步扩大,这是一个可以预见的未来。 汽车行业在转型中,一方面在摸索推出新的车型,另一方面在加紧研发和制造车载锂电池。在锂电池制造行业中,目前已经形成日本、中国、韩国三国竞争的局面。日本的松下,韩国的三星、SK、LG和中国的宁德时代、比亚迪,被认为是目前全球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龙头企业,占据着主要的市场份额。许多国家还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巨资,尤其是充电站,以加快向电动汽车的转型,在这方面中国也十分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车载锂电池行业的竞争也将日益激烈。 为了抗衡亚洲电池厂商,2017年10月,欧盟就宣布启动电池产业联盟,大众、宝马、戴姆勒、雷诺、西门子、巴斯夫、索尔维、Northvolt等厂商纷纷加入。去年5月,德国总理默克尔呼吁德国厂商加大在欧洲生产电动汽车电池的力度,支持本土化生产。其他投资和谈判合作也在欧洲纷纷展开。 此外,整车厂家为了掌握在电动车行业的控制权,提高在供应链体系的议价能力,开始自己涉足电池制造,来完善产业链的布局。比如,大众不仅制定了到2028年旗下各品牌基于其电动平台共销售2200万辆电动车的计划,还决定将更多核心的动力电池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斥资近10亿欧元自建电池工厂,还通过收购电池企业来获取新技术,提升研发水平。 在未来车载锂电池的战国时代,电池的品质、成本、安全、技术升级,将是行业竞争的焦点。
  • 《开发下一代RNA药物,新科诺奖得主魏斯曼创立新公司,已完成2.7亿美元A轮融资》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0-07
    • 2023年10月2日,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mRNA技术的两位奠基人——Katalin Karikó、Drew Weissman。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核苷碱基修饰,从而开发出了有效的mRNA疫苗来对抗COVID-19。他们二人的发现对于在2020年初开始的大流行期间开发有效的mRNA疫苗来对抗COVID-19至关重要。他们的开创性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mRNA如何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理解,他们在现代人类健康面临最大威胁之一的时期,为前所未有的疫苗开发速度做出了贡献。 而就在去年,Drew Weissman 与张元豪等人创立了一家名为名为 Orbital Therapeutics 的公司。2023年4月,该公司宣布完成了高达2.7亿美元的A轮融资,用于RNA工具和下一代RNA药物的研发,同时还引入了两位新高管——Niru Subramanian 和 Jonathan Piazza,将分别担任首席运营官和首席财务官。在经历了2020、2021连续两年创纪录融资盛况后,2022年生物技术领域融资金额下降明显,动荡的市场冲击了生物技术的方方面面,导致相关公司上市前景黯淡、并购活动稀少、风险投资也出现明显回落。而 Orbital 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Giuseppe Ciaramella 博士表示,RNA确实有机会成为一种颠覆性工具,对于真正优质的项目,市场仍然有意愿支持这些想法。Orbital 公司此次2.7亿美元的巨额A轮融资也是今年上半年生物技术领域最大规模的融资金额,由 Arch Venture Partners 领投。 尽管市场环境充满挑战,但 Giuseppe Ciaramella 博士认为,Orbital 之所以能与投资者产生共鸣,是因为它拥有的RNA工具和技术,以及这家生物技术公司吸引来的团队成员。 2022年,Giuseppe Ciaramella  与许多其他杰出的联合创始人,包括斯坦福大学张元豪教授、mRNA疫苗先驱 Drew Weissman 教授等人,一起成立了这家年轻的生物技术公司,还包括 John Maraganore 博士,他是RNAi疗法巨头 Alnylam 公司的前创始首席执行官,现任 Orbital 公司董事长。Giuseppe Ciaramella 博士还是碱基编辑公司 Beam Therapeutics 的现任总裁,他此前在辉瑞、阿斯利康、勃林格殷格翰等大型制药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曾在 Moderna 公司担任传染病部门首席科学官,在开发首批用于人类的mRNA疫苗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些疫苗最终导致Moderna开发出了mRNA新冠疫苗。 而现在,Giuseppe Ciaramella 希望 Orbital 公司能像当初 Moderna 一样,做类似的事情,释放RNA作为药物的全部潜力,实现改善全球健康的崇高目标,Orbital 公司正在建立一个新型平台,包括现有的和新兴的RNA技术、递送方法和自动化技术,目的是开发一种药物组合,提高RNA耐久性,将RNA扩大递送到更多的细胞类型和组织中。Giuseppe Ciaramella 表示,我们基本上已经收集了目前已知的RNA药物的最广泛的工具箱(之一),这一工具箱包括线性RNA、环状RNA和脂质纳米颗粒(LNP)。其中环状RNA技术授权自联合创始人张元豪(Howard Chang)所在的斯坦福大学。 目前,Orbital 公司的具体研究方向还不得而知,只知道他们有三个战略方向:下一代疫苗、免疫调节疗法、蛋白质替代疗法。2.7亿美元的A轮融资将用于进一步的平台开发、研究、加速项目和公司建设。 本文内容转载自“生物世界”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k2l-vv3jgFwSuez3U3nJj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