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将新建两座漂浮式海上风电场》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17
  • 法国总理卡斯泰3月14日宣布,启动在地中海沿岸建设两座漂浮式海上风电场的招标程序。这两座风电场项目预计将于2023年定标,2030年前投入使用。

    法国生态转型部14日发表新闻公报说,这两座海上风电场装机容量均为250兆瓦,各占约50平方公里的面积。两座风电场附近还将分别建设500兆瓦装机容量的扩建项目,扩展部分占地各约100平方公里。两座风电场及扩建项目的总发电量将可满足约290万居民用电。

    公报说,这两座风电场位置分别确定在奥德省纳尔博纳区附近海域和罗讷河口省滨海福斯市附近海域,距离海岸线均超过22公里。法国政府正在进行相关环境评估,特别是罗讷河口省滨海福斯市附近海域风电场项目对海湾候鸟的影响,如果环评结果不通过,这个风电场将不得不改建到其他位置。

    根据“法国2030”计划,法国将投入3亿欧元专项资金用于发展漂浮式海上风电行业。法国海上风电发展目标是,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部署容量2吉瓦,到2050年可用容量达到40吉瓦。

相关报告
  • 《法国EFGL浮动海上风电场首座浮式平台下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5-13
    • 近日,法国Les Eoliennes Flottantes du Golfe du Lion(EFGL)浮动海上风电场迎来重要进展,其首座浮式装置在法国马赛福斯港顺利下水。据相关合作方Eiffage Métal、Smulders及其分包商Geodis与Ocean Winds透露,他们在Fos-sur-Mer工业基地共同推出了风电场的首个浮动平台。根据Ocean Winds上周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信息,该漂浮物目前正被拖运至Port-La Nouvelle海域,以便进行涡轮机的最终组装。 按照计划,涡轮机的组装工作将在Port-La Nouvelle海域完成,并于今年夏初在法国南部海岸约16公里处展开海上安装作业。此外,还有两艘浮标预计将于五月份沿同一路线航行至指定海域。据悉,每艘浮标重达2000吨,高度为22米,宽度为80米。 回顾项目背景,2022年3月,由Ocean Winds和法国领土银行组成的EFGL财团与欧洲港口公司达成协议,后者将在Port-La Nouvelle风电场建设期间提供必要的港口服务。根据协议内容,Euroports将负责在安装阶段为港口区域提供全面的后勤支持,包括在浮动基础上组装风力涡轮机。值得一提的是,涡轮机组件已于去年成功运抵拉努韦勒港,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EFGL浮动海上风电场项目规模宏大,涉及三台Vestas V164-10.0 MW涡轮机的建设和运营,这些涡轮机将由Principle Power的WindFloat半潜式浮动基础提供支撑。项目选址于距勒卡特、奥德和东比利牛斯省勒巴卡雷斯海岸超过16公里的海域,具有得天独厚的风能资源条件。
  • 《海上风电将迎空前机遇 漂浮式或成未来技术主流》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8-14
    • 自政策规划支持以来,我国海上风电近两年迎来快速发展,装机规模翻番。2018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165万千瓦,同比增长42.7%;累计装机达444万千瓦,是2017年的两倍。 “到2030年,我国发电装机总量将达30亿千瓦,中东部地区最大负荷将达9.7亿千瓦,传统的‘西电东送’模式将难以为继,而中东部地区丰富的海上风电资源将极大地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日前,在国家海上风电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第六届年会暨国际海上风电高层技术论坛上,国家海上风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委员会主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海装”)董事长王满昌表示。 •海上风电势必向深远海发展 2018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首次超过欧洲国家,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40%,位居第一,成为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增长最快的国家。 此外根据IRENA预测,到2050年,全球总发电量的35%将来自风能;全球风电装机将达到约60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约为50亿千瓦,海上风电约为10亿千瓦。 但是放眼国内外,目前建成的海上风电场绝大多数为近海风电场,且受到多重因素制约。深远海风电风速更大,风力更加稳定,受限制减少。未来,深远海风电将成为更广阔的发展区域,根据中国气象局对我国风能资源的详查和评价结果,我国5~50米水深区风能资源技术开发量约为500GW。 中国海装研究院副院长董晔弘表示:“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的区域毗邻用电需求大的地区,大力发展我国海上风电可实现风电能源就近消纳,降低电力输送成本。随着海上风电高速发展,近海资源开发必将逐渐饱和,海上风电势必走向深远海。” 在上网电价进一步下调的情况下,为了争取得到较高电价,各家开发企业纷纷加紧施工建设,争取2021年前实现并网。从2019年陆上风电项目建设动态中可以管窥一二,海上风电也将迎来“抢装潮”,这是行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风电大型化势不可挡 漂浮式或成未来技术主流 目前我国深远海海上风电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深远海风电通常指的是水深超过50米,海上环境更为复杂,潜在风险较大,施工建设难度更高。 周绪红院士在演讲时指出,“海上施工窗口期短是造成海上风电建造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我国海上风电施工装备相对落后,目前急需研发高效、高可靠性的施工装备。要实现平价,我国海上风电不仅需要优化基础结构设计,提高制造安装水平,也需要提高关键部件的国产化程度,提高运维智能化水平,实现效益增值。” 风电整机可以说是最关键部件,随着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和度电成本降低的要求,大容量风机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在论坛上指出,大兆瓦机组可以大幅提高发电量,节约运维成本,是海上风电的必然趋势。 中国海装研究院院长韩花丽也表示,“未来,10MW级海上风电机组将成为海上风电的主力机型。目前由国家海上风电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导的‘10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关键技术研究’已进入详细设计阶段。中国海装在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已经成功克服了降载、叶片、变桨系统、传动链、发电系统、等多方面关键技术难点。” 一个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整体产业供应链的共同发展。我国海上风电施工船水平也在迅速提升。目前国内已经有近20艘大型风电施工船,其中龙源振华三号起重能力为全球最大,达2000吨。 在建设中,基础结构造价约占整个工程成本的20%~30%,业内多位专家人士表示,浮式基础更适用于深海区域,如采用传统固定式基础结构,造价将大幅增加,且目前技术难以实现,采用浮式基础的漂浮式风电或将引领未来海上风电主流趋势。 据了解,目前中国海装在漂浮式风电方面已有新进展: • 2016年-2018年,中国海装与瑞典Hexicon、美国Atkins公司就苏格兰北部海域2×5MW浮动式风电示范项目,开展了合作研究; • 2018年国家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海上浮式风电装备研制”由中国海装承接; • 2018年,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和中国海装均与广东省湛江市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其中包括拟在湛江市建设浮式风电装备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