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配电网装上“数字翅膀”——国网临汾供电公司规模化应用无人机巡检提效能》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10-19
  • 10月13日,在山西省洪洞县兴旺村,随着国网临汾供电公司运维人员一键下达指令,一架大疆御3T无人机腾空而起,对10千伏明姜线G539兴旺岭支线展开精细化巡检。在每一个观测点,无人机悬停、变焦、调整角度,对杆塔、绝缘子、线路通道、金具等关键部位进行多角度高清拍摄与数据采集,并同步完成激光雷达扫描建模,为构建高精度数字电网模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期,临汾地区降水频繁,国网临汾供电公司正依托无人机技术深入开展配网运维前置工作,旨在提前发现并消除线路潜在缺陷,以科技创新手段全面提升电网巡检的效率和安全性。

    “此次巡视聚焦于杆塔本体沉降、通道树障安全距离等关键指标,”汾能无人机中心负责人弓伟介绍,“我们充分发挥无人机优势,针对洪洞等15个县区公司的巡视难点,对高风险线路进行一次全面‘体检’,确保配网线路在‘迎峰度冬’高负荷期间安全稳定运行。”

    临汾地区配电网线路覆盖范围广,且多穿越山区、林区等复杂环境,传统人工巡检面临巨大挑战。据统计,以往每年需投入超过5000人次进行特巡,仍有约15%的隐患因地形限制难以发现。极端天气下,抢修人员时常需徒步数小时才能抵达故障点,运维效率与人员安全面临双重考验。

    “人工巡检存在视觉盲区,特别是对于绝缘子细微裂纹、导线接头过热等隐蔽性缺陷,难以做到精准识别。”国网临汾供电公司配网管理中心负责人指出。随着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和用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人工巡查+手持设备”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智能电网的发展需求。

    为破除此困局,国网临汾供电公司于2024年初组建了专业无人机巡检团队,并于2024年9月正式成立汾能无人机中心,配备了多旋翼无人机、激光雷达及红外热成像等先进装备,构建起“智能规划航线—AI实时分析—闭环消缺管理”的全流程智能化巡检体系。

    相较于传统巡检模式,无人机飞巡在效率、精准度和安全性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单架次无人机可完成10公里线路巡检,耗时仅为人工的1/5;在山区等复杂地形,巡检覆盖率从82%大幅提升至99%。其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可精准识别0.2毫米级的导线断股缺陷,红外热成像模块能敏锐捕捉温差达0.5℃的过热隐患,并结合AI算法实现异常点位的自动识别与标注。同时,该技术有效避免了人员攀爬杆塔、穿越密林等安全风险,即使在汛期、冰雪等恶劣天气下,也能高效执行应急巡查任务。

    “在今年秋检期间,我们利用无人机完成了900公里跨林区10千伏线路的专业巡视,提前发现并处置杆塔基础冲刷、树障等隐患364处,助力故障修复及供电恢复时间平均缩短60%。”弓伟自信满满的说。

    随着“迎峰度冬”保电工作的全面展开,临汾公司的无人机应用正进一步向多领域纵深拓展,包括对55条重点监控线路进行飞巡复验、开展新建工程验收以及森林草原防火监测等,持续以科技力量服务基层运维实际需求。

    无人机巡检技术的规模化、智能化应用,是能源行业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据悉,临汾供电公司配网管理中心与汾能无人机中心正携手探索搭建统一的无人机智能巡检平台,致力于推动无人机技术与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持续优化电力巡检体系,为构建安全、可靠、高效的现代智能电网提供更强支撑。

