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孔免疫保护拟南芥叶脉管系统免受细菌病原体的定植》

  • 来源专题:动植物疫病
  • 编译者: 刘小燕
  • 发布时间:2023-03-05
  • 重点:(1)适应和不适应的细菌病原体通过消化在水生动物中定殖;(2)只有适应的细菌从水管中逃逸到木质部而不是质外体;(3)植物免疫中枢BAK1和EDS1-PAD4-ADR1将细菌限制在水槽内;(4)哌啶酸和水杨酸抑制细菌沿叶脉传播。
  • 原文来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60982223000131
相关报告
  • 《真生菌群在拟南芥中门控适当免疫能力的关键作用》

    • 来源专题:农业生物安全
    • 编译者:刘小燕
    • 发布时间:2023-09-02
    • 尽管许多研究表明微生物可以异位刺激或抑制植物的免疫反应,但整个预先存在的微生物群是否确实是植物免疫反应正常发展所必需的这个基本问题仍然没有答案。利用最近开发的以泥炭为基础的植物生长系统,我们发现在缺乏天然微生物群的情况下生长的拟南芥缺乏年龄依赖性的植物免疫反应成熟,并且在模式触发免疫的几个方面存在缺陷。无性系植物对紫丁香假单胞菌和真菌病原体灰霉病菌的感染表现出高度敏感性。微生物群介导的免疫能力受到丰富营养条件的抑制,表明宿主、微生物群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三方相互作用。从健康的拟南芥叶片内圈中提取48株可培养菌株,合成的微生物群能够恢复与土壤来源菌群接种的植物相似的免疫能力。相反,一个由52个成员组成的合成叶片微生物群过度刺激了免疫转录组。总之,这些结果为益生菌群在控制植物适当的免疫能力和年龄依赖性免疫中的因果作用提供了证据。
  • 《Science | 拟南芥叶际噬菌体Tailocin在病原菌群体中抑制竞争者》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6-19
    • 2024年6月14日,犹他大学Talia L. Karasov团队联合伦敦大学学院 Hernán A. Burbano团队于Science发表了题为A phage tail–like bacteriocin suppresses competitors in metapopulation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的研究论文。 前期研究表明,与农业和临床病原体爆发不同,野生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群体被遗传多样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群体定殖,而不存在主导菌株。Pseudomonas viridiflava感染包含多个共存的菌株,甚至在单株植物中也是如此。是什么阻止了单一病原体谱系的传播?宿主免疫多样性可能有助于病原体多样性,但植物微生物群也可能发挥作用。鉴于噬菌体及其衍生元素的常见性以及其在假单胞菌群体中的株特异性杀伤活性,研究假设对噬菌体成分敏感性的差异可能抑制特定菌株的传播。  该研究发现了一个在病原菌株中保守存在的丰富病毒簇。这个簇并不编码完整的噬菌体,而是编码一种尾菌素(tailocin),一种细菌用于杀死竞争细菌的噬菌体衍生元素。每个病原性假单胞菌菌株携带少数几种不同的尾菌素变体,靶向共存病原体外膜中的可变多糖。对历史植物标本的分析表明,同样的尾菌素和外膜变体在假单胞菌群体中至少存在了两个世纪,表明一组定义的尾菌素单倍型和受体的持续使用。结果支持一个模型,即共存的假单胞菌菌株的尾菌素和外膜在野生拟南芥群体中协同进化。这些不同的尾菌素和外膜单倍型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