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GR的Norviel为合成生物学初创公司提供了这样的IP建议》

  • 来源专题:人类遗传资源和特殊生物资源流失
  • 编译者: 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9-03-15
  • 本文由Mayfield和Wilson Sonsini Goodrich & Rosati提供。梅菲尔德是硅谷一家处于初创阶段的顶级风险投资公司,在过去50年里,梅菲尔德投资了超过500家公司,包括安进(Amgen)、应用生物系统公司(Applied Biosystems)、千禧制药(Millennium Pharmaceuticals)、基因泰克(Genentech)和Intuitive Surgical——其中300家已经上市或被收购。Wilson Sonsini Goodrich & Rosati是一家全球法律顾问公司,为技术、生命科学和增长领域的公司,以及为这些公司提供资金的风险投资公司、私人股本公司和投资银行提供咨询。

    Wilson Sonsini Goodrich & Rosati合伙人弗恩•诺维尔(Vern Norviel)表示:“生物学很混乱。”“这推动了生物技术领域的一切。”

    我最近有机会与诺维尔交谈,他从事专利和知识产权(IP)律师工作超过30年,这是他在该行业工作的主要收获。但当他开始他的职业生涯时,生物技术行业和专利行业几乎不存在。

    “当我毕业时,那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在生命科学领域还没有任何发明,”他告诉我。

    专利法是他将工程学本科学位和律师职业结合起来的一种方式。1984年,专利法和知识产权法被认为是极客的,甚至令人尴尬。斯坦福大学不教授知识产权法课程。当然,当科技成为硅谷的主要出口产品时,情况发生了变化。现在成为一名技术律师很酷。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诺维尔目睹并参与了生物技术和合成生物学产业的发展。在他职业生涯的早期,他帮助创建了Affymetrix公司,该公司生产用于全国各地研究实验室的DNA微阵列。离开公司后,他为清理漏油的基因工程细菌申请了专利,为Pivot Bio研制了一种固氮合成肥料,以及其他许多令人着迷的生物发明。

    诺维尔是生物技术和合成生物学初创企业专利法方面的专家资源。以下是他给生物技术创始人的四个最重要的教训。

    投资者最关心的将是专利实力

    要从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强有力的专利是必要的。生物产品经常会失败,而且在花费了数十亿美元之后。这使得申请专利对于一家生物技术公司来说极其重要,因为这样才能赚回钱。投资者的目标是赚钱。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方法是拥有一个没有任何直接竞争的高利润率产品。专利使这成为可能。

    诺维尔说:“风险投资家不会投资,除非他们能确保你的专利是好的,而且如果有副本,你的专利可以用来关闭其他专利。”他说:“投资者百分之百不能容忍任何人拥有可以用来起诉你的专利。专利必须是防弹的,才能筹集资金或出售一家公司。”

    专利是生命科学创新的必要条件

    罗伯·卡尔森在他的书《生物就是技术》中指出,专利会减缓创新——但诺维尔的看法不同。生命科学的专利非常狭窄,而且只涵盖已开发的内容,而不像软件界所授予的专利那样包罗万象。但诺维尔认为,这是因为再造代码很容易,但再造药物或生物发明却极其困难。

    “发展一家生物技术公司需要很多钱。做概念验证和临床试验都很昂贵。在生物技术领域没有车库发明家这种东西。你不能在车库里研发药物,”他说。“所以如果没有专利,就不会有发展。句号。”

    CRISPR产品可能需要10年时间和20到50亿美元才能推向市场。这项专利使得把钱赚回来成为可能。

    公司领导层应该深入参与专利申请过程

    向诺维尔发出的一个信号是,一位科学家或首席执行官将成功地驾驭专利申请的水域,这几乎是对细节的强迫性关注。

    他说:“如果我们向科学家提交专利申请,他们却只说‘看起来不错’,这让我感到害怕。”“这对我来说意味着它们不是点乘i和叉乘t。”

    律师在那里回答创始人的问题并提供支持。它们应该被视为一种资源,而不是一个拥有充分自主权的机构。没有人,甚至律师,会像它的创造者一样理解这个产品。诺维尔希望看到公司领导做笔记,提出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他就是这样知道他们在关注他。