  • 原文来源:https://www.cnenergynews.cn/dianwang/2025/10/16/detail_20251016240389.html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研发人工智能技术规模化应用于新疆配电网巡检》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1-31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研发人工智能技术规模化应用于新疆配电网巡检 .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 ?? 来源:人民网 ??作者:孙自法?? 2024/1/26 15:34:12 ?? 我要投稿 ?? 关键词: 配电网无人机人工智能 北极星智能电网在线讯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自动化所)1月25日向媒体发布信息说,基于该所轻量化 人工智能 (Tiny AI)的技术优势,结合新疆 配电网 设备、地域特点和业务应用需求,合作团队开发完成适用新疆配电网特点的 无人机 自适应巡检技术,近期已在新疆奎屯开展规模化应用并得到充分验证,为后续进一步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需求:面临系列问题和挑战 作为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新疆1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有超过14万公里配电网线路,它们穿越高山、戈壁、沙漠,面临严寒、酷暑、风沙等极端天气考验,而新疆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也让传统电网巡检模式面临极大挑战。 虽然无人机目前已成为巡检的重要工具,但新疆配电网运维管理有着特殊的地域、环境特色,如何让无人机摆脱无信号区的影响、提升无人机自主巡检的智能化水平、降低无人机的操控难度、探索无人机应用多样化场景,让无人机真正成为运维管理人员得力的作业工具,也成为国家电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新疆电力公司)配电网巡检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 研发:给无人机装上“大脑”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与挑战,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组织新疆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中科方寸知微(南京)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展配电网无人机自适应巡检技术产学研联合研发。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副研究员冷聪指出,无人机自适应巡检技术综合应用多种轻量化人工智能算法,以APP为载体,运行在无人机遥控器上,相当于给无人机装上“大脑”,使无人机具备通过视觉导航方式,实现针对配电网线路“自动驾驶”的能力,从而摆脱无人机自主巡检严重依赖实时差分定位(RTK)信号的问题,让无人机可以在新疆更广袤的土地上实现配电线路自主巡检作业,保障配电网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 应用:作业效率提升10倍以上 根据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工作部署,在国网奎屯供电公司建设配电网自适应巡检示范区“样板间”工程,通过规模化应用方式,充分验证自适应巡检技术。同时,该工程还建设实现无信号区配电网线路自主巡检、配电杆塔精细化巡检、配电通道快速巡检、基建线路辅助验收、防外破隐患实时识别和放电点快速定位等6个典型应用场景,打造出“飞巡过程智能化-航线规划实时化-图像回传快速化-状态监控在线化-缺陷识别双重化-统计分析自动化”的配电网无人机自适应巡检示范基地。 国网奎屯供电公司生产副总经理安运志介绍说,该公司先试先行开展配电网线路自适应巡检作业,现已完成奎屯公司69条线路、1.6万余级杆塔精细化巡视和1000公里线路通道巡检,生成自主巡视航线1.6万余份,采集图像数据10万余张,发现各类缺陷隐患1193处。奎屯配电网线路无人机自主巡检整体覆盖率10%,其中奎屯城区覆盖率超过70%,相较于传统巡检,无人机自主巡检作业效率提升10倍以上。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表示,此次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的合作是电力行业与科研机构深度融合的一次有益尝试,通过引入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提高电力巡检的效率和精度,还为新疆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称,自适应巡检技术在新疆地区的示范应用和推广,标志着轻量化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行业应用进一步成熟,有望获得更广泛普及。 分享到: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北极星投稿热线:陈女士 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换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
  • 《温州首次采用氢能无人机巡检电网》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14
    • 经过2个多小时的不间断巡视,昨天,国网温州供电公司的一架名叫“氢霆”的氢能多旋翼无人机顺利完成对500千伏望南线的通道自主巡检作业。这是全国电力系统内首次使用氢燃料电池的无人机开展巡检作业,也是氢能装备首次在电网运检中实现应用。 据悉,氢能以其储量巨大、效率高、无污染等优势,未来将作为电网发展的重要能源。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通用航空和应用清洁能源的政策指引下,氢燃料电池在无人机飞行器领域的研发,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传统的线路巡检无人机多采用锂电池供能,锂电池无人机的平均带载续航时间为20-30分钟,由于其使用了大容量的锂电池组,若飞机失控坠落很容易发生燃烧和爆炸,对巡检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能支持长续航、不间断巡视且安全性高的新型无人机,是当前电网巡检工作的迫切需求。 据介绍,今年初,国网温州供电公司联合近零碳能源数智技术实验室,经过大半年的探索和攻坚,终于成功研发出第一款氢能多旋翼无人机——“氢霆”。作为一款以氢燃料电池为发电装置、氢气为能源的电动无人机,“氢霆”运行时,氢气在燃料电池中并不燃烧,而是通过铂碳催化剂的作用,由氢气与氧气结合直接转化为电能,生成物只有水,是一种清洁无碳的发电方式。 据了解,“氢霆”无人机的续航时间可以达到2个多小时,约是锂电池无人机的4倍。氢燃料电池寿命在2000小时以上,约是锂电池的20倍。氢燃料电池中不含重金属污染物,电池报废后,其中的双极板、催化剂等材料能回收再利用。经试验检测,“氢霆”无人机在100米高空坠落到地面时,不会发生燃烧和爆炸,安全性能也大幅提升。 此次“氢霆”无人机首检成功,填补了氢燃料在电力无人机史上的空白。接下来,国网温州供电公司将拓展氢能无人机在电网巡检作业中的多维应用,通过搭载不同功能设备,突破技术壁垒,实现无人机巡检全产业链更新升级,为电网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