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国家基金委发布7个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项目指南》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oujie
  • 发布时间:2020-03-07
  • 3月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水圈微生物驱动地球元素循环的机制、细胞器互作网络及其功能研究、多层次手性物质的精准构筑、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与化学干预、主要农作物产量性状的遗传网络解析、糖脂代谢的时空网络调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卫星科学研究联合基金7个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度项目指南。

    下面为7个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度项目指南:

    主要农作物产量性状的遗传网络解析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度项目指南

    本重大研究计划以主要农作物为研究对象,围绕控制产量性状的遗传网络解析,综合应用生物学、农学及信息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手段,集中深入地探讨株型发育和籽粒形成这两个密切相关并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性状的重要生物学过程的遗传及生理生化调控机理,进一步通过分析籽粒形成和株型发育过程中不同阶段生物学过程之间的互作关系,阐明影响作物产量性状的遗传调控网络。

     一、科学目标

      针对我国粮食安全的重大需求和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解析主要农作物株型发育(分蘖、株高、茎叶夹角、穗型等)和籽粒形成(花/穗建成、籽粒发育、品质等)这两个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性状且密切相关的重要生物学过程的分子遗传及生理生化调控网络,主要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性状分子设计育种理论,为我国主要农作物高产品种培育提供支撑。

      二、核心科学问题

      解析主要农作物株型发育和籽粒形成的多基因遗传调控网络,分析并阐明影响产量和品质性状的主要基因和基因之间的互作调控规律,为作物高产、优质育种的分子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三、2020年度集成项目资助研究方向

      (一)优质、高产水稻分子设计育种。

      以水稻为研究对象,针对调控水稻品质和产量的已有功能基因和调控网络,开发并利用有效的分子标记,筛选可应用的种质资源。通过多基因聚合等技术手段,创建水稻优异育种新材料,鉴定品质优良、产量突出的新组合/品种。

      (二)玉米株型遗传调控网络解析。

      通过农学、遗传学、信息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手段,围绕决定玉米株型关键性状遗传网络开展系统深入研究。在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图位克隆等手段鉴定调控玉米株高、叶夹角、茎秆强度等重要株型性状关键基因的基础上,构建遗传调控网络,为玉米分子设计育种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四、2020年度资助计划

      2020年度拟资助集成项目2项,资助期限为1年,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500万元/项。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

    ......

  • 原文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MDExNDgxNQ==&mid=2649811308&idx=4&sn=29b3302a9b3c7514fd8952ffe9fe8929&chksm=82e9a07cb59e296a3bd33c45719fa35089ba232e4425aefe63441d025809a9f28957499caabc&mpshare=1&scene=23&srcid=&sharer_sharetime=1583491959295&sharer_shareid=9e8fc1f0c4813654867c146bb6c9bb7e#rd
相关报告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战略性关键金属超常富集成矿动力学重大研究计划2024年度项目指南》》

    • 来源专题:关键原材料知识服务平台
    • 编译者:费鹏飞
    • 发布时间:2024-08-21
    • 6月2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战略性关键金属超常富集成矿动力学重大研究计划2024年度项目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提出,战略性关键金属指现今社会必需、安全供应存在高风险的稀有金属、稀土金属、稀散金属和部分其它金属(如PEG、Cr、Co等)。战略性关键金属超常富集成矿动力学重大研究计划立足地球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瞄准我国重要的紧缺和优势关键矿产资源,以低丰度金属元素超常富集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为主线,实现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为发现新型资源、深度利用资源提供坚实科学基础。 本重大研究计划的总体科学目标包括:揭示关键金属元素超常富集成矿的苛刻条件,建立关键金属超常富集成矿理论,实现成矿理论突破;揭示关键金属成矿规律,确定关键金属元素矿床新类型,实现指导找矿突破;查明微观尺度关键金属元素赋存状态,攻克关键金属强化分离理论瓶颈,实现分离理论突破。 核心科学问题包括:低丰度金属元素超常富集过程与驱动机制。围绕该核心科学问题,本重大研究计划的组织实施将针对以下三个关键科学问题: (一)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与关键金属元素富集。 关键金属元素在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循环从宏观和本质上控制关键金属矿床的分布。包括(1)关键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2)壳幔相互作用与关键金属元素循环;(3)地表圈层相互作用与关键金属元素循环。 (二)关键金属元素成矿机制与规律。 查明控制关键金属矿床形成的地质-物理-化学过程,是理解关键金属元素形成机制和成矿规律的关键。包括(1)主要由地质背景、物质基础和重大地质事件控制的关键金属矿床时空分布规律;(2)主要由岩浆/流体性质和物理化学条件控制的关键金属元素源-运-聚过程。 (三)关键金属元素赋存状态与强化分离机理。 关键金属元素常伴生主成矿元素在特定矿床中相对富集,具有细和伴的特点,高效清洁利用难度极大,急需攻克理论瓶颈。包括(1)矿床中关键金属元素微观尺度的赋存状态和赋存机制;(2)关键金属元素选择性反应和差异性放大机理。 2024年度资助研究方向包括:一是稀有金属成矿理论。二是稀散元素超常富集成矿机制。三是深部过程和物质架构对关键金属成矿控制。四是稀贵金属成矿理论与找矿突破。五是风化壳型稀土矿成矿理论与开采技术。六是相似关键金属分离新理论与技术。七是关键金属城市矿产聚集机制与资源化路径。据悉,该研究计划2024年度拟资助集成项目不超过7项,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5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3年。
  • 《基金委发布中国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与应对机制的基础研究2018年度项目指南的通知》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APC
    • 发布时间:2018-10-1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现发布“中国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与应对机制的基础研究”2018年度项目指南,请申请人及依托单位按项目指南及通告中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申请。请有需要的老师按照通知指南要求填报。   该指南的科学目是标围绕大气复合污染形成的物理与化学过程与控制技术原理的重大科学问题,揭示形成大气复合污染的关键化学过程和关键大气物理过程,阐明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建立大气复合污染成因的理论体系,发展大气复合污染探测、来源解析、决策系统分析的新原理与新方法,提出控制我国大气复合污染的创新性思路。    2018年拟资助1个集成项目,重点资助研究方向为大气复合污染生成的关键化学过程。 申请人应根据本重大研究计划拟解决的具体科学问题和项目指南公布的拟资助研究方向,自行拟定项目名称、科学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相应的研究经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