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核电站安全投运30年 为港供电3104亿度》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4-02-08
  • 中广核集团今天(2月1日)表示,大亚湾核电站安全投运30年,为香港供电累计达3104亿度。

    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大陆首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共有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截至去年底,6台机组累计上网电量达9391亿度,等效减少标煤消耗超2.8亿吨,减排二氧化碳超7.7亿吨,相当于植树造林约211万公顷森林。其中,大亚湾核电站1、2号机组80%的上网电量输送到香港,对港供电累计达3104亿度,占香港社会用电量近3成。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87429.html
相关报告
  • 《大亚湾核电站商运25年对港供电近2500亿度!》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5-22
    • 二十五年前的今天,随着大亚湾2号机组建成投产,大亚湾核电站全面投入商运,成为我国大陆首个百万千瓦级商用核电站。 “这是个了不起的项目,要用这个项目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典范,让我们共同努力。”1985年1月1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广东核电合营合同签字仪式上,邓小平同志的一席话,赋予了大亚湾核电站作为改革开放标志性工程的重大意义。 自1978年邓小平宣布引进法国技术在中国建设大型核电站以来,以大亚湾核电站“高起点起步”为起点,中广核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核电自主发展之路,探索出了一条安全、经济、科学的核电专业化运营方案,有力推动了我国核电技术、管理的持续创新,打造出了国家名片“华龙一号”,使中国跻身世界核电VIP俱乐部。 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工程、肩负“核电起步”的历史使命 早在1978年12月,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法国外贸部长后,宣布引进两座法国核电站设备,1982年12月,国务院批准采用法国核电技术来建设大亚湾核电站。从1987年8月7日到1994年5月6日,经过近七年建设,大亚湾核电站建成投产,实现了我国大陆大型商用核电站零的突破。 在成功建设大亚湾核电站的基础上,参照国际标准,按照国家“以核养核、滚动发展”的方针,推进核电自主化、国产化,于2003年1月8日建成岭澳核电站一期。随后,通过持续改进和创新,采用自主品牌核电技术CPR1000,2011年8月7日建成岭澳核电站二期。至此,大亚湾核电基地拥有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一期、二期)共六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成为全球最大的轻水压水堆核电基地。 大亚湾核电站是一个起点,早在1982年决策建设时,国家就赋予了大亚湾“核电起步”的使命。从引进设备、技术和管理,到实现“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从国际核电大家庭的“小学生”,到工程建设、运营管理业绩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大亚湾核电基地的发展充分说明了“高起点起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一条核电发展的成功之路。 安全运营业绩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大亚湾核电站自1994年首台机组投入商业运行以来,一直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安全运营业绩优于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稳步保持在国际第一方阵。到5月13日,大亚湾核电基地将迎来安全运行100堆年(一座反应堆运行一年为一堆年)。 WANO(世界核营运者协会)指标是国际上衡量核电安全水平的重要指标。2018年,大亚湾核电基地六台机组72项 WANO(世界核营运者协会)指标中,总计54项指标达到世界前1/4的先进水平,其中49项达到世界前1/10的卓越水平,卓越率达到68%。 在世界核电领域权威评比——法国电力集团安全业绩挑战赛中,2019年3月28日,大亚湾核电基地连续11年夺得“能力因子”第一名,累计冠军数增加到39项,占该项赛事冠军总数的一半以上,保持了全球获得冠军最多的参赛核电基地桂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9年5月6日,岭澳一期1号机组连续14年无非计划停堆,实现连续安全运行达4729天,创造了国际同类型机组连续安全运行天数的最高纪录,目前该纪录还在延续中。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大亚湾核电站累计上网电量3508.61亿度,其中对港供电累计达2488.18亿度,满足其四分之一的电力需求。大亚湾核电基地六台机组累计上网电量达7098.48亿度,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站相比,累计少消耗标煤约2.19亿吨,减少向环境排放二氧化碳约5.74亿吨,相当于种植了约160万公顷森林,约等于8个深圳市的面积(或1个北京市的面积)。基地10公里半径范围内10个环境监测站点长期跟踪监测数据显示,基地周边地区的环境放射性水平与电站运行前的本地数据相比没有发生变化,区域内陆地、海洋生物种群数量没有发生变化。 大亚湾核电站自投产25年以来,一直安全稳定运行,为香港和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 我国核电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 核电发展、人才先行。