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无人机以实现农业现代化》

  • 来源专题:农机装备
  • 编译者: 江浩
  • 发布时间:2025-10-22
  • 肯尼亚农业部正在通过其农业信息资源中心制定国家路线图,在全国农场部署无人机技术。该计划是与肯尼亚航空公司子公司 Fahari Aviation 合作的,该公司成立于 2021 年,旨在开发无人机服务、城市空中交通和航空培训。

    该公告在 10 月 15 日星期三的一份声明中宣布,该计划旨在解决紧迫的农业和畜牧业挑战,包括土壤退化、投入使用效率低下、害虫入侵和气候风险。

    声明指出:“无人机将提供对土壤健康的实时监测,使农民能够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改善土壤质量。“它们还将有助于确保化肥和杀虫剂的有效使用,同时及早发现害虫爆发,以便及时做出反应和保护作物。”

    这一概念已经得到了私营部门的拥护。2021 年,Safaricom 公司的子公司 DigiFarm 与无人机公司 Astral 合作,在肯尼亚西部提供农作物喷洒服务。2022 年,农工集团 Sasini PLC 的子公司 Kipkebe Ltd 与 Fahari Aviation 签署了一项协议,在其西部的茶园试点空中喷洒和施肥。这项工作旨在将应用投入的成本和时间减少近 50%。其他初创公司,包括 Dronector、Skyfield Aerotech、Skymap Africa 和 Hover Mode,也在该国开发测绘、作物健康监测和精准肥料施用服务。



    虽然政府在全国范围内部署无人机技术的计划旨在确保包括小农户在内的所有农民都能受益,但它引发了有关改善可及性的问题。除了设备和相关服务(如电池、软件、维护和保险)的高成本外,无人机在农业中采用的其他挑战还包括缺乏当地培训和技能以及农村地区现有的数字鸿沟。

  • 原文来源:https://news.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55648.htm
相关报告
  • 《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

