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创新一定要耐得住寂寞》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5-30
  • “在两院院士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讲‘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说明创新之艰难。”听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林深有感触:我们搞创新一定要耐得住寂寞。

    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多次谈到创新,强调了创新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两院院士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后,深感振奋。两院分别召开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座谈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在座谈会上说,习近平总书记对院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希望院士们带领团队,从宏观到微观促进中国梦的实现。“总书记特别强调了科技竞争就是人才竞争,有了人,才有科技,才能复兴。总书记要求我们,充分发挥院士及团队在科研中的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讲:“创新之道,唯在得人。”许多院士就创新人才问题畅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道本说,21世纪,在科研中团队合作的作用越来越大,并且多学科交叉也是从事科研必不可少的。所以人才的成长是和团队的合作、发展分不开的。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看来,人才评价要评价人,也要评价团队。“要说走得快,一个人走就行了,要走得远一定得靠团队。”他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靠团队。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元喜认为,首先,院士群体要有使命感,要有担当,要以自己的品德和言行影响年轻人。“科研人员要把自己的兴趣同国家的需求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从具体的人才政策上,谈了自己的看法。比如一个研究项目做完了,其中的某人由于研究比较出色而被评为人才。“项目评出的人才不能成为一个永久性人才的标签,更不能成为人才市场的一个砝码。他只是那一时段的优秀的科研工作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回忆,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提升创新体系的效能,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方式,改革科技评价制度,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把人的创造性活动从不合理的经费管理、人才评价体制当中解放出来。院士们听到这里时,都激动得鼓起掌来。后来,总书记又强调要改革片面地将论文、专利、资金数量作为人才评价标准的做法,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住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院士们再次热烈鼓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晓红也对院士们的几次掌声记忆犹新,他对总书记要求改革束缚工程科技人员的不合理政策充满期待。

    中国科学院院士郭雷认为,现在我们有了精准扶贫,借鉴这一做法,在科研评价问题上可以搞精准评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搞各个部门在评价上一刀切,要通过评价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他认为,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了国家科研体系的整体效能问题。我们国家在科研上有大学,有中国科学院,有国防科研机构,有部委研究机构,有地方研究机构,还有国企、民营的科研机构。这个体系的各个方面如何定位、如何评价应该是有差别的,应有一套具体的方案协调,使各路大军在科研体系中各有侧重。郭雷院士也认为,作为创新单元的各个部分,要高效地协调起来,搭建一个平台,发挥整体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对此非常认可。他说,自主创新更需要全球的科技资源。在国际科技合作中,我们要包容,要开放,要融入全球的科技创新网络中,“如果关起门来就很难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看来,作为院士,必须在开放层面与国际接轨,同时敢于走自己的路,紧扣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提供中国智慧、打造中国风格的自主创新体系。

