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气南下”输送天然气破1000亿立方米》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7-11
  • 黑河7月10日电  伴随压缩机的轰鸣声,天然气从黑河首站源源不断地沿着管道一路南下。记者从国家管网集团获悉,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这意味着,作为我国第一条关键设备和核心控制系统全面国产化的长输油气管道,该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是我国“十四五”期间建成的重要能源基础设施。它北起黑龙江黑河,南至上海,途经9个省(区、市)。自2019年北段投产、2024年全线贯通以来,其日均输气量超1.1亿立方米,年输气能力达380亿立方米,可满足1.3亿户城市家庭全年用气需求。这条能源大通道惠及沿线4亿多人口,有效保障了东三省、京津冀、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的天然气稳定供应。 “作为我国四大能源通道之一,‘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与东北管网、西气东输等系统互联互通,共同构建了北气南下、海气登陆、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的‘全国一张网’供气格局。”国家管网集团东北公司黑河作业区主任马宁说。 据介绍,这条能源大动脉的建成打破了多项技术壁垒:零下40摄氏度高寒地区油气管道施工技术填补国内空白;36台大功率压缩机组、核心控制系统等关键设备实现100%国产化;在国内首次实现油气管道宽度0.3毫米环焊缝开口裂纹、直径3毫米针孔缺陷检测。 “‘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也是我国首条智能管道样板工程,它集成了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构建了贯穿建设期至运营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体系。”马宁谈道,这条能源大通道通过融合应用光纤预警、视频监控、地灾监测等多源数据,升级打造了“天空地”一体化智能线路管理模式。 据悉,2025年上半年,通过“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进入长三角地区的天然气近157亿立方米,占该区域当前用气量的三分之一。今年迎峰度夏期间,该管道向上海、浙江等地日供气量达6000万立方米,较2024年同期增长4%,缓解了华东地区夏季“气电保供”压力。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91185-1.html
相关报告
  • 《中国油气主干管网天然气输送量突破1万亿立方米》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5-26
    • 记者5月23日从国家管网集团获悉,中国主要油气管道整合运行五年以来,天然气输送量突破1万亿立方米,单日最高输气能力突破11亿立方米。 数据显示,并网五年来中国天然气管网负荷率提升12个百分点至80%,跨省管输价格下调5%,每年节约社会用能成本120亿元。天然气日最高输气能力较2020年增长48%,带动全国表观消费量突破4200亿立方米。 据悉,当前,中国正加速构建“四大战略通道+五纵五横”天然气骨干管网,2025年将新建管道2000公里。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满负荷运行,川气东送二线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预计2030年主要油气管网用户将超3000家,中小托运商占比提升至30%,进一步夯实能源安全保障基础。
  • 《天然气天津管道输气量突破68亿立方米》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12-17
    • 截止至2019年12月15日,天津管道公司2019年输气量突破68.15亿立方米,提前15天完成了全年销气任务。 天津管道自投产运行以来,紧紧围绕“精细管理,防微杜渐”理念,时时掌握管道运行参数,及时处理各种异常状况,维护管道安全平稳运行。进入保供期以来,天津管道公司不断优化管网结构,调整资源分配,克服了管道储气能力有限和设备设施不稳定等不利因素,合理调整运行工况,消除了管道供气瓶颈,有效提升了管网输送能力,为京津冀地区持续供应清洁能源,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守护碧水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