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遗传资源重点实验室王伟毅副研究员在深海微生物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CytotoxicNitrogenated Azaphilones from the Deep-Sea-Derived Fungus Chaetomium globosum MP4-S01?7”为题发表在美国化学会(ACS)旗下的天然产物权威期刊《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中国科学院JCR分区升级版,小类1区,大类2区top)。
嗜氮酮类化合物(azaphilone)是一类结构新奇的真菌源聚酮类次级代谢产物,该类化合物涉及众多的手性中心和柔性侧链,尽管其生物活性和生物合成途径备受关注,但其绝对构型的确证一直是该类化合物结构解析的难点。
王伟毅副研究员从一株深海来源的毛壳属真菌的发酵物中,通过活性跟踪、核磁特征信号指认等手段,分离得到10个嗜氮酮类化合物,其中8个为自然界首次发现的氮杂嗜氮酮生物碱类化合物,结构中具有6/6/5三环骨架及柔性侧链。进一步,本研究通过化学氧化法、量子化学计算、改良mosher法及单晶衍射法,解析了该类结构中位于两个柔性侧链上的孤立手性中心的绝对构型。同时,该类化合物对人胃癌细胞系MGC803和AGS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体现其在抗肿瘤药物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开发潜力。
以上工作得到“十三五”大洋专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所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为该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
论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jnatprod.9b0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