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药物递送方法或可为青光眼提供长效缓解》

  • 来源专题:新药创制
  • 编译者: 杜慧
  • 发布时间:2025-02-27
  • 在《先进材料》期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多伦多大学的研究团队展示了一种未来可能通过单次眼睑下注射替代数月每日滴眼液来治疗青光眼的方法。由化学工程与应用化学系及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教授Molly Shoichet领导的研究小组,使用胶体药物聚集体(CDAs)改进了小分子青光眼药物的效果。

    这项新技术将噻吗洛尔前药胶体分散于透明质酸肟水凝胶中进行体外释放和体内疗效测试,旨在实现局部和持续给药。研究表明,这种新方法能够将药物效果从眼药水给药时的6小时延长到单次非侵入性眼睑下注射后的长达7周。

    青光眼是一种以眼压升高为特征的眼部疾病群,可能导致视神经损伤,进而影响视力。目前尚无临床治愈方法,只有可以减缓疾病进展的治疗方法。该研究团队的新方法首次证明非胶体形成药物可以通过化学修饰转化为胶体形成前药,并利用CDAs药物分子自发组装成纳米级颗粒的特点,实现了长时间内的缓慢释放。

  • 原文来源: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5-02-drug-delivery-method-glaucoma-relief.html
相关报告
  • 《智能贴片结合实时健康监测和药物递送》

    • 来源专题:新药创制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25-03-14
    • 由Kyung-In Jang教授领导的韩国DGIST研究团队开发了一款智能贴片,能够进行实时生物特征信号监测和药物输送。这款贴片通过折叠结构将各种传感器和一个药物输送系统集成到单一单元中,实现了心血管健康的实时监控,并在必要时立即给药。研究团队预计这项技术将在多个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包括血糖管理、疼痛缓解和慢性病治疗。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趋势加剧,个性化医疗保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们对能够实现实时健康监测和即时治疗的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兴趣也在增加。然而,现有的可穿戴设备通常只能提供生物特征信号检测或药物输送功能之一,在将多种功能整合到薄而稳定的结构方面存在局限性。 为克服这些限制,Kyung-In Jang教授的团队设计了一款智能贴片,集成了电气和光学生物特征信号传感器、药物输送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模块于一个可折叠结构中。这款贴片能够基于实时生物特征信号自动输送药物,实现根据用户的健康状况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治疗。 研究团队通过实时生物特征信号测量和药物输送实验验证了智能贴片的性能。实验结果显示,成功实现了心电图和血流的实时监测,以及对心率变异性及脉搏传输时间的准确分析。此外,团队还基于收集到的生物特征信号成功实现了自动化药物输送功能。 Kyung-In Jang教授表示:“本研究开发的智能贴片将生物特征信号测量与药物输送整合到了一个系统中,具有广泛应用于血压控制、血糖管理、疼痛缓解和慢性病治疗等各类医学领域的高度适用性。它能够实现实时、个性化的治疗。”
  • 《柔性水凝胶有望改善创伤后骨关节炎的药物递送》

    • 来源专题:新药创制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25-04-17
    • 创伤后骨关节炎(PTOA) 是一种因关节损伤引发的疾病。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集中在缓解症状,但无法阻止或延缓疾病的进展。尽管新兴疗法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出希望,但一个主要障碍是如何将这些疗法有效地递送到关节——一个持续受到机械应力的高度动态环境。 麻省总医院布里格姆分院(Mass General Brigham)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水凝胶,用于改善PTOA的药物递送。这种水凝胶设计为即使在关节持续运动的情况下也能实现药物的长效释放,在模拟跑步时关节压力的临床前研究中表现出令人鼓舞的结果,突显了其在活跃患者中治疗PTOA的潜力。 在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单硬脂酸甘油三酯(TG-18),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制备了一种在机械应力后能快速自我修复的水凝胶。在小鼠模型中,他们发现这种水凝胶具有自愈特性,即在机械应力下液化后又能立即重新成型。这种自愈性能确保了即使在关节持续运动期间,疾病修饰药物仍能实现持久、稳定和持续的释放,并显著减少了软骨损伤。有趣的是,这种水凝胶还改善了关节润滑。 水凝胶技术可以通过减少频繁注射的需求、延缓疾病进展,并可能推迟或避免手术,从而彻底改变PTOA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