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gnomAD联盟发布了它的第一个主要研究》

  • 来源专题:人类遗传资源和特殊生物资源流失
  • 编译者: 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20-06-01
  • 在过去的8年里,基因组聚合数据库联盟(gnomAD)(以及它的前身外显子组聚合联盟,简称ExAC)一直在与世界各地的遗传学家合作,汇编和研究来自世界各地人群的超过12.5万个外显子和1.5万个全基因组。

    现在,在《自然》、《自然通讯》和《自然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七篇论文中,gnomAD联盟的科学家描述了他们从数据库中获得的第一组发现,展示了这个庞大数据集的威力。一起研究:

    提供一个更完整的目录和对一类被称为功能损失(LoF)变异的罕见遗传变异的理解,这被认为是破坏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介绍一种尚未被充分研究但很重要的遗传变异——结构变异——的最大综合参考图;

    展示工具如何解释独特的变异形式和变异的生物背景,可以帮助临床遗传学家试图诊断病人罕见的遗传疾病;和

    说明像gnomAD这样的人口规模数据集如何帮助评估药物靶点。

    麻省理工学院布罗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 of MIT)和哈佛大学及麻省总医院(Harvard and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MGH)的研究人员与来自英国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遗传学公司23andMe以及其他机构的科学家共同撰写了所有这些研究的第一作者或共同高级作者。国际上有100多名科学家和团体向该联盟提供了数据和/或分析工作。

    “这些研究发现的第一个有效波的gnomAD财团,”丹尼尔。麦克阿瑟说科学gnomAD项目的领导,六个研究的高级作者,一个研究所成员计划在广泛的医疗和种群遗传学研究所,现在人口基因组学中心主任Garvan医学研究所的,在澳大利亚默多克儿童研究所的。“这个数据库的强大之处在于其庞大的规模和人口的多样性,而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要感谢为其提供数据的研究人员,以及那些提供研究的研究参与者的慷慨解囊。”

    ”在某种意义上,gnomAD是财团,财团的产物在底层数据代表的工作和贡献许多组织已经收集外显子组和基因组序列的理解人类生物学,”康拉德•Karczewski说,《自然》杂志的论文第一作者收集的旗舰和广泛,MGH的分析和计算生物学家平移遗传单位。“每一篇论文都代表着一个人给数据集带来了一个新的角度,他说,‘我有一个想法,我们如何能把所有这些工作,’并为遗传学社区创造了一个新的资源。”看着它展开真是太棒了。”

    GNOMAD LOOKBACK

    麦克阿瑟和他在Broad和MGH的同事们先后建立了ExAC和gnomAD,以扩展1000个基因组项目(1000 genome Project)和其他项目的工作。1000个基因组项目是首个为人类基因变异分类的大规模国际项目。

    麦克阿瑟回忆道:“2012年,我的实验室对罕见疾病患者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发现现有的正常变异目录不够大或不够多样化,不足以帮助我们解释我们所看到的基因变化。”“与此同时,我们在世界各地的同事对成千上万的人进行了测序,以研究常见的、复杂的疾病。所以我们着手把这些数据集放在一起,为罕见疾病研究创建一个参考数据集。”

    ExAC于2014年10月发布了首个完整的exome数据集。然后,它开始收集整个基因组数据,演变成gnomAD联盟,并在2017年2月发布了gnomAD v1.0。

    随后发布的gnomAD着重于增加外泌体和基因组的数量、数据中突出显示的变异的数量以及数据集的多样性。

    新发表的论文基于gnomAD v2.1.1数据集,该数据集包括来自超过2.5万人的东亚和南亚血统、近1.8万名拉美血统和1.2万名非洲或非洲裔美国人血统的基因组和外显子。

