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向奶牛蔓延》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7-26
  • 2024年07月25日,康奈尔大学兽医学院团队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Spillover of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H5N1 virus to dairy cattle的研究论文。

    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 H5N1病毒已成为全球家禽业和野生动物种群的一个重大威胁。该病毒不仅导致了数百万家禽和数千野生鸟类的死亡,而且其跨物种传播的能力引起了科学界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广泛关注。尽管H5N1病毒主要影响禽类,但近年来,它已经溢出到多种哺乳动物,包括猫、狐狸、熊和海豹等,甚至在极地地区造成了北极熊和南极洲的海鸟死亡。这种跨物种传播不仅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了威胁,也引发了对病毒可能适应人类宿主并引发大流行的担忧。然而,关于H5N1病毒如何在不同物种间传播、其在哺乳动物宿主中的感染动态以及潜在的公共卫生风险,我们仍然知之甚少。

    该研究提供了关于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 H5N1病毒在家畜中的传播和跨物种溢出的深入见解。HPAI H5N1病毒不仅在乳牛中引起了显著的临床症状,包括食欲减退、呼吸窘迫和奶量下降,而且病毒在乳牛的乳腺组织中显示出高度的嗜性,导致病毒在牛奶中高效复制和排出。这些发现揭示了病毒在家畜中传播的潜在风险,以及可能对公共卫生构成的威胁。

    通过对病毒基因组的分析,确认了HPAI H5N1病毒B3.13基因型的存在,这一基因型由多个不同的流感病毒基因片段重组而成。流行病学和系统基因组学分析揭示了病毒在不同农场间的传播路径,包括通过乳牛的迁移、野生动物以及可能的污染物传播。这些结果强调了在农场中实施有效生物安全措施的重要性,以防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H5N1病毒在乳牛和其他哺乳动物中的传播不仅增加了病毒适应新宿主并引发人类感染的风险,而且也突显了需要加强监测和控制措施,以减少病毒在动物种群中的流行,并降低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这些数据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未来可能出现的类似疫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849-4
相关报告
  • 《美农部揭示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链》

    • 来源专题:农业生物安全
    • 编译者:李周晶
    • 发布时间:2025-05-27
    • 近日,美国农业部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了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如何在美国奶牛群中传播并发生变异,不仅表明病毒具备跨物种感染能力,还警示需要采取协调措施,防范可能的大流行风险。 研究团队通过分析100多个病毒样本的遗传数据,成功还原了疫情演变轨迹。病毒最初在德克萨斯州奶牛群中潜伏数月未被发现,随后随着带病或处于潜伏期的奶牛转运,迅速蔓延至北卡罗来纳、爱达荷、密歇根、俄亥俄、堪萨斯及南达科他等多州。同时,H5N1病毒不仅在奶牛之间传播,还进一步感染了家禽、浣熊、家猫以及鹦鹉和鸽子等,显示出强大的跨物种传播能力。 研究人员强调,H5N1作为一种典型的“跨界病原体”,其生态学行为正在改变。通过科学防控和及时干预,有望遏制病毒威胁,保障人类与动物共同的安全。
  • 《德国北部红狐狸的嗜神经性高致病性甲型H5N1禽流感病毒 》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传染病
    • 编译者:张玢
    • 发布时间:2023-11-03
    • 自 1996 年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HPAIV) H5 A\/Goose\/Guangdong\/1\/1996 (gs\/GD) 谱系以来,继任者继续在世界各地传播,导致野生鸟类和家禽种群大量损失 (1)。在 2020-2021 年之前,家禽饲养中的 gs\/GD HPAIV 感染特征与水禽迁徙模式相似。从那时起,这种季节性几乎消失了,目前属于 H5N1 亚型的 gs\/GD HPAIV 在欧洲的野生鸟类和家禽中全年都能检测到 2.3.4.4b 分支 (2,3)。该病毒在家养和野生现存哺乳动物中发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主要影响食肉物种 (4),大规模死亡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密集种群中潜在的哺乳动物间传播的担忧 (5,6)。HPAIV 感染通常以脑中病毒载量高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关临床体征和相应的形态学变化为特征 (7–11)。尽管德国在鸟类中感染了高乳酪病毒,但目前尚无关于以(受感染)水禽为食的陆生捕食者感染高毛病的流行率研究。我们进行了一项为期 1 年的调查,以检测德国北部野生陆生捕食者的 HPA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