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疾病特异性tau蛋白丝通过多态中间体组装》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2-04
  • 2023年11月29日,剑桥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Disease-specific tau filaments assemble via polymorphic intermediates的文章。

    淀粉样蛋白细丝组装中的中间物质被认为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起着核心作用,可能构成治疗干预的重要靶点。然而,关于中间物种的结构信息很少,淀粉样蛋白组装的分子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

    该研究使用时间分辨率低温电子显微镜来研究重组截断的tau(氨基酸残基297-391)在体外组装到阿尔茨海默病的成对螺旋细丝或慢性创伤性脑病的细丝中。该研究报告了一个共享的第一中间淀粉样蛋白细丝的形成,具有包含残基302-316的有序核心。核磁共振表明,相同的残基在单体tau中采用刚性的β -链状构象。在稍后的时间点,第一个中间淀粉样蛋白消失,该研究观察到许多不同的中间淀粉样蛋白细丝,其结构取决于反应条件。在这两种组装反应结束时,大多数中间淀粉样蛋白消失,而具有与人类大脑相同有序核的细丝保留了下来。该研究结果为淀粉样蛋白组装的初级和次级成核过程提供了结构性的见解,对新疗法的设计具有启示意义。

相关报告
  • 《Nature子刊:一种疾病蛋白对产生新的溶酶体至关重要》

    • 来源专题:重大疾病防治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23-08-31
    • 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症(NCL)是一组破坏性的神经退行性溶酶体储存疾病,开始于儿童时期。CLN3基因突变导致一种被称为巴顿病的NCL,其特征是视力、运动和认知能力的逐渐丧失。目前还没有针对这些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因为大多数导致这些疾病的基因的生物学作用还没有很好地定义。美国贝勒医学院和德克萨斯儿童医院、意大利Telethon遗传与医学研究所和Federico II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CLN3对溶酶体生物发生和自噬溶酶体重组(ALR)至关重要,揭示了巴滕病的一种新的发病机制。
  • 《Nature | 阿尔茨海默氏症死后大脑中 β 淀粉样蛋白和 tau 的低温电子扫描》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7-12
    • 2024年7月10日,利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发表题为CryoET of β-amyloid and tau within postmortem Alzheimer’s disease brain的文章。 大多数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特征是蛋白质组装成淀粉样蛋白,形成疾病特异性结构。在阿尔茨海默病中,其特征是具有疾病特异构象的β-淀粉样蛋白和tau沉积。人脑中淀粉样蛋白的原位结构尚不清楚。 该研究利用低温荧光显微镜靶向低温切片、低温聚焦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提升和低温电子断层扫描技术,确定了阿尔茨海默氏症死后供体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和tau病理学的组织结构。细胞外囊泡和立方体颗粒是β淀粉样蛋白斑块的非淀粉样蛋白成分。与此相反,tau内含物形成了平行的未分支丝簇。对单张断层图像中的 136 条 tau 细丝簇进行副图平均,可发现组织内成对螺旋细丝的多肽骨架构象和细丝极性取向。大多数簇内的细丝彼此相似,但不同簇之间的细丝却不同,这表明淀粉样蛋白的异质性是按亚细胞位置进行空间组织的。该研究概述的人体供体组织原位结构方法可应用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