    综合目录

    七篇论文中有两篇展示了大量的基因组数据集如何帮助研究人员更多地了解罕见或未研究的遗传变异类型。

    这项由卡尔切夫斯基和麦克阿瑟领导的旗舰研究发表在《自然》杂志上,描述了gnomAD和地图的功能缺失(LoF)变异:基因变化被认为是完全扰乱蛋白质编码基因的功能。作者在gnomAD数据集中识别了超过443,000个LoF变体,大大超过了以前的所有目录。通过比较这些罕见变异的数量在每一个基因与新模式的预测人类基因的突变率,作者也能够分类所有蛋白质编码基因据他们是多么宽容的颠覆性突变,基因是如何可能导致重大疾病时基因变化而中断。这个新的分类系统精确地定位了那些更可能与严重疾病有关的基因,比如智力残疾。

    “gnomAD目录为我们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好的基因对变异的敏感性图谱,并提供了支持常见和罕见疾病基因发现的资源,”Karczewski解释说。

    当Karczewski和MacArthur的研究集中于小的变异(点突变、小的插入或删除等)时,研究生Ryan Collins、Broad联合科学家Harrison Brand、研究所成员Michael Talkowski和同事使用gnomAD探索结构变异。这类基因组变异包括复制、删除、逆转录和涉及较大DNA片段的其他变化(通常大于50-100个碱基长)。他们的研究也发表在《自然》杂志上,介绍了gnomAD- sv,这是一个在近15000个gnomAD基因组中发现的超过43.3万个结构变异的目录。gnomAD-SV中的变体代表了大多数已知的主要结构变体类别,并共同形成了迄今为止最大的结构变体图。

    塔尔科夫斯基说:“众所周知,在全基因组数据中识别结构变异非常困难,而且以前从未进行过这种规模的研究。”塔尔科夫斯基也是麻省总医院基因组医学中心的教员。“但它们改变的基因组个体碱基比任何其他形式的变异都多,是人类进化和疾病的既定驱动因素。”

    他们的调查得出了几个令人惊讶的结果。例如,作者发现,在平均个体基因组中,至少有25%的罕见LoF变异实际上是结构变异,许多人携带的是应该是有害或有害的结构改变,但没有预期的表型或临床结果。

    他们还指出,许多基因对复制和删除同样敏感;也就是说,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获得一个或多个基因拷贝可能和失去一个一样不受欢迎。

    塔尔科夫斯基说:“通过在gnomAD中建立这个目录,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我们显然只了解了基因组结构对生物学和疾病的影响的皮毛。”

    更好的诊断工具

    其中三篇论文揭示了gnomAD对不同类型的遗传变异和变异发生的细胞环境的深入分类,可以帮助临床遗传学家更准确地确定给定的变异是否可能对患者具有保护作用、中性作用或有害作用。

    在《自然》杂志的一篇论文中,Beryl Cummings,一个前Broad/MGH研究生,现在在Maze Therapeutics, MacArthur,和他的同事发现,基于组织的基因片段表达的差异可以改变这些基因片段中变异对生物和疾病风险的下游影响。该团队结合了gnomAD和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项目的数据,开发了一种利用这些差异来评估变异的临床意义的方法。

    在《自然通讯》杂志上,麦克阿瑟、研究生王清波和合作者调查了多核核苷酸变异——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邻近碱基对变化共同遗传而成的变异。这些变异可能会产生复杂的影响,而这项研究首次尝试系统地对这些变异进行分类,检查它们在整个基因组中的分布,并预测它们对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自然通信和在一个单独的研究中,麦克阿瑟,尼古拉Whiffin和伦敦帝国学院的James制品,和同事的影响进行了探讨DNA基因的5 '未翻译区域中发生变异,这是位于细胞的转录机制之前,开始阅读一个基因的蛋白质编码的基因。这些区域的变异可以欺骗细胞开始在错误的位置读取基因,但这在以前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证明。