  • 原文来源: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18-05/29/content_675323.shtml
相关报告
  • 《储能迎利好,地方央企不甘“寂寞”发力储能》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2-28
    • 2月下旬,乍暖还寒时,储能产业却迎来了一波火热的利好行情。   2月19日,新能源大省新疆自治区在开年发力储能,自治区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在全疆开展发电侧储能电站建设试点的通知》,以增强新疆电力系统调峰备用容量,促进新能源消纳。   文件中透露,全疆储能电站布局要向和田、喀什与克州三地州倾斜,试点储能电站装机总计不超过55万千瓦;鼓励光伏电站合理配置储能系统,储能电站原则上按照光伏电站装机容量20%配置;并且,配置储能电站的光伏项目,原则上增加100小时计划电量。   新疆是风光发电的大省   2018年,全省光伏发电装机容量951.6万千瓦,弃光率为15.5%;风力发电装机容量1921万千瓦,弃风率为26%。弃光弃风率均高居全国前列,储能配套的发展,将大大解决弃风弃光现象。   除去地方,电力央企也不甘寂寞,日前,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关于促进电化学储能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电网将在电源侧、客户侧、电网侧等方面发展电化学储能。  文件中指出:支持新能源发电配置储能,支持常规火电配置储能;可参与电网需求响应、电量平衡和负荷特性改善,优先在电网调节有困难、改造升级成本较高的地区投资建设;将储能纳入电网规划并滚动调整,将电网侧储能视为电网的重要电气元件和一种技术方案选择,进行综合比选论证。   电网企业大力支持发展新能源+储能   中国最大的电网企业多方向支持储能,对于储能的发展意义重大。国家电网此举,也是响应能源转型和电力改革的要求。通过在新能源和常规火电配置储能,将更好的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削峰填谷、降低电价成本。   南方电网公司紧随其后,也于近日发布了《关于促进电化学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南方电网发展电化学储能的四项重点任务:深化储能影响研究、推动储能技术应用、规范储能并网管理、引领储能产业发展。   至此,中国的两大电网公司齐表白储能。南方电网还表示,要研究深化储能投资回报机制,借助各方力量发展储能:推动政府主管部门将保障系统安全、具备投资替代效益、应急供电保障的电网侧储能项目视为电网有效资产,其投资通过输配电价准许收入予以疏导。完善电力市场机制,支持各类主体按照市场规则投资、建设、运营储能系统,引导储能通过电能量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需求侧响应市场获取回报。   目前新能源占比越来越高,能源结构正在面临转型,这些能源革命为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和催生提供了一定的机遇。能源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互联网+的特性,而储能是能源互联网的基石,也是能源战略实施的关键要素。   新能源快速发展带来的电力系统灵活性和消纳问题,暴露了传统电力运行和调度机制存在的瓶颈,也进一步提高了储能在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并网领域的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未来光伏、风电、水电等新能源将占国家能源很大的比重,储能行业对整个国家的能源行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国家也在推动多能互补、风光储输等示范工程,储能不仅能促使新能源更有效的利用,减少弃风弃光,同时,也可以平抑发电出力,提高电能质量,参与电网负荷平衡。   在新能源并网领域,拿光伏为例,最初的时候,光伏成本很高,企业的精力都投入到降低成本、技术研发等方面,但随着市场成熟,技术突破,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快速下降,未来有希望实现平价上网,这就为储能发展带来机遇,储能可以改善光伏发电的质量,减轻电网调频压力,目前有很多光伏+储能的项目投入运行,通过实践证明了储能在新能源并网领域发挥的价值。   近两年,新能源+储能的模式被普遍看好,储能在电网侧得到了更多的重视。随着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大发展,储能在2019年也将迎来行业发展拐点,其将作为一个有着政策和众多电力企业支持的新能源产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 《王乃彦院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基本功》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19-06-28
    • 王乃彦院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基本功. . 近日,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研讨会暨“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启动仪式在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乃彦在作题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需求与挑战”报告时表示,全社会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要素。王乃彦表示,国内目前正在大力提倡科学精神,科学界对科学精神作了长期的研究,并把科学精神的内涵归结为两方面内容,一是客观的依据,做科学一定要实事求是,要尊重科学、尊重客观;二是理性的质疑和多元的思考,要开展平权的争论、实践的检验和宽容的激励。 客观的依据是科学实践的立足之本,科学实践活动的探索是需要有想象力的,它是要建立在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基础之上,而不失完全凭空的幻想。理性的质疑,我们要有好奇心和对问题的提出,并且积极的去寻求答案。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我们要保护儿童的好奇心,这是非常重要的。”王乃彦说,要激发青少年学习科学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这不仅是为了增加他们探索研究工作中的动力,也是成就他们终身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的能力”。 此外,要加强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王乃彦表示:“从青少年开始就要培养他们练好基本功,使他们有扎实的基础,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基本功相当于金字塔下面的塔底,有了坚固的塔底才有非常强大的塔尖。” 同时,也要处理好创新和继承的关系。创新在很多时候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再前进一步。 王乃彦强调,一定要营造一个创新的环境和氛围,要建设一个团结、奋斗,学术空气浓厚,风清气正、催人奋进的创新环境。 王乃彦透露,即将于今年9月份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将专题研讨中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问题,“希望对中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研讨会上启动了“科技素养提升计划”。中国平安集团品牌宣传部总经理陈遥介绍,该项目计划将在云南、江西、广西、贵州、河南、西藏等省区的1000所农村小学开展,总投入预计3800余万元。 据悉,该计划的课程设计,教材、教具的开发工作由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组组长、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顾建军教授领衔完成,共有“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航空航天“、“农业科学“、“生命科学”等5个主题内容,融合科学、技术、数学、艺术等学科知识,增强青少年的科学与工程实践体验,培养孩子对工程科技专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人类生活世界和社会生产领域的真实工程科技问题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 科技日报社副社长房汉廷在致辞中表示,只有大量的青少年尽早的接触科学、接触技术,养成对科学技术探索的浓厚兴趣,形成对科技成果应用的热爱,才可能为国家、为民族、为人类培养出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工程师、大国工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