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颁奖 14位科学家获奖》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dingxq
  • 发布时间:2018-11-21
  • 华声在线11月19日讯(通讯员罗闻 汪泉佺 记者 邓桂明)今日上午,由中南大学承办的第十一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颁奖典礼在湘雅医院国际学术报告厅举行,包括多位中国两院院士和外籍院士在内的全球生命科学领域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共同见证14位杰出科学家荣膺第十一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成就奖、临床医学奖、产业化奖、创新奖,并围绕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作了深入研讨。

    仪式上,与会领导和嘉宾为金力院士、阎锡蕴院士颁发成就奖,为乔杰院士、瞿佳教授颁发临床医学奖,为郜恒骏教授颁发产业化奖,为程功教授、戴俊彪研究员、黄志伟教授、刘光慧研究员、刘江研究员、刘默芳研究员、舒跃龙教授、孙强研究员、王宏伟教授颁发创新奖,以表彰奖励在从事生命科学事业做出杰出成就专家、突出贡献的临床医务工作者、产业化过程突出贡献和取得创新研究成果的青年学者。

    据悉,获得成就奖的金力院士是我国著名的人类遗传学家,他系统解析了东亚地区的人群的遗传结构、群体分化、迁徙路线、人群混合和环境适应等进化事件,并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基因-表型-环境三者之间复杂的进化关系,为推动我国进化遗传学、基因组学和计算生物学的进步发展起到重大作用。

    同获成就奖的阎锡蕴院士在肿瘤生物学和纳米生物学交叉领域做出具有国际影响的原创性成果。她发现纳米酶,提出纳米酶概念,建立纳米酶标准检测方法,发明纳米酶肿瘤诊断与治疗新技术,创造全球首例纳米酶产品,开辟纳米酶研究新领域。

    临床医学奖获得者乔杰院士在为改善女性生育力、防治遗传性出生缺陷提供了新途径,为生殖领域相关疾病从病因、诊断、治疗到预后等各方面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临床医学奖获得者瞿佳教授首创被国际学术界誉为“眼视光学中国模式”的眼视光医学高等教育体系,制定和推行多项眼科和视光学规范及标准。获得产业化奖的郜恒骏则牵头制定了第一版中国医药生物技术生物样本行业标准及国家生物样本技术标准体系与系列国家标准,堪称中国生物银行的标准化开创者。

    乔杰院士作为获奖者代表发言,她说:“谈家桢先生设立这个奖的初衷就是希望把生命科学与基因组学、生殖生物学等先进技术结合起来,并进一步拓展,同时搭建起相关学科沟通的桥梁。相信这个奖的颁发将进一步激励我们奉献科学,把我们的根植于祖国大地,让生命科学研究成果在医学领域为人类健康做更多的贡献,助力‘健康中国梦’。”

  • 原文来源:http://news.sina.com.cn/o/2018-11-19/doc-ihnyuqhi3250977.shtml
相关报告
  • 《三位科学家获2018年度邵逸夫奖》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dingxq
    • 发布时间:2018-09-29
    • 2018年度邵逸夫奖颁奖典礼26日晚在香港举行。来自法国、美国的3位科学家分获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数学科学3个奖项。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出席典礼并颁发奖项。 邵逸夫天文学奖颁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及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奥赛太空天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欧洲太空总署普朗克计划高频仪器首席研究员让·卢普·皮吉,以表彰他对红外到亚毫米光谱范围天文学的贡献。他探测了在过去恒星形成过程中的星系所放出的宇宙远红外背景,并提出星际物质含有芳香族碳氢分子。通过普朗克太空计划,他处理了星际物质前景的影响,因而显著地提升了人类对宇宙学的认识。 生命科学与医学奖颁予美国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医学系和基因组科学系美国癌症协会讲座教授玛丽·克莱尔·金,以表彰她绘制第一个乳腺癌基因的基因图。她用数学模型预测和证明乳腺癌可以由单个基因引起,她绘制的基因图促成了乳腺癌基因的克隆,因而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数学科学奖颁予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数学教授路易斯·卡法雷利,以表彰他在偏微分方程上的突破性工作,包括创立一套正则理论,适用于如蒙日−安培方程等非线性方程例如障碍问题等的自由边界问题,这些工作影响了该领域整个世代的研究。 邵逸夫奖于2002年11月创立,由邵逸夫奖基金会管理及执行,每年颁奖一次,每项奖金为120万美元,今年公布的是第十五届。
  • 《三位科学家获颁2019年度邵逸夫奖》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19-09-29
    • 9月25日晚,2019年度“邵逸夫奖”颁奖典礼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讲座教授爱德华·史东(Edward Carroll Stone,右一)获得天文学奖;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玛利亚·杰辛(Maria Jasin,左二)荣获生命科学与医学奖;前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米歇尔·塔拉格兰(Michel Talagrand,左一)荣获数学科学奖。图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右二)为三位科学家颁奖并合照。“邵逸夫奖”是按照邵逸夫先生的意愿而设,于2002年11月成立,共设有三个奖项:天文学奖、生命科学与医学奖和数学科学奖,每项奖金120万美元。 2019年度邵逸夫奖颁奖礼25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三位科学家分别获颁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及数学科学奖,以表彰其在学术、科学研究或应用上取得的突破成果,且有关成果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当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以主礼嘉宾身份出席颁奖礼并为获奖科学家颁奖。 天文学奖颁予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大卫·莫里斯物理学讲座教授和特别项目副校长爱德华·史东(EdwardCStone),以表彰他领导旅行者项目。该项目在过去40年间,改变社会对4颗巨行星和外太阳系的了解,开展了探索星际空间的任务。 生命科学与医学奖由美国康奈尔大学威尔康奈尔医科研究生院教授和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成员玛丽亚·杰辛(MariaJasin)获得,以表彰她证明脱氧核糖核酸中定点双链断裂会刺激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重组,奠定并直接引至能编辑哺乳动物基因组特定位置的工具的产生。 数学科学奖则颁予前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米歇尔·塔拉格兰(MichelTalagrand),以表彰他研究集中不等式、随机过程的上确界和自旋玻璃的严谨结果。邵逸夫奖设有三个奖项,分别为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及数学科学奖。该奖2002年11月宣告成立,自2004年开始,每年颁奖一次,奖金为120万美元。奖项由已故香港影视巨子邵逸夫设立,旨在表彰在学术、科学研究或应用上取得突破成果,且该成果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科学家。由2004年至今,在近80位邵逸夫奖得主中,已有12位获颁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