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聚光器智能建筑集成光伏》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董璐
  • 发布时间:2016-04-28
  • 在这项研究中的新的静态聚光光伏(PV)系统,适合用于窗户或玻璃发,已被设计。智能聚光光伏(CPV)系统重量轻,成本低,并能够产生电力。另外,该系统将自动通过改变从通过它允许进入建筑物的太阳能光热的量光伏产生的电力的平衡响应气候。因此,它提供了向势,和控制,在建筑物内的能耗。智能CPV的综合光学分析是通过三维光线追踪技术进行的。为了获得新颖智能的CPV分析的最佳整体光学性能已根据所有必要的设计参数,包括热致变反射层的平均反射率,窗玻璃盖尺寸,窗玻璃盖材料以及太阳能电池的尺寸。另外,羟丙基纤维素(HPC)的水凝胶聚合物,适合用作用于智能的CPV系统的反射热致变层,合成和实验研究。

相关报告
  • 《叶状聚光器可大幅提高太阳能发电效率》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22
    • 科技日报北京8月19日电 (记者张佳欣)发光太阳能聚光器(LSC)是一种利用光致发光材料将阳光转化为可被光伏电池捕获利用的装置。据发表在最新一期《能源光子学杂志》上的论文,日本立命馆大学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型叶状LSC模型,可增强光子的收集和传输能力,大幅提高太阳能发电效率。 与依赖镜子和透镜的传统聚光器不同,LSC能够收集散射光,并已应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化等领域,其半透明和多彩的特性还带来了美学效益。然而,在将LSC扩展到较大面积应用时,一个关键挑战是克服光在波导内的自吸收现象,以提高光子到达光伏电池的效率。 叶状LSC设计使用较小且相互连接的发光元件来解决扩展性问题。研究人员将发光板放置在中央发光光纤周围,且板的侧面朝向光纤。入射光子被发光板转换成聚光光子,然后穿过光纤,被光伏电池收集到光纤顶端。透明光导将多个光纤连接到单个光伏电池上,有效增加了LSC的入射面积,同时减少了由于自吸收和散射造成的光子损失。 这种模块化的LSC设计方法具有多个优势。研究发现,减小单个模块尺寸,如将方形叶状LSC的边长从50毫米减小到10毫米,可显著提高光子收集效率。模块化设计还便于更换损坏的单元。 为进一步提高系统效率,研究人员将传统平面LSC技术(如边缘镜和串联结构)融入叶状LSC设计中。实验表明,可使用单点激发技术,根据入射光的光谱和强度,对这些叶状结构的光学效率进行分析计算。 这种叶状的优化LSC为设计更灵活、更具可扩展性的太阳能系统提供了新解决方案,使其更高效,适用于更多用途。
  • 《用于构建集成和应用光伏(BIPV/BAPV)系统的低聚光太阳能板的建模和实验分析》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pengh
    • 发布时间:2019-03-08
    • 采用几何等效v型槽和复合抛物线聚光器(CPC),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射线跟踪模型,模拟了光学效率的变化。研究了CPC截尾和v型槽侧壁角度对截尾效果的影响。与原CPC设计相比,截截CPC在设计验收角外的光验收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且v形槽的特性超过了原设计验收角,从而降低了截截CPC制造的材料消耗,降低了系统成本。截断年度"特别关注国"显示光学效率等于全高度同行,但集中度较低(3.6 4?满,?一半50岁和2.7??毫米高度)由于一个等价的入口孔径大小的减少。v型槽的光浓度比高于15-30°入射角(AoI), CPC从30°AoI以上接管。实验进行一个50?mm截断党和22°槽壁角(两个)V-trough收集器在户外条件下。实验测量数据与射线跟踪仿真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实验和射线跟踪分析表明,与v型槽设计相比,CPC集中器的功率输出提高了2.4%。 ——文章发布于201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