    不要便宜买

    合成生物学公司可能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没有为他们的专利申请进行投资。好的律师是昂贵的,但对生命科学公司来说是值得的。审查世界上所有其他专利是否存在侵权问题,并撰写一份能够阻止第三方竞争对手的铁板钉钉的专利,都需要资金。

    错过一项与之竞争的专利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投资者不会削减开支,当大公司发现你忽视的问题时,它们会撤出收购,而它们也会这么做。

    诺维尔说:“如果你做得不对,它会把所有该死的东西都关掉。”“当一家公司试图低价收购时,它就会显现出来,这预示着一个糟糕的结果。”

    申请专利可能是复杂和令人困惑的,但它是生物技术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好的专利是财务成功的关键。诺维尔强调,理解这个过程的最好老师是获得经验。他建议有抱负的生物技术创始人在学术生涯中进行实践。在大学研究实验室,年轻的p.h.d.。s可以坐在前排观看专家以正确的方式开发专利。

    “学术领域的领导者也非常擅长获得专利,”他说。“这是任何生命科学领域的领导者都必须具备的技能。”

    人民建立了强大的专利组合,同时在生命科学行业的领导者。哈佛大学的乔治•丘奇、斯坦福大学的史蒂夫•奎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詹妮弗•杜德纳和布罗德研究所的埃里克•兰德的职业生涯都建立在良好的专利申请之上。

    这些科学家明白生物学结合了两个使成功变得困难的特征;高成本和可能的失败。正如诺维尔所说,生物学是混乱的。一旦生物技术产品起作用,就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它。

