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深水气田三年外输天然气82亿立方米》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17-11-28
  • 4月23日, 我国首个超千米水深油气田--荔湾3-1气田迎来投产三周年。三年来, 荔湾3-1及周边深水气田群累计外输天然气超过82亿立方米, 生产凝析油、液化石油气、轻烃等液态产品140多万吨, 年产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大型油气田的产量。 南海深水所产天然气在珠海高栏终端处理后, 通过海油建设的天然气管网输送到广东省的燃气电厂、工业企业和居民家中, 促进广东省形成多气源安全供应格局, 为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绿色动力。

    2014年4月, 中国海油与加拿大哈斯基能源联合开发的荔湾3-1气田投产, 开启了我国深水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的序幕。此后, 流花34-2、番禺34-1/35-1/35-2等气田投产, 与荔湾3-1组成南海北部深水区域气田滚动开发的核心, 形成了中国南海第一个深水气田群。荔湾3-1平台、珠海高栏终端等深水气田生产设施规模居世界前列, 应用了众多行业领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三年来, 中海石油深海开发有限公司 (下称深海公司) 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解决了深水流动性安全保障、深水 "台风生产模式"、轻烃回收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面对节假日等特殊阶段远低于设计最低产气量的下游市场需求, 深海公司开创 "吞吐式生产" 模式, 通过低产量与高产量交替生产, 破解深水海管积液和水合物等问题。荔湾3-1气田首创水下生产设施 "台风生产模式", 三年来实现6次台风生产, 避免产气量损失近2亿立方米, 有力地保障了下游能源供应。2016年10月台风 "艾利" 期间, 荔湾3-1平台台风生产模式持续时间长达118小时。 中国海油与哈斯基在荔湾3-1气田开创 "双作业者" 模式, 中外双方利用各自专长联合作业, 共同负责深水气田日常生产管理。三年来, 中国海油通过番禺24-1平台MRU (乙二醇回收系统) 自主调试、管理等措施, 培养的深水油气田生产操作队伍也已成军, 将在未来深水开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关报告
  • 《塔里木油田西气东输累计超2000亿立方米》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18-02-08
    • 记者乔文汇从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获悉: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塔里木油田累计向西气东输管道供气超过2000亿立方米、达到2000.98亿立方米、其中2017年供气211.5亿立方米。 多年来、塔里木油田公司坚持把天然气开采作为战略性、成长性工程、持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油气产量当量从2002年的500万吨快速增长到2008年的2000万吨、此后又实现了2000万吨油气产量当量以上稳产十年、年均增长近百万吨、相当于每年贡献一座油气田。 塔里木油田累计东输的2000亿立方米天然气, 相当于替代约2.7亿吨标准煤, 惠及下游15个省区市120多座城市约4亿沿线居民, 促进了我国东部特别是长三角地区能源应用结构调整。 同时, 油田公司加快推进 "西气西用", 近年来先后实施了 "气化南疆" 工程、"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 建设了覆盖南疆五地州26个县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个团场的供气管网, 累计供气逾280亿立方米。
  • 《大庆油田年初以来开足马力外输天然气4亿立方米》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17-11-17
    • 大庆油田今年以来生产深层天然气4.4亿多立方米,九成以上产量用于外输,满足了市场需求。 据了解,入冬以来,由于天然气需求不断加大,大庆采气分公司第一作业区加大了产量,日产量达到历史最高的100万立方米,全分公司日产量超过600万立方米。他们依据北方气田气井地质特征和生产规律,实施以泡排为主、机排为辅的排水措施,进一步稳定单井产量,天然气生产与外输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确保春季生产安全、外输平稳。 为满足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等下游新增用户用气需求,大庆采气分公司在开足马力采气的基础上,按照“生产生活用气两不误”原则,实行月度计划动态调整,精细日、周运行与调度管理,细化春季供气方案,保证电热带和外输温度精确到每摄氏度,为安全生产和外输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