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研发出新型半导体材料,欲替代日本产品》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 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20-12-28
  • 韩国工业技术研究院于12月16日宣布,已开发出独创的环氧树脂制造技术,并通过使用该技术生产了比日本产品更好的热膨胀性的环氧模塑化合物。

    该化合物是用于半导体行业后端处理的有机材料,估计全球市场规模为1.5万亿韩元。尽管韩国目前对从日本进口的化合物的依赖程度高达87%,但新开发的技术有望降低这一百分比。

    该研究所自行设计和合成了一种结构新颖的环氧树脂,并将热膨胀程度降至世界最低水平。从日本进口的产品的特点是热膨胀系数比半导体芯片高得多,这通常导致封装过程中整个组件弯曲。

    环氧树脂材料制造商已尝试通过增加二氧化硅含量来降低系数来解决该问题。然而,这会导致粘度的过度增加和加工难度增大。

    该研究所开发的技术的特征在于,只需改变环氧树脂本身的结构,即可保持易用性,并将系数降低至约3ppm /°C,接近半导体芯片的系数。此外,该研究所的环氧模塑化合物可实现不同于日本的12英寸或更大的大面积封装,这意味着它可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人工智能设备等领域。

  • 原文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HKPzKI32Zysz916AUSotqA
相关报告
  • 《韩国开发出新材料替代氮化镓生产蓝光LED》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03-20
    • 韩国研究人员小组开发了一种新的LED材料,该材料可以代替氮化镓生产蓝光LED。在韩国一直在努力减少其在材料和零件领域对日本的依赖的同时,取得了这一技术突破。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于3月8日宣布,KIST团队已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化合物,该化合物可替代氮化镓生产蓝光LED。该研究发表在《自然》的姊妹报告《科学报告》的最新在线版本中。 该团队使用碘化铜(CuI)化合物发出蓝光,该化合物是通过合成铜和碘制成的。研究小组说:“我们发现碘化铜半导体可以发出比氮化镓基器件高10倍的蓝光。它们还具有出色的光电效率和长期的器件稳定性。” LED需要红色,绿色和蓝色LED才能产生白光。日本已经开发出一种制造高质量氮化镓的方法来生产蓝光LED,该LED被用作智能手机,显示器,电子产品和高频设备的核心设备。 研究人员开发的碘化铜半导体可以在缺陷少的低成本硅基板上生长,因此具有使用目前可商购的大尺寸硅基板(300毫米)的优势。此外,碘化铜薄膜的生长温度类似于硅基工艺中使用的温度(低于300摄氏度),因此可以在不牺牲性能的情况下沉积碘化铜薄膜。因此,它可以应用于低成本和简单的硅半导体工艺。 这些研究结果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该研究通过在硅衬底上生长高质量的铜卤单晶碘化铜并实现了高效的蓝色发光,首次证明了使用铜卤化合物的新型半导体材料技术。
  • 《韩国研发出固体电池新材料》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11-13
    • 据韩联社11月3日报道,韩国首尔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新一代全固体电池用氯化物电解质材料。据悉,该团队首次证明了三方晶系氯化物固体电解质结构内,金属离子的组成和配置会对锂离子的导电性产生影响,并开发出新一代锆离子氯化物固体电解质。目前,相关论文已刊登在《科学》杂志,业内人士表示,该研究成果为今后开发氯化物固体电池打开了大门,新材料商用后将可以延长固体电池的稳定性和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