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Food》“我国农业生产温室气体排放变化趋势”》

  • 编译者: 张毅
  • 发布时间:2025-01-09
  • 11月,中国科学院地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1993-2020年我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不平等增加,贡献源模式发生了明显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农田投入和其他投入贡献了80%的不平等,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逐渐减少,并被劳动力迁移引起的农业劳动力投入差异所取代。研究认为,降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和防止不平等增加,需要优化生产要素投入。相关成果以“Inequality in agricultur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tensity has risen in rural China from 1993 to 2020”发表在《Nature Food》上。
相关报告
  • 《《Nature Food》“我国农业生产温室气体排放变化趋势”》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5-01-09
    • 11月,中国科学院地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1993-2020年我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不平等增加,贡献源模式发生了明显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农田投入和其他投入贡献了80%的不平等,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逐渐减少,并被劳动力迁移引起的农业劳动力投入差异所取代。研究认为,降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和防止不平等增加,需要优化生产要素投入。相关成果以“Inequality in agricultur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tensity has risen in rural China from 1993 to 2020”发表在《Nature Food》上。
  • 《FAO报告显示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呈上升趋势》

    • 来源专题:气候变化科学领域监测服务
    • 编译者:董利苹
    • 发布时间:2014-05-20
    • 2014年4月1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题为《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部门的碳源排放和碳汇移除》(Agriculture,ForestryandOtherLandUseEmissionsbySourcesandRemovalsbySinks)的报告。报告基于国家层面官方公布的数据,运用IPCC国际标准方法,计算分析了全球范围内的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部门的温室气体(GHG)排放量。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50年间,全球农业、林业和渔业的GHG排放量几乎翻了一番,若不加大减排力度,到2050年或将再增加30%。但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同时显示,持续增加的农业排放量在人为GHG排放总量中的占比正在逐步减少。这是FAO首次自主发布的关于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数据,是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一部分。我们对其中农业方面的排放情况进行了梳理,以供参阅。 报告主要计算分析了农作物和畜牧业生产2项农业生产过程排放的GHG。从时间上看,全球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从2001年的46亿吨CO2eq/年增加到了2011年的53亿吨CO2eq/年以上,增幅达14%。这主要是由非附件一国家的农业总产出增加造成的。详细来说,2001—2010年期间,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的平均排放量如下,农业平均排放量为50亿吨CO2eq/年;森林转化为其他土地(毁林的替代性指标)造成的平均排放量为40亿吨CO2eq/年;泥炭地退化造成的平均排放增量为10亿吨CO2eq/年;生物量燃料平均排放量为2亿吨CO2eq/年。此外,同期通过森林碳汇作用平均每年从大气中移除的GHG为20亿吨CO2eq。 该报告细化了1990—2011年间农业排放源的排放情况,深入分析了各个次级部门排放占比,预测了2030年和2050年的排放情景。农业排放源包括肠道发酵、施肥管理、水稻种植、农用土壤、合成肥料、草地施肥、有机土壤栽培、热带草原火灾、作物残留物的燃烧等。分析结果表明,农业领域GHG的最大排放源是肠道发酵,即反刍动物消化过程中产生CH4,并通过打嗝释放出来,这类排放占2011年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40%,且在2001—2011年期间增加了11%。草地施肥的排放量次之,占15%。2011年合成肥料施用过程中直接或间接排放的N2O为7.25亿吨CO2eq,占农业排放量的13%,这是农业领域中增长最快的排放源,自2001年以来增加了约37%。稻田释放CH4的生物过程所导致的GHG排放量占农业总排放量的10%,施肥管理占7%,热带草原火灾导致的排放则占5%,作物残渣直接或间接排放的N2O造成的CO2当量占4%,而作物残渣燃烧和有机土壤种植均占3%。由此预测,2030年和2050年全球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将增加18%和30%,2050年CO2eq达到63亿吨。同时数据显示,1961—2010年期间农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即生产每单位商品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显著下降,鸡蛋、水稻、猪肉和牛奶的GHG排放强度分别下降了57%、49%、45%和38%。 该报告还分析了2000—2010年间农业有关部门使用传统燃料导致的详细排放情况,数据源于对电能和化石燃料驱动的农业机械、灌溉水泵和渔船的能源统计,其中柴油占47%,为主导地位,2010年灌溉导致的排放占能源使用排放总量的26%,自2000年增加了26%。数据表明,能源使用排放从2000年的6.51亿吨增加到2010年的7.85亿吨CO2eq,增幅为20%。这主要发生在非附件一缔约方国家,其中亚洲占58%,其次为欧洲(20%)和美洲(17%),年均增长率最大的为非洲和亚洲。 在区域范围内,2011年与农业有关的温室气体排放中有44%发生在亚洲,其次是美洲(26%)、非洲(15%)、欧洲(12%)和大洋洲(4%),年均增速最大的为亚洲(2.3%)和非洲(2.0%)。这种区域分布在过去的10年里基本没变。值得注意的是,1990年亚洲对全球总排放量的贡献仅为38%,低于2011年的水平,而欧洲的排放量的贡献为21%,远高于2011年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