    • 来源专题:农机装备
    • 编译者:袁雪
    • 发布时间:2025-04-14
    • 点击上方蓝字 轻松关注我们 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 (2024—2028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智慧农业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落地落实,加快智慧农业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基本思路。聚焦智慧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瞄准农业农村生产管理面临的难点问题,组织实施智慧农业3大行动,通过政策拉动、典型带动、技术驱动、服务推动,形成一批可感可及的工作成果,加快推动智慧农业全面发展,有力支撑农业现代化建设。   工作布局。在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上,加快打造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和基础模型算法等公共服务产品;在产业布局上,着力推动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培育一批智慧农场、智慧牧场、智慧渔场,推进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在示范带动上,支持浙江先行先试,探索推广“伏羲农场”等未来应用场景。  行动目标。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的工作安排,分阶段推进。2024年,全面启动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智慧农业重点领域应用拓展、智慧农业示范带动3大行动8项重点任务。到2026年底,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初步形成,探索一批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智能化解决方案和智慧农(牧、渔)场技术模式,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0%以上。到2028年底,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信息技术助力粮油作物和重要农产品节本增产增效的作用全面显现,先行先试地区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基本实现,全域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的机制路径基本成熟,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2%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   1.打造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完善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架构设计,统筹谋划存量资源和增量项目,加快推进算力、存储、安全、网络条件提升和灾备体系建设,构建统一的数据资源池和数据采集、汇聚治理、分析决策等系统,打造农业农村数据管理服务中枢。制定完善农业农村数据分类分级规范、数据资源目录和共享制度,应用“全农码”对农业资源、主体、产品数据统一赋码,深入推进数据资源汇聚治理和共享交换。升级优化“农事直通”移动端窗口,丰富和拓展为农服务数字化应用。构建农业农村大数据协同创新体系,制定促进数据平台上下协同的标准规范,推广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基座等软件工具。2025年,相关数据管理制度、标准规范基本建立,到2028年底,功能完备、上下协同、务实管用的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基本建成。   2.共建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统筹用好农业农村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现有条件,开发满足农业农村管理应用需求的农业农村数字底图,完善地图制作、发布、服务等功能,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提供基础能力支撑。央地合作、部门协作推动各类涉农数据上图入库,建设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承包地、宅基地、耕地种植用途、养殖坑塘用地等专题图层,为每块地建立数字档案。鼓励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各类主体依托用地“一张图”,开发耕地种植用途管控、防灾减灾、生产托管、农机精准作业等各类应用。   3.开发智慧农业基础模型。建设农业基础模型与算法开放平台,建立农业智能模型算法软件开源社区,为各类农业模型开发提供高效敏捷的开发工具和基础模型库。开发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作物生长、动物行为和体征识别、生产管理决策、设施环境多因素联动调控等基础模型算法,以及智能育种、饲料配方、农场管理等通用软件工具或SaaS软件服务,为各类智慧农业应用提供技术底座。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农业农村科研、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重点领域应用。到2026年底,农业基础模型与算法开放平台和基础模型库基本建成,到2028年底,开发推广基础模型算法和通用软件工具或SaaS软件服务20个以上。 (二)实施智慧农业重点领域应用拓展行动   4.赋能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组织国家智慧农业创新中心、优势科研单位和科技领军企业,聚焦全国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集成推广一批大面积单产提升的数字化种植技术方案。鼓励地方因地制宜推进水肥一体化智慧管控设施、信息化监管设备等数字农田建设,探索完善建设标准,优化国家、省、市、县四级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加快推进农机装备的数字化升级,引导配备北斗辅助驾驶等系统设备终端,提高精准作业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整区域推进田间气象、作物长势、土壤墒情、病虫害等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形成覆盖全域的一体化监测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拓展智慧农业服务,为小农户等经营主体提供贯穿全生产周期的农事指导、市场信息、防灾减灾等各类信息服务。力争到2028年底,主要粮油作物的数字化种植技术方案基本成熟。   5.培育一批智慧农(牧、渔)场。指导各地根据种养殖品种和生产条件的实际需求,集成应用适宜的信息技术装备,因地制宜建设多样化的智慧农(牧、渔)场。智慧农场,重点应用环境监测调控、水肥药精准管理、智能植保、无人巡检运输、智能农机等技术装备。智慧牧场,重点应用个体体征监测管理、环境精准调控、自动巡检消杀、疾病智能诊断、精准配方饲喂、自动采集清污、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技术装备。