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规模最大的光氢储一体化海上光伏示范项目并网发电》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熊萍
  • 发布时间:2025-01-12
  • 1月2日,全国规模最大的光氢储一体化海上光伏示范项目——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江苏分公司如东光氢储一体化项目日前成功并网发电。这标志着国内首个集光伏发电、制氢加氢和储能电站于一体的“综合能源利用+滨海生态治理”项目投运。如东光氢储一体化项目地处江苏省如东县豫东垦区堤外滩涂,总装机400兆瓦,占地4300亩,新建一座220千伏岸基升压站,安装60兆瓦/120兆瓦时储能站和一座制氢能力1500标方/小时、加氢能力500公斤/天的制氢加氢站,是国家第三批“沙戈荒大风电光伏大基地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平均上网电量约4.68亿千瓦时,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30.94万吨、二氧化硫约562.6吨、二氧化氮约1125.3吨,助力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
  • 原文来源:https://aoc.ouc.edu.cn/2025/0107/c9828a492841/page.htm
相关报告
  • 《国内最大“光氢储一体化”海上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5-06
    • 在黄海广袤无垠的滩涂之上 近七十万块光伏板 随着潮汐的涨落轻盈“呼吸” 近日,中国电建设计承建的 国内规模最大“光氢储一体化” 海上光伏示范项目 国内首个生态治理型滩涂光伏示范工程 国华如东光氢储一体化项目 全容量并网发电 该项目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利用滩涂约4387.5亩。总装机容量40万千瓦,配套建设升压站、储能设施、制氢加氢站,项目年平均上网电量46293.4万千瓦时,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30.94万吨,相当于新增1.5个西湖景区的森林碳汇,可有效助力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由中国电建所属华东院设计、中南院总承包建设。 作为国内首个滩涂生态治理光伏项目,创新“海上光伏+治草”生态修复模式,在互花米草生态治理方面先行先试,打造了江苏省及全国沿海绿色光伏融合生态治草示范。 建设过程中,岸基升压站和光伏场区施工受原始滩涂地形、现场潮汐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施工过程难度极大。项目团队攻坚克难,创造性采用钢板桩围堰加上井点降水解决了岸基站施工难题,设计新型登高车解决光伏区安装难题,为保护当地海洋生态及文蛤养殖区,因地制宜,共使用了约1800个平台4轮小车,首创“江、海、陆、河”联运方案解决海缆运输难题。 在黄海广袤无垠的滩涂之上,近七十万块光伏板随着潮汐的涨落轻盈“呼吸”。它们年发电量高达 4.68 亿千瓦时,足以点亮20万户家庭的璀璨灯火。同时,项目也将带动海上光伏、储能和氢能等多个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完善和壮大地方新能源产业链。
  • 《宁夏首个风光一体化项目将实现并网发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9-19
    • 近日,在宁夏华电灵武风光互补一体化运行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现场,太阳能光伏板铺设区域,工人们进行着太阳能光伏板的铺设工作。宁夏华电灵武风光互补一体化运行试点示范项目是宁夏首个风光一体化项目,项目总投资8.19亿元,利用原有风电场内闲置土地建设195兆瓦光伏组件、19.5兆瓦/39兆瓦时储能设施,并对原风电场升压站扩建改造,新建11回35kV集电线路接入原风电场升压站,确保所发电力“全额上网”,实现风光一体化集成运行。 “该项目是在华电新能源1到9期的风电场升压站的空闲土地上建造光伏场区,在不增加升压站设备容量的前提下,增加发电单元的容配比,提高变电设备可用率,提高发电量。目前,该项目总体已完成40%,项目将在今年10月底全部投用并网发电。”宁夏华电灵武风光互补一体化运行试点示范195MW项目负责人杨桃介绍。 据了解,风光一体化电站是利用风电场内风机之间的间隙建设一定规模的光伏电站,并利用已建成的风电场升压站和外送线路将风电、光伏所发电量统一送出。由于光伏、风电在白天和夜间发电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合理规划风光互补建设规模,可降低电力系统对调峰电源的需求,同时降低光伏电站的初始投资,提高电站整体收益率及升压站、外送线路设备利用率。相比风电场单独接入110kV升压站和电网送出通道,风光一体化运行后,升压站及外送线路利用率将提高46.25%。在保障原有风电场发电小时数1277小时的基础上,可通过利用风电场原有升压站和电网送出通道实现新增光伏发电小时数达1475小时,整体外送电量远高于原风电场系统发电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