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不可预测的反应 研究为反应条件下催化剂的模拟奠定了基础》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20-06-11
  • 计算催化,一个模拟和加速发现化学生产催化剂的领域,很大程度上局限于模拟理想化的催化剂结构,但不一定代表现实反应条件下的结构。

    匹兹堡大学的斯旺森工程学院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的催化和催化过程实验室(能源部)合作,通过在反应条件下模拟真实的催化剂,推进了计算催化领域。这项研究发表在ACS催化杂志上,作者是Maestri小组的博士生Raffaele Cheula;米兰理工大学化学工程full professor Matteo Maestri;还有Giannis "Yanni" Mpourmpakis,二百周年校友会成员和皮特化学工程副教授。

    “通过我们的工作,人们可以看到,例如,作为催化剂的金属纳米颗粒如何在反应环境中改变形态并影响催化行为。因此,我们现在可以模拟纳米粒子集合,这可以推进纳米粒子应用的任何领域,如纳米医学、能源、环境等。”“尽管我们的应用侧重于催化,但它有潜力整体推进纳米级模拟。”

    为了模拟反应条件下的催化作用,研究人员必须考虑催化剂的动态特性,这很可能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发生变化。为了做到这一点,研究人员模拟了催化剂如何改变结构,这种改变的可能性有多大,以及这种可能性如何影响在催化剂表面发生的反应。

    马埃斯特里说:“催化作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大多数重要过程的幕后推手:从化学品和燃料的生产到污染物的减少。”“我们的工作为催化中的结构-活性关系的基本分析铺平了道路。这对于寻求在分子水平上的工程化学转化的任何努力都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实现对催化剂功能的详细机械理解。多亏Raffaele在Pitt的工作,我们能够将我们小组在微动力学和多尺度建模方面的专长与雅尼小组在纳米材料模拟和计算催化方面的专长结合起来。”

    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科学基金会和欧洲研究委员会的资助,并得到了位于意大利博洛尼亚的皮特和CINECA研究计算中心的计算支持。

相关报告
  • 《研发出强酸条件下稳定高效电催化剂》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4-16
    •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韩洪宪、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团队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合作,研发出一种可在强酸条件下长寿命电催化分解水的廉价电催化剂,有望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中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 利用光伏发电驱动电解水(PV-E)制氢,是目前最有希望的大规模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制氢技术。在众多电解水技术中,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在PEM强酸条件下工作时,大部分催化剂会不稳定。目前,只有贵金属铱(Ir)能在PEM酸性环境下稳定工作,这极大限制了PEM电解水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因此,开发能够取代贵金属的廉价、高效且稳定的电解水催化剂,对发展大规模低成本PEM电解水制氢技术尤为关键。 研究人员基于前期的探索发现了γ型二氧化锰(γ-MnO2)在特殊电位窗口范围内,可实现强酸条件下稳定电催化水分解,并实现了8000多小时的长寿命工作。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还利用原位光谱电化学等方法,系统研究了这种催化剂在强酸性条件下电催化水分解反应的机理。 最后得出结论,γ-MnO2非贵金属电催化剂可以实现在强酸条件下长寿命分解水,为发展廉价、稳定、高效的分解水制氢催化剂开启了新的思路。
  • 《析氢反应电催化剂研究:新材料替换铂金 》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6-27
    • 复旦大学26日发布,该校材料科学系吴仁兵、方方教授团队在高效非贵金属析氢电催化剂方面获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期刊《先进材料》。 氢能原料丰富、燃烧值高、零污染,被科学家和大众寄予厚望。要想发展氢能技术,不可或缺的一步就是把水通过电化学反应转换成氢气,这就是析氢反应。但析氢反应所需过电位较高,需要加入催化剂降低过电位,提高反应速率。目前,贵金属铂是表现最为优异的催化剂,但是很难进入规模化应用。而过渡族金属元素如铁、钴、镍,催化效果与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一类催化剂的效果并没有令人满意。 该研究团队突破了现有利用过渡金属纳米材料发展高活性析氢反应电催化剂的瓶颈,创造性地制备出零维钴纳米粒子、一维氮掺杂碳纳米管和二维石墨烯耦合而成的分级复合结构体系,以解决过渡金属如铁、钴、镍纳米颗粒对氢原子的吸附较强而不容易脱附、颗粒易团聚、比表面积低、在电解液的操作环境下不稳定等问题,取得了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与贵金属铂相接近的研究成果。 该体系具备高导电率、丰富的孔隙率、钴纳米颗粒高分散性及充分暴露的活性位点(钴—氮—碳),使其作为析氢反应电催化剂时,在酸、碱电解液中的析氢催化活性已接近贵金属铂基催化剂。 专家表示,析氢反应电催化剂研究的突破,既对电解水制氢技术的优化产生了重要推动,也为低成本条件下规模提取更高纯度的氢气提供了可能性。新成果将为更多科学研究提供一个用廉价元素替代昂贵元素的方向,也将对清洁能源产业特别是氢能利用领域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