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在海洋岩石样本中发现了纳米金刚石》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20-10-27
  • AZO于2020年10月19日发布关于纳米金刚石的报道,报道指出:这项研究证实了新发现的机制,这与传统的在极高压力下形成钻石的机制相去甚远。来自巴塞罗那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矿物资源研究小组的专家参与了这项研究。

    参与这项研究工作的其他专家来自布法罗大学的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研究所(IN2UB)、格拉纳达大学(UGR)、安达卢西亚地球科学研究所(IACT)、陶瓷和玻璃研究所(CSIC)以及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UNAM)。

    该研究是由来自UB的科学家Joaquin a . Proenza和来自UGR的Antonio Garcia-Casco指导的,也是该研究的第一作者Nuria pujolo - sola博士论文的一部分。

    钻石:最坚硬的矿物

    钻石(取自希腊单词Adamas,意思是“不可战胜的”)是富有和奢侈的象征。它是最无价的宝石和最坚硬的矿物(莫氏刻度为10)。

    钻石由化学上纯净的碳组成,按照经典的假设,这种矿物在地球地幔深处的高压条件下使立方系统结晶。

    这项研究首次证实,天然钻石是在低压下形成的,这些岩石位于古巴的Moa-Baracoa蛇绿岩地块中。这个重要的地质构造位于该岛的东北部,由大洋岩石圈的代表岩石——蛇绿岩形成。

    这些海洋岩石出现在北美大陆边缘的时候,发生在四千万到七千万年前的加勒比海岛屿拱门碰撞。

    “在深不可测的海洋洋底的形成,在白垩纪——1.2亿年前,这些海洋岩石进行了矿物变化由于海水渗入,这一过程导致小橄榄石内流体包裹体,这种岩石中最常见的矿物,”源,矿物学系的一员,岩石学和应用地质学在乌兰巴托,并从矿物学和岩石学Garcia-Casco格。

    普罗恩萨也是这个项目的主要研究员,最近的文章就是在这个项目中发表的。

    这些流体包裹体除了蛇纹石、磁铁矿、金属硅和纯甲烷外,还含有大约200和300纳米的纳米金刚石。所有这些材料都形成在低压力下(< 200 MPa)和温度(< 350ºC),包含流体包裹体的橄榄石蚀变。

    研究人员

    “因此,这是对蛇绿岩金刚石在低压和低温下形成的第一次描述,其自然形成过程没有任何疑问,”该团队强调说。

    金刚石是在低压和低温下形成的

    必须记住,早在2019年,研究人员已经公布了初步描述发展的岩钻石在低压条件下(地质)——研究工作由茱莉亚作为博士论文的一部分执行Farre de巴勃罗,乌兰巴托研究员和导演普罗和何塞玛丽亚冈萨雷斯吉梅内斯,格拉纳教授。国际科学界的成员对这项研究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在发表在欧洲地理化学协会期刊《地球化学透视快报》上的文章中,专家们在样品表面的微小流体包裹体中发现了纳米金刚石。他们使用共焦拉曼图和聚焦离子束(FIB),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FIB- tem)进行研究。

    这使得研究人员能够确认样品表面下是否存在钻石,从而在低压力条件下在挖掘出的海洋岩石中开发出天然钻石。

    布法罗大学的科技中心(CCiTUB)参与了这项研究工作,并为国家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持。

