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和意大利科研人员在最新研究中找到了距今约2.52亿年前海水酸化影响生物生存的证据:当时火山喷发导致的海水酸化,或为海洋生物遭受灭顶之灾的原因。这一发现,为解释二叠纪末期为何会发生地球演化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物种灭绝事件提供了新的依据。
距今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发生了地球演化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物种大灭绝事件。在前后约6万年的时间内,80%以上的海洋生物和约75%的陆地生物突然消失。科学家倾向于认为,大规模火山喷发可能是导致陆地、海洋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但在大灭绝期间海水是否存在酸化并影响到海洋生物的生存,此前一直缺乏直接证据。
此次研究中,科研人员对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前和大灭绝期间的400多个海洋底栖腕足动物的钙质壳化石进行研究,并与现代腕足类生存环境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大灭绝期间,部分腕足动物的钙质壳纤维结构变小,这些腕足动物经历大灭绝事件并得以生存;而大部分腕足动物的钙质壳壳质结构没有变化,最终在二叠纪末期灭绝。
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员沈树忠介绍,海洋底栖动物钙质壳的形成,与海水的酸碱度关系密切,此次的研究结果为支持二叠纪末期大灭绝期间出现海水酸化并直接影响当时海洋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重要证据。根据这一新发现,科研人员可推断出从火山喷发到海洋物种大量灭绝的链条:大规模火山喷发形成的酸性物质使海水酸化,海水酸化影响大部分底栖带壳生物的钙质壳形成,少部分带壳生物发生适应性变化,艰难地生存下来,而大部分生物无法适应环境剧变,最终灭绝。
相关成果已经在线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地学顶级期刊《地质学》上。(王珏玢)
信息来自中国海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