相关报告
  • 《2019年四家合成生物学初创公司值得关注》

    • 来源专题:人类遗传资源和特殊生物资源流失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9-01-07
    • 生物经济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而且没有放缓的迹象。在2017年,2016年是被击败的一年。没问题——这个门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整个社区兴奋地期待着2018年的到来。截至第二季度末,2018年已经是业绩喜人的一年,筹资规模是2017年第二季度的4倍。 只要看看今年新成立的公司,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很多关于我们生物经济的知识。他们是谁,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在哪里,这些问题的答案告诉我们什么,如果有的话,关于合成生物学的预测?让我们来看看2018年给我们带来的最激动人心的四张新面孔。 新的合成生物学初创公司值得关注 Ansa生物技术 DNA合成是合成生物学的基石,对这项技术的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安莎生物科技(Ansa Biotechnologies)总部位于加州,该公司正寻求颠覆一个依赖化学过程长达数十年的行业。该行业使用酶而非化学物质,提供准确、清洁、重要的是快速的DNA。 利用大自然的工具箱,该公司正在优化一种名为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的DNA聚合酶,这种酶通常随机合成DNA。Ansa希望通过控制TdT的活性,同时保持其速度,来消除合成生物学研究测试/构建/学习周期中的DNA合成瓶颈。 酶法似乎是高通量DNA合成的未来,Ansa加入了其他几家已经在努力优化酶法DNA合成的公司。这是合成生物学的一个领域,我们都应该密切关注。 人道的技术有限 实验室设备的高成本往往使科学实验成为不可能,而且只能把研究限制在那些有足够财力的人身上。华威大学的教授Kalesh Sasidharan和Orkun S Soyer厌倦了这个问题——因此他们创造了有限的人道技术,使科学对大公司、小公司、大学和公民科学家都能负担得起并成为可能。 它们在长时间跨度内以高时间分辨率增长。 该公司专注于三个领域——生物医学设备、生物技术微生物过程和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帮助产品从原型到大规模生产。他们目前提供两种产品,MicrobeMeter测量它,但是总有一天他们的终极目标是提供一个完整的产品线,使“£10000例实验室”成为现实。 “让我们与众不同的是,我们让公众可以看到我们设备的设计,这样,有机会使用3D打印和基本电子设备的人就可以以最低的成本组装自己的设备。”我们相信,这种开源方法是实现科学民主化的关键,它使更多的学生、合格的科学家和公民能够使用专业研究实验室认为理所当然的设备。在DIY生物蓬勃发展的今天,观察人性化的技术并追踪它们对促进“公民合成生物学”的影响将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我是 iMEAN的总部位于法国的拉蒙维尔-圣阿涅(Ramonville-Saint-Agne),致力于解决当今合成生物学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在噪音中进行分类,以找到有用的数据。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数字有机体。 iMEAN技术是“基于数字生物体的重建,描述所建模的生物的复杂基因组级别的分子网络”。他们将自己的数据库与人工智能算法结合起来,生成模型,然后根据因果机制进行基于系统生物学的分析,解释基因型、表型和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iMEAN服务于行业和学术界,它提供的服务简单到现有模型中的特定分析,复杂到整个模型的重建和分析。 iMEAN是一家值得关注的公司——他们的技术有可能简化合成生物学研究,帮助科学家理解他们的数据,优化生物过程,并最终提高研发过程的效率和产出。 成对植物 当我们努力养活世界上迅速增长的人口时,迫切需要新的农业解决方案。如果你能把对一种植物的营养价值或口味进行基因优化的时间从几十年减少到几年呢?这正是北卡罗来纳州的成对植物所承诺的。 CRISPR base编辑技术(一种新的基因组编辑工具,可以在不发生双链断裂的情况下转换核苷酸)获得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的许可,通过这种技术,成对地利用植物中存在的自然基因变异,创造出人们愿意食用的营养、方便、经济、可持续的植物。他们的技术使他们能够瞄准他们想要强调的特征,比如味道,而不带来其他可能不太理想的特征,比如疾病易感性。 通过优化现有作物并通过基因编辑创造新的作物,两两组合确实有潜力解决饥饿和营养不良问题——当今最严重的挑战之一——使世界变得对每个人都更美好。他们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公司。 虽然2018年对于合成生物学初创公司来说并不是一个繁荣的年份,但那些真正崭露头角的公司正在解决一些最大的合成生物学市场领域以及我们今天面临的全球问题。它们并不是孤军奋战,不仅将面临竞争对手带来的挑战,还将面临它们试图利用的生物学原理带来的挑战。而且,它们已经证明已经成为一种已经合成的生物,它引领着通往一个更好、更可持续的宇宙的道路。
  • 《合成生物学技术驱动上海农业创新场景》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4-10-16
    • 今年9月初,在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浦江创新论坛上,一项关于“RNA生物农药绿色制造”的参赛项目斩获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最高奖“卓越奖”,奖项颁发给了硅羿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首席研究员唐雪明教授。奖项的授予,也让与会者的目光聚焦在对RNA生物农药的关注上。 要理解RNA生物农药对国家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意味着什么,要先认识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未来走向。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演进,被誉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的合成生物学迎来全球化高速发展期。当前,国家对合成生物学研究支持力度大增,在2022年5月由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多次提及合成生物学在农业、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应用。