    “临床实验室每天都在使用gnomAD,”临床遗传学家海蒂·雷姆(Heidi Rehm)说;博德公司MPG研究所成员,博德公司临床研究测序平台医学主任;MGH医学部首席基因组学官;与布罗德研究所gnomAD指导委员会成员Mark Daly共同担任主席。“这些研究中的方法已经帮助我们更好地解释病人的基因测试结果。”

    指导药物开发

    剩下的两项gnomAD研究描述了多样性、人群规模的遗传数据如何帮助研究人员评估和选择最佳药物靶点。

    2018年,布罗德联合研究所的科学家埃里克·米尼克尔(Eric Minikel)在他的研究博客上沉思了一下,关于具有自然发生的预测LoF变异的基因是否可以用来评估药物靶向这些基因的安全性。他写道,如果自然灭活的基因似乎没有有害影响,或许可以用药物安全地抑制该基因。这篇博文成为了《自然》杂志的一篇论文的基础,米尼克尔、麦克阿瑟和他的同事利用gnomAD数据集来探究这个问题。他们提出了在药物开发过程中结合LoF变异的方法。

    利用专业知识广泛,迈克尔·j·福克斯基金会发起的Whiffin帝国理工学院之间的合作,麦克阿瑟,广大博士后Irina Armean, 23 andme的亚伦Kleinman和保罗炮,和其他人使用LoF变体在gnomAD编目,英国生物库,和23 andme研究的潜在安全负债减少LRRK2基因的表达,这与帕金森病的风险。在《自然医学》杂志上,他们利用这些数据预测,降低LRRK2蛋白水平或部分阻断该基因活性的药物不太可能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我们已经在gnomAD中记录了大量的基因干扰变异,”麦克阿瑟说。“通过这两项研究,我们已经展示了如何利用这些变异来阐明和评估潜在的药物靶点。”

    日益增长的影响

    从一开始,所有数据的公共共享就是gnomAD项目的核心原则。这七篇论文背后的数据在2016年通过gnomAD浏览器公开发布,没有使用或出版限制。

    “这一资源已经对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证明了基因组数据共享和聚合的不可思议的价值,”麦克阿瑟说。“自从我们提供数据以来,已经有超过350个独立的研究使用gnomAD来研究癌症易感性、心血管疾病、罕见的遗传疾病,以及更多其他方面。

    “但我们离饱和的发现或解决不同的解释还很远,”他补充说。“该联盟的下一步工作将集中于增加这些资源的规模和种群多样性,并将由此产生的大规模遗传数据集与临床信息联系起来。”

    国家普通医学科学研究所为gnomAD的开发提供了支持;国家糖尿病、消化和肾脏疾病研究所;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维康信托基金、生物素制药公司和赛诺菲-健赞公司。提供的额外支持gnomAD研究是国家研究资源中心国家医学转化中心,尤尼斯•肯尼迪•施莱佛国立儿童健康和人类发展研究所,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Rosetree信托,迈克尔·j·福克斯帕金森氏症研究基金会,和其他来源。

