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PDGF-C/NRP-1自分泌环路:侵袭性黑色素瘤BRAF抑制剂耐药的新策略》

  • 来源专题:生物医药
  • 编译者: 杜慧
  • 发布时间:2023-05-15
  • 黑色素瘤对BRAF抑制剂(BRAFi)的耐药性往往伴随着从增殖性表型到侵袭性表型的转换。因此,识别参与耐药黑色素瘤细胞发展转移特性的信号分子是最重要的。我们以前已经证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C激活神经皮林-1(NRP-1)使黑色素瘤细胞具有与BRAFi抗性肿瘤类似的侵袭行为。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PDGF-C/NRP-1自分泌环路在黑色素瘤细胞获得侵袭性和BRAFi抗性表型中的作用,以及抑制其对耐药性和细胞外基质(ECM)侵袭的影响。此外,我们还研究了PDGF-C的血清水平是否被药物治疗不同程度地调节,这些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对BRAFi单药或与MEK抑制剂(MEKi)联合使用的反应性或难治性。结果表明,对BRAFi有抵抗力的人类黑色素瘤细胞与易感的黑色素瘤细胞相比,其PDGF-C和NRP-1的表达水平更高。过度表达发生在耐药性发展的早期,并有助于耐药细胞的侵袭性。因此,沉默NRP-1或PDGF-C可以减少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对用BRAFi或BRAFi+MEKi治疗的患者血清中PDGF-C的分析表明,在应答者中,PDGF-C水平在治疗后下降,在肿瘤进展时再次上升。相反,在无反应者中,治疗并不影响PDGF-C的血清水平。因此,阻断PDGF-C对NRP-1的激活可能代表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以对抗BRAFi耐药黑色素瘤的侵袭性。



  • 原文来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04366182300138X?dgcid=rss_sd_all
相关报告
  • 《耐药黑色素瘤的多器官解剖》

    • 来源专题:重大疾病防治
    • 编译者:张玢
    • 发布时间:2023-04-28
    • 转移和目前治疗的失败是皮肤黑色素瘤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为了确定潜在的遗传和转录背景,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分析了11例快速尸检的多器官转移和肿瘤邻近组织,这些组织在接受MAPK抑制剂(MAPK)和/或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治疗后以及因获得性耐药而死亡。任何一种治疗都会引起共同的基因改变,这表明免疫逃避、交叉治疗耐药机制。大的、非聚集性的缺失、倒位和染色体间易位主导着重排。分析来自不同黑色素瘤队列的数据,包括345名未接受治疗的患者和35名患者与患者匹配的治疗前和获得性耐药肿瘤样本,我们进行了交叉队列分析,以确定MAPKi和ICB分别是尸检和治疗未接受治疗的肿瘤中丰富的基因扩增和缺失的贡献者。在尸检队列中,私人/晚期突变和结构变体显示了移位的突变和重排特征,MAPKi专门选择缺陷同源重组、错配和碱基切除修复的特征。转录信号和与肿瘤相邻的大环境的串扰指定了器官特有的适应途径。免疫环境的特点是免疫沙漠、偏向CD8+巨噬细胞的原型、T细胞耗竭和2型免疫。这一对耐药黑色素瘤的多器官分析提出了初步的见解,具有改进治疗策略的潜力。
  • 《顾臻团队开发溶瘤病毒靶向新策略,全身给药,抑制肿瘤转移》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04-11
    • 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es,OVs)是一种有前途的实体瘤治疗方法。注射到肿瘤内后,溶瘤病毒能够选择性以癌细胞为目标,而不影响正常细胞,通过在癌细胞内复制,导致癌细胞裂解;还能进一步引发全身免疫反应杀伤癌细胞。溶瘤病毒疗法已成为一种有前途的癌症治疗方式。 目前,已有4款溶瘤病毒疗法获批通过肿瘤内注射治疗黑色素瘤、结直肠癌、恶性胶质瘤等多种癌症。然而,这种瘤内注射的局部给药途径限制了溶瘤病毒疗法的广泛应用。 全身给药的溶瘤病毒可以更容易地到达广泛的肿瘤病灶,但存在巨大的挑战。暴露在血液中的溶瘤病毒颗粒会迅速被补体蛋白灭活,被抗体中和,并被网状内皮系统消除。全身给药后,天然溶瘤腺病毒的半衰期小于2分钟,使得病毒很少到达靶标部位。 近日,浙江大学药学院顾臻教授团队在 Advanced Materials 期刊发表了题为:Inhibition of Tumor Metastasis by Liquid Nitrogen-Shocked Tumor Cells with Oncolytic Viruses Infection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描述了一种病毒隐藏的肿瘤靶向策略,使溶瘤病毒可以通过全身给药递送到肺转移肿瘤中。溶瘤病毒可主动感染、内化、隐身于肿瘤细胞内,随后对肿瘤细胞进行液氮冲击处理,消除其致病性。这种类似特洛伊木马的载体避免了溶瘤病毒在血液中的中和和清除,并促进肿瘤靶向递送,使肿瘤转移灶中的病毒富集超过110倍。 这一策略可以作为新型肿瘤疫苗,通过增加T细胞的记忆亚型和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启动内源适应性抗肿瘤作用,包括减少M2巨噬细胞,下调Treg细胞,增强T细胞启动。 尽管溶瘤病毒(OVs)具有肿瘤选择性溶解作用,但其系统性给药仍面临循环周期有限、肿瘤靶向性差和自发抗病毒免疫反应等挑战。 该研究报道了一种特洛伊木马式的溶瘤病毒给药方法,该方法可在静脉给药后有效靶向递送溶瘤腺病毒11型(Ad11)到肿瘤转移并有效抑制肿瘤发展。 在古希腊神话中,希腊联军围困特洛伊城,却久攻不下,于是假装撤退,并留下一具巨大的木马,特洛伊守军把木马运进城中作为战利品。木马中躲藏的希腊士兵打开城门,导致特洛伊沦陷。后人常用“特洛伊木马”(Trojan Horse)来比喻在敌方埋下伏兵里应外合的活动。 溶瘤病毒可通过CD46介导的内吞作用内化到肿瘤细胞中。在不牺牲溶瘤病毒活性和感染性的情况下,采用液氮冲击消除了肿瘤细胞的致病性。当通过静脉注射后暴露于血液中时,经过液氮冲击处理的肿瘤细胞(LNT)可以保护溶瘤病毒免受快速中和和消除。 表面配体和受体,包括CD44和E-Cadherin,以及由于微米级尺寸而增强的肺毛细血管阻滞,促进了LNT-Ad11在转移病灶中的积聚。通过这种方式,与直接注射未经特殊处理的溶瘤病毒相比,LNT-Ad11在肺转移肿瘤中获得了110倍以上的富集,受益于Ad11的局部富集,肿瘤进展被抑制,免疫反应也被增强。 总的来说,该研究开发了一种病毒隐藏的肿瘤靶向策略,使溶瘤病毒通过全身给药递送到肺转移肿瘤中。溶瘤病毒可以主动感染、内化、隐身于肿瘤细胞内,然后对肿瘤细胞进行液氮冲击处理,消除其致病性。这种类似特洛伊木马的载体避免了血液中的病毒中和和清除,促进了向肿瘤部位靶向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