尤其在农业领域,关于节能减排、病害防控、提升生长效率等绿色话题成为重点。今年6月,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本市农业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中,也将合成生物学技术应用作为布局农业科技新赛道的重点方向之一,对挖掘生物制造潜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给予了很高的期待。 合成生物学之于农业科技创新的推动,表现在生物育种、生物制造、食品营养与健康等诸多领域。近两年,在市农业农村委的支持下,不少科技创新项目正瞄准相关学科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积极为新赛道布局投石铺路,而像硅羿科技这样一些有竞争力的上海本土企业及科研团队犹如黑马,为上海农业新质生产力增添新动能。 加快生物绿色农业布局。 “RNA生物农药在环境(土壤或水流)当中,基本在3-4天内就能降解。在可检测范围内,硅羿科技进行了多方面检测验证,结果表明,RNA生物农药的安全性能好,降解之后的残留很少,但速效性快,持药性长,它通过叶片进入到植物体内,在植物叶片甚至根茎中能够保留到20-30天,被国际同行喻为‘植物疫苗’。”唐雪明说。 普遍来看,传统化学农药研发周期长,费用高,同时使用过程产生的环境污染,农作物易产生抗性等问题难以解决,对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唐雪明说,RNA生物农药的“颠覆性”在于,以RNA干扰的方式,靶向干扰宿主(昆虫或病菌)关键因子mRNA,实现对病虫害的精准灭杀。 具体说来,就是通过细胞工厂或无细胞合成的方法,制备出具有特异性靶向宿主(昆虫或病菌)的dsRNA,直接作用于mRNA,作用时,大片段dsRNA会被多次切割,其中一个与靶标基因结合一次就会激发靶基因沉默;在自然环境中,dsRNA可实现快速降解,降解的产物还能作为植物生长的促进剂,被作物再次吸收,不仅环境友好还能促进增产。 新技术的优势还在于,其研发周期仅3-6个月。目前,团队正从无到有地创制以纳米技术搭载RNA农药,以进一步提升农药的吸附能力,降低研发成本;同时,形成了基于AI智能算法靶点筛选技术平台和dsRNA生物规模化合成,进行制剂研发的全链路生产工艺。 我国“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中,首次将RNA生物农药列入优先发展规划。而国际上,像孟山都、拜耳、先正达等农化龙头企业,也更早落子布局,瞄准了对RNA生物农药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克。 2017年,唐雪明创立硅羿科技时,看准了RNA干扰技术应用于农业绿色防控领域的巨大潜力空间。这是他在耶鲁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到10年后在牛津大学担任客座教授时,持续关注并感到得心应手的技术领域。事实印证了他的判断,硅羿科技成为中国首家RNA生物农药高新技术企业。 不过,从国际国内相关领域发展来看,仍然普遍缺乏产品研发标准,新材料获批和监管难度也很大。硅羿科技领跑于新赛道,主持制定了全球首个RNA生物农药的产业化标准,获得国内最早颁发的4张RNA农药“核酸干扰素”命名函,目前,已获得8张;也创制了全球第一个RNA杀菌剂和国内第一个RNA杀虫剂。 在上海,除了像硅羿科技这样的“黑马”,同样瞄准以合成生物学来推动绿色农业技术革新的农业创新企业还有不少。位于崇明陈家镇的长三角农业硅谷科创企业孵化园,正加快对农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布局。比如,康码高产(上海)生物有限公司基于全球领先的D2P蛋白制造技术,研发为农作物提供替代化肥的蛋白营养液生物肥料,已建成目前全球最大的体外合成蛋白质工厂;上海植科优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也正进行RNA农药开发等。 寻找更多农业应用突破点。 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农业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有我国最早成立的从事农业合成生物学研究团队。近来,在市农业农村委科技创新项目支持下,团队创始人姚泉洪研究员正带领团队着手一项新课题,以水稻种子反应器为平台创制富含麦角硫因的稻米。 麦角硫因是一种天然氨基酸,能够清除自由基、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辐射等多种生理功能。该课题相关负责人彭日荷介绍,水稻种子合成麦角硫因,不存在人类病原或微生物毒素等安全顾虑,且在稻种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比较稳定,有望让麦角硫因生产变得简单、经济,同时提升稻米附加值。 事实上,这样的科研创新并非只是在植物中合成营养成分的简单逻辑。在研究团队眼中,水稻被喻为“植物细胞工厂”,他们通过寻找或改造植物底盘,找到合适的“植物细胞工厂”,从而借助其丰富的酶库、各种细胞区室及其高度发达的细胞内膜系统,实现复杂的生物合成。 在国内,青蒿素和紫杉醇的商业化生产就成为典型案例,证明了合适的植物底盘作为“植物细胞工厂”在植物活性天然产物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而在上海,姚泉洪团队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以水稻种子为底盘,创制出了富含β-胡萝卜素的金水稻、甜菜红素水稻、高含量虾青素稻米、核黄素稻米、叶酸水稻和Vc稻米等;以毕赤酵母为底盘创制出了高比活耐高温饲用植酸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等重要饲料酶工程菌种;以大肠杆菌为底盘研制获得一步法生产Vc、VB2、天然抗癌物质terrequinone A、抗衰老物质NMN、助眠物质褪黑素以及完全降解各种有机污染物工程菌种。 这些看似繁复的成果的取得,对高附加值农作物生产和健康生活品质改善有重要影响。目前,该团队正在促进相关科技成果转化,这也是商业化生产所看中的重要价值。 近两年,合成生物学技术推动农业科研创新,其显示度不断提升。新形势下,合成生物学农业交叉学科建设正积极推进,更大程度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并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专家引进,引育一批生物育种、生物制造等顶尖科学家及创新团队。 今年以来,浦东的张江种谷、崇明的长三角农业硅谷和奉贤的上海农业科创谷等产业园区的落地和错位发展持续收获关注热度,一批生物育种、生物制造的农业企业和科研团队作为“隐形冠军”引驻,其创新项目也引来期待,这些为推动未来农业的绿色转型升级,形成新兴农业产业链打下潜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