智慧渔场,重点应用环境和水质监测、自动增氧、智能巡检、智能投饲、个体行为观测、鱼病智能诊断、分级计数等技术装备。实施农(牧、渔)场智慧赋能计划,汇聚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市场主体等多方资源力量,为有意愿有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主体,提供智慧农业通用软件工具、信息技术培训、农技在线服务、市场信息等服务。   6.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鼓励各地打造一批产业链数字化改造标杆,充分发挥行业组织、“链主”企业、龙头企业等作用,带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数字化改造,提高全产业链协作协同效率。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市场智慧化升级改造,加强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打造面向市场、数据驱动、高效协同的智能供应链,推动产销顺畅衔接、优质优价。建设一批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分析应用中心,加强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信息监测,引导产业有序发展。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建设国家综合监管平台,指导有条件的生产主体建立信息化质量安全管控系统,推广应用电子承诺达标合格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追溯保品牌试点。 (三)实施智慧农业示范带动行动   7.推进智慧农业先行先试。支持浙江建设智慧农业引领区,综合应用技术创新、人才引进、财税支持、金融服务等政策措施,探索设立智慧农业专项资金,推动形成部省联动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的机制路径。支持智慧农业公共服务产品优先在浙江落地应用,推动“浙农码”与“全农码”有机衔接,率先实现部省数据互联互通和业务协作协同。持续推动浙江“乡村大脑”迭代升级,建设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业产业大脑”,开发推广“浙农”系列应用,建设一批不同技术模式的智慧农(牧、渔)场。到2028年底,浙江农业产业大脑基本建成,培育1000家以上数字农业工厂、100家未来农场,形成一批标准规范,研发推广一批成熟适用的智慧农业软硬件产品。   8.探索智慧农业未来方向。支持科研院校持续推进智慧农业技术模式迭代创新,加强智慧农业前沿技术研发与系统集成,引领智慧农业未来发展方向。支持中国科学院持续探索总结“伏羲农场”模式。持续优化土壤养分反演、作物模拟预测、气象精准分析等模型,开展耕地网格化、数字化管理,推动农业生产过程的数字化仿真、推演,形成最优种植方案。持续推进智能农机创新,在规模化应用场景下实现精准整地、精准播种、变量施药、变量施肥、变量灌溉、收获减损、运输减损、仓存减损、秸秆合理利用等精准作业。培育一批智慧农业领域科技领军企业,集聚创新资源,加快推进智慧农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三、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智慧农业工作推进机制,成立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年度任务清单,扎实有序推进各项任务落地实施。各省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制定具体举措,明确主体责任,强化政策配套和工作力量保障,确保任务目标如期实现。加强行动计划监测调度,对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调度和分析总结,及时发现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完善智慧农业专家咨询委员会,研究智慧农业发展趋势、重大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二)加大政策扶持。用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智慧农业建设、设施农业建设、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等已有项目和政策,形成支持智慧农业发展的政策合力。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重大信息平台升级改造、重大科技项目等资金渠道,支持智慧农业能力条件建设,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加强对智慧农业公共服务应用的宣传培训。鼓励各地探索智慧农业专项补贴等新政策,健全技术、服务、金融等多样化政策支持体系。  (三)加强总结交流。及时总结工作进展和成效,推广典型经验和模式,编发智慧农业优秀案例集。建立智慧农业主推技术目录和信息发布制度,遴选发布智慧农业新技术新装备,促进技术供给与需求的有效衔接。召开智慧农业建设现场推进会,推动各地互学互鉴,以点带面整体提升。用好农业农村部官网、新媒体、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线上线下平台,充分展示智慧农业行动计划建设成果。加强智慧农业领域技术、人才、标准、经验等方面国际交流合作。 农业科技侠交流群 入群可添加小编微信(如下方二维码,备注:姓名-单位) 投稿、宣传推广、开白等请在本公众号后台回复“1” 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转自农业科技侠数字与智慧农业微信公众号 编辑:苏清婉 来源:农业农村部官网 声明:本文旨在前沿分享,若有编辑等问题,敬请后台留言
  • 《拜登-哈里斯政府宣布在全国范围内为气候智能型农业提供减少通货膨胀法案资金》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李晓妍
    • 发布时间:2023-03-13
    • 美国农业部长汤姆·维尔萨克宣布,美国农业部正在为全国范围内的农业生产者和森林所有者提供资金,以参与自愿保护项目和采用气候智能型做法。《通货膨胀减少法案》(IRA)通过美国农业部自然资源保护局(NRCS)实施的几个保护项目,在五年内为气候智能型农业提供了195亿美元的额外资金。NRCS将在2023财年为其超额认购的保护项目提供8.5亿美元:环境质量激励计划(EQIP)、保护管理计划(CSP)、农业保护地役权计划(ACEP)和区域保护伙伴计划(RCPP)。IRA资金包括84.5亿美元用于EQIP, 49.5亿美元用于RCPP, 32.5亿美元用于CSP, 14亿美元用于ACEP。增加的资金水平从2023财年开始,并在四年内迅速增加。据估计,这些额外的投资将帮助数十万农民和牧场主保护数百万英亩的土地。此外,IRA还提供3亿美元,通过收集和使用基于实地的数据来评估保护成果,以量化碳封存和温室气体(GHG)。通过这项工作所获得的信息将用于改进惯例和向客户提供技术援助。随着IRA这一部分的继续实施,将对这一重要工作提供进一步指导。这些资金将提供直接的气候缓解效益,并将扩大生产者获得财政和技术援助的机会,通过覆盖种植、保护性耕作、湿地恢复、规定放牧、营养管理、植树等措施,推进其农场、牧场或林地的保护。为了确保我们能够量化这些IRA投资的收益,NRCS正在努力支持全部门的测量、监测、报告和验证(MMRV)工作。爱尔兰共和军提供了有针对性的资金来支持这项工作。在管理《减少通货膨胀法》气候投资的过程中,美国农业部还将支持其他环境协同效益,其中包括水资源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改善和减少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