    在这个例子中,研究工作的重点是讨论某些地球动力学模型的有效性,这些模型基于蛇绿岩金刚石的存在,表明地幔环流和大规模岩石圈再循环。

    例如,假定蛇绿岩金刚石反映了蛇绿岩穿过地球深部的地幔,到达过渡区(210 - 660公里深),然后沉积成典型的在低压下形成的蛇绿岩(大约10公里深)。

    专家们认为,在这一地质系统中,低氧化状态将解释纳米金刚石的发展,而不是石墨,这将是在流体包裹体的化学和物理形成条件下的预期。

    该研究得到了前经济和竞争力部(MINECO)、拉蒙-伊卡哈尔项目和欧盟欧洲区域发展基金(ERDF)的财政支持。

相关报告
  • 《纳米金刚石可在单分子水平检出病毒》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12-14
    • 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低成本纳米金刚石的量子感应能力可提高纸质诊断测试的灵敏度,其灵敏度比广泛使用金纳米颗粒的测试高出5个数量级,有望更早检测出诸如HIV之类的病毒性疾病。   纸质侧向流动测试与妊娠测试的工作方式相同,将一条纸浸入液体样本中,以颜色(或荧光信号)变化表示阳性结果及检测到病毒蛋白或DNA,被广泛用于检测从HIV到新冠病毒等各种病毒,可实现快速诊断,不必在实验室处理结果。   纳米金刚石具有的更高灵敏度,可检测到更低的病毒载量,这意味着可以在更早阶段发现疾病,有望降低病毒传播风险,采取及时有效治疗。   金刚石具有高度的规则结构,有些具有一种称为“氮空位(NV)中心”的缺陷。NV中心有许多潜在应用,从超灵敏成像的荧光生物标记到量子计算中的信息处理量子位。研究人员就是利用了纳米金刚石的这种特性。   NV中心可发出明亮的荧光,以此表示抗原或其他靶分子信号的存在。过去,荧光标记受到来自样品或试纸条的背景荧光的限制,很难检测出低浓度病毒蛋白或DNA。但是,荧光纳米金刚石的量子性质允许选择性地调节其发光,因此可以使用微波场将信号固定在设定的频率上,并且可以有效地将其与背景荧光分离,从而解决了这一限制。   光学结果表明,与金纳米颗粒相比,纳米金刚石的灵敏度提高了5个数量级(10万倍),也就是说,生成可检测信号所需的纳米颗粒数量要少得多。通过一个短短的10分钟恒温扩增步骤,研究人员能够在模型样品中以单个分子的水平检测艾滋病病毒RNA。   这项工作已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了演示,但研究小组希望开发新的测试方法,以便可以使用智能手机或便携式荧光读取器读取结果,从而使用户更容易进行测试。
  • 《欧盟研究人员发现掺杂的纳米金刚石可更有效地作为光催化剂》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0-24
    • 纳米金刚石材料被认为是低成本光催化剂中的最佳适用材料。其可以被光激活,并能加速水和二氧化碳之间的某些反应,产生碳中和的太阳能燃料。欧盟DIACAT项目就在这种金刚石材料中掺杂了硼,并利用BESSY II上展示了其是如何显著提高光催化性能的。 全球气候变化愈来愈严峻,如果我们不能大幅减少二氧化碳这类温室气体的排放,这种变化将继续有增无减。为此,我们需要有所行动。其一就是让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返回到能量循环,将二氧化碳与水加工成甲醇,这种燃料便于运输和储存。然而,该反应过程需要能量和催化剂。如果我们能成功地利用太阳光中的能量,并且开发出不依靠铂等稀有金属制成,价格廉价且自然界大量存在的活性光催化剂,那么“绿色”’太阳能燃料将有机会大展身手。 利用紫外线激活金刚石纳米材料的活性 这种光催化剂就是所谓的纳米金刚石材料,它并不是珍贵的水晶钻石,而是由几千个碳原子组成的纳米晶体,它们溶于水,看起来更像黑色浆料,是具有高表面积的纳米结构“碳泡沫”。然而,这些材料只有经紫外光激发后才具有催化活性。只有这一光谱范围内的光才拥有丰富的能量,能将电子从材料传输到“自由状态”。这样,溶剂化的电子才能在水中释放出来,与溶解的电子发生反应生成甲醇。 掺杂会有用吗? 然而,太阳光中仅有4%的成分属于紫外光UV。因此,使用可见光波段激发光催化剂显得更切实有效。这也是HZB科学家Tristan Petit和他在DIACAT的合作伙伴的研究成果。Uppsala(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大学的Karin Larsson对这些材料的能级进行了建模,结果表明,通过掺杂硼(一种三价态元素,在掺杂中占有重要作用),中间阶段便可以构建到带隙中。 BESSY II的实验表明是肯定的,但...... Petit和他的团队调查了多晶金刚石、金刚石泡沫和纳米金刚石的样品。这些样品是先前维尔茨堡的Anke Kruger和弗莱堡的Christoph Nebel两团队合成的。在BESSY II中x射线吸收光谱被用来精确测量电子被可见光激发的未占据的能态。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博士生Sneha Choudhury解释道,这些纳米钻石表面附近的硼原子实际上导致了带隙的中间阶段。这些中间阶段通常非常接近价带,因此不能有效利用可见光。但是,测量结果表明这取决于纳米材料的结构。 展望:形态学和掺杂P或N Tristan Petit说:“我们可以通过专门修改形态和掺杂物质来引入并可能控制钻石带隙中的其他步骤。”掺杂磷或氮也可能会衍生一系列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