经过40年的发展,大亚湾核电基地培育了“安全至上”、“一次把事情做好”、“按程序办事”等安全文化理念,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培训设施,成为了中广核及我国核电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 大亚湾核电站从建设时期开始,就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曾全国选派优秀人才赴法国和英国进行系统培训,人均培训费用高达130万法郎,由于这些人对我国核电发展的重要作用,他们被誉为“黄金人”。目前,大亚湾核电基地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可以开展从主控室操纵员到换料操作员、维修技术人员,再到工程建设人才、管理人才的全方位培训,并建设了国内核电行业最完备的培训设施。其中,核燃料操作员训练中心全世界仅有两个,一个在法国,一个在大亚湾。 在我国核电的规模化发展中,大亚湾核电基地对外“输出”了大量人才,为各新建电站带去急需的管理和技术经验。截至2018年底,对外累计输送运行、维修、工程技术等领域关键技术岗位人才4000余名。同时,大亚湾核电基地还进行了大规模的“管理输出”,将管理和技术进行标准化,能在各核电新基地得到复制和运用,帮助其提升运行水平。目前,从大亚湾走出的人才遍布国内各大核电站,不仅有专业技术人员,还有大量管理人员,大亚湾核电基地是我国当之无愧的核电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 从当“学生”到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从引进国外技术到拥有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当年那粒在大亚湾种下的种子,如今正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大亚湾核电基地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建设“美丽中国”宏伟蓝图中,以出色的业绩和技术、管理创新,助力我国核电可持续发展以及核电“走出去”,也为建设“美丽中国”、打赢“蓝天保卫战”发挥应有的作用。
  • 《中广核大亚湾核电基地累计供电近1万亿千瓦时》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7-23
    • 近日从中国广核集团获悉,自大亚湾核电站1994年全面建成以来,大亚湾核电基地累计上网电量已近1万亿千瓦时,成为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电源。 大亚湾核电站位于广东省深圳市,是我国大陆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1994年商运后在其基础上又建设了岭澳核电站一期、岭澳核电站二期,目前大亚湾核电基地三座核电站六台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612万千瓦。 中广核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大亚湾核电基地6台机组已累计实现上网电量9597亿千瓦时,环保效益相当于种植近216万公顷森林,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低碳转型、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安全是核电站的生命线。记者从中广核了解到,目前,大亚湾核电基地六台核电机组已安全运行超过130堆年,安全运营业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稳步保持在国际第一方阵。2023年,六台机组72项WANO(世界核营运者协会)指标中,总计63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占比达87.5%,是全球范围内四台机组以上基地WANO指标达先进比例的最高水平。2019年岭澳3号机组成为世界首台12项WANO指标全部进入卓越水平的压水堆机组,2023年再次实现全部WANO指标达卓越水平。截至2024年6月30日,岭澳核电站1号机组连续安全运行天数达6458天,继续刷新并保持国际同类型机组安全运行天数纪录。 大亚湾核电站建设以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对中广核乃至我国核电产业的技术体系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完成我国大型商业核电站的标准化、系列化、国产化的全产业链建设。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从国产化率不足1%的大亚湾核电站,到国产化率达到64%的岭澳二期核电站,大亚湾核电打造了中国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自主品牌CPR1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广核批量化投产CPR系列核电机组20台。在此基础上,中广核推出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其批量化建设稳步推进,国产化率已超过95%,成为与高铁齐名的“国家名片”,实现了从大亚湾走向世界的跨越式发展。 记者从中广核了解到,在商运30周年之际,大亚湾核电站30年大修也于近日顺利完成。作为中广核核电运营领域的“一号工程”,大亚湾核电站成功实施了近200项技术改进,包括重大改造项目14项。其中,作为核电站“神经中枢”的DCS系统(数字化仪控系统)改造,是全球首台在役M310堆型(大亚湾核电站所采用的技术路线)模拟控制系统的数字化改造,应用了中广核自主知识产权的DCS平台,并全部采用国产化设备,推动大亚湾核电站全面实现从传统模拟控制向数字化控制的转型,打造了DCS国产化改造的样本。 中广核大亚湾核电党委委员、总会计师欧阳武介绍,大亚湾核电专利申请数量名列国内核电行业前列,2次荣获中国专利金奖,1次中国专利银奖,2次获国家级企业现代化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核电发展,人才为先。中广核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大亚湾核电基地已累计为新基地培养运行、维修等领域关键技术岗位人才约4000名,还为国内外同行培养中高级核电管理人才、关键技术岗位人才约1000名。 中广核大亚湾核电党委副书记李卫纲介绍,从选派“黄金人”赴法国、英国进行系统培训,到现在自身建立的完善培训体系,大亚湾核电基地已能够开展覆盖主控室操纵员、换料操作员、维修技术人员,工程建设人才、管理人才的全方位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