相关报告
  • 《欧洲能源研究联盟发布核能材料战略研究议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8-05
    • 近期,欧洲能源研究联盟(EERA)发布《可持续核能材料战略研究议程》 ,确定了欧盟将要开展的核能材料研究路线,以确保为欧盟第四代核反应堆的设计、许可、建设和安全长期运行提供合适的结构材料和燃料材料,促进第四代核反应堆的商业部署。本次议程提出了重点开展结构材料和燃料材料两个主题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一、反应堆结构材料研究 1、材料的性能机理研究 (1)金属材料的高温力学行为和性能衰退研究:实验和模拟结合研究金属材料(奥氏体钢、马氏体铁素体双相钢、镍基合金等)的高温蠕变特性,分析材料的蠕变机制,金属材料的循环塑性和疲劳测试研究,并收集相关实验数据;开展金属材料的蠕变-疲劳损伤及断裂机制分析;金属材料高温强度研究。 (2)冷却剂和结构材料的环境匹配性研究:针对液态金属(如奥氏体钢)冷却,开展液态金属的腐蚀核防护技术研究;液态金属脆裂失效机制研究。 (3)结构材料辐射效应:针对结构材料的辐射损伤问题如辐照肿胀与蠕变现象、辐照硬化与脆化、辐照疲劳与蠕变相互作用等开展系统研究,以研究出相关的防护技术提升材料的使用寿命。 (4)焊接件质量评估:研究焊接件在反应堆的温度、压力和强辐照条件下的稳定性和相容性问题,提升焊接工艺,改进焊接质量。 2、先进结构材料的模型和表征 (1)结构材料的微结构和微化学演变研究:对高温高压高辐射环境下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变化过程(如辐射硬化和脆化、辐射诱导的材料组分分离和沉积等)进行表征和研究。 (2)辐照后的材料机械行为研究:利用高能离子束模拟研究,了解和预测辐射损伤诱发的结构材料物理机械性能下降(如循环塑性和疲劳、蠕变-疲劳损伤相互作用)的复杂机械行为。 (3)材料断裂机理研究:开发计算机模型,动态拟合材料断裂整个过程,探究材料起裂、裂缝传播作用机理。 (4)陶瓷/复合材料性能研究:利用先进的成像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反应堆使用的陶瓷材料/复合材料的耐高温、耐腐蚀、耐辐射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测试研究。 3、先进结构材料研发 (1)结构材料制备工艺:开发更加高效、简洁、经济的结构材料制备工艺(如可以引入3D打印技术),减少材料的制造周期和成本。 (2)奥氏体钢性能改善:通过添加少量的添加剂,减少点缺陷,开发出辐照肿胀和热膨胀系数更低的奥氏体钢,降低材料的抗辐照肿胀性。 (3)马氏体铁素体双相钢(F/M钢):开发新的制备工艺,制造出具备耐高温、良好的抗辐照肿胀性的氧化物弥散强化F/M钢;开发新的氧化物弥散强化F/M钢焊接工艺;研发新的防氚渗透耐蚀绝缘涂层材料。 (4)SiC核包壳材料的开发和性能分析:开发高性能的SiC核包壳材料,发展标准化的测试手段(如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热导率表征手段等)来研究中子辐照SiC核包壳材料缺陷分析;探究材料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和抗腐蚀性。 (5)耐火合金材料:研发新的Mo元素掺杂的V-Cr-Ti合金熔炼制备技术,提升材料的高温强度(耐火性)、抗中子辐照肿胀、耐腐蚀特性等。 (6)新型核结构材料:研发新型、能够抵抗更高温度和更大辐照剂量的多元高熵合金材料,探索不同元素组合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材料组分和材料微结构的调控,改善新型MAX相结构材料(即新型三元陶瓷材料)的耐腐蚀、抗辐照和耐高温性能。 二、反应堆燃料材料研究 1、材料性能机理研究 (1)高熔点核燃料材料:开发熔点更高、物理化学性质稳定的新型燃料棒材料,提升安全裕度。 (2)原子传输和微结构演化研究:探究辐照环境下,核燃料点缺陷的形成、扩散行为机理研究;探究在核反应堆环境中材料微结构的演变规律,及其对结构稳定性、力学性能特性影响。 (3)裂变产物研究:针对反应堆本体一回路裂变产物(如氦、氪、氙等放射性气体以及其他放射性微粒等)开展产物的微观行为的多尺度研究,探明裂变产物的微观行为机制; (4)核燃料包壳相互作用研究:由于包壳面临核燃料芯体,包壳内壁受到裂变气体压力、腐蚀和燃料肿胀以及吸氢致脆等包壳与芯块的相互作用等危害,任其发展可导致包壳破损,引起安全问题,因此需要对此开展研究,探索解决方案。 2、核燃料材料的模型和表征 (1)核燃料熔点研究:利用激光加热手段来研究不同组分对核燃料熔点的影响;用量热法研究各种非化学计量比的燃料样品的熔点;利用仿真模拟方法从原子尺度计算不同组分对材料熔点的影响。 (2)辐射缺陷和原子输运:综合利用各类表征手段,如量热法、电导率测试、拉曼光谱等,研究各种非化学计量比核燃料材料辐照点缺陷形成和扩散机理研究;利用仿真模拟方法从原子尺度计算不同组分对材料辐射缺陷形成的影响。通过热量测试,研究辐照增强扩散效应的研究。 (3)裂变产物研究:通过热量测试,对不同组分核燃料裂变产物(如氦、氪、氙等放射性气体以及其他放射性微粒等)的辐照增强扩散行为进行研究;开发相关的仿真模型研究裂变产物的热力学行为。 (4)机械特性研究:开发相关仿真模型从原子尺度研究辐照肿胀和蠕变对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并开展相关的实验研究。 3、先进核燃料材料开发 (1)氧化物核燃料:开发新工艺,通过组分调控优化进而实现对微结构的调控,制备高性能的钚铀混合氧化物核燃料,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解决核燃料资源不足的问题。 (2)新型燃料开发:开发新型的氮化、碳化铀系核燃料,并通过完整的物理、化学、机械等测试手段对新材料性能进行全面的表征。研究新燃料和包壳及冷却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开发热化学模型,研究核燃料氧化机制。关注熔盐反应堆,开发新型熔盐以更有效地加载核燃料和发挥冷却效果(熔盐自身既是加载核燃料的载体,同时也是冷却剂)。
  • 《欧洲能源研究联盟发布生物能源战略研究与创新议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8-05
    • 近期,欧洲能源研究联盟(EERA)发布《生物能源战略研究与创新议程》 ,确定了到2030年及之后的欧洲生物能源研究创新优先事项,旨在最大程度发挥生物能源在能源脱碳中的作用,加速推进战略能源技术规划(SET-Plan)实施,促进能源系统转型。该议程共提出了5个优先开展的研究领域子计划:生物质可持续生产;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制备生物燃料和生物基产品;生物质生化转化制备生物燃料和生物基产品;固定式生物能源利用;生物能源的可持续性、技术经济分析和公众生物能源知识普及。在本次发布的议程中仅介绍了前4个子计划,第5个子计划将在之后发布的版本中阐述。前4个子计划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生物质可持续生产 本领域的研究重点是最大限度扩大生物质转化工厂的生物质资源来源,提供安全和灵活的供应,提升原料质量,降低环境影响和原料成本。将重点针对四种类型生物质:林业生物质、农业生物质、藻类生物质和生物质废弃物。 1、林业生物质 (1)提高林业生物质产量:培育多样性树木和新型物种;扩展知识并使用新的管理实践和策略;改进采伐和运输技术;开发林业可持续管理方法。 (2)开发支持生物质市场供应的工具:分析供需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运输和物流数字化转型以提高林业生物质生产的经济效应。 (3)通过经济、人文和社会科学推动林业部门的发展:调整激励措施和法规;欧洲林业系统的案例研究及利用。 2、农业生物质 (1)提高对农业生物质的了解:增加对粮食作物和残留物利用的认识;增加对木质纤维素作物的认识;增加生物精炼系统中使用豆类作物的知识;设计和优化集成不同作物的创新系统。 (2)优化原料供应系统和物流链:改善作物光合作用;设计合适的植物特性和环境性能;开发生物能源种植系统模型;优化供应链和物流。 (3)评估生物质农业生产系统和公共政策的影响:生物能源生产整个价值链的生命周期分析(LCA);分析认证计划和政策框架的影响;生物能源系统部署方案和案例研究分析。 3、藻类生物质 (1)菌株(生物多样性筛选或菌株基因工程):选择和优化能够提高总体过程效率的菌株;用于工业生产的高产量菌株的选择和优化;用于工业户外生产的抗污染菌株的选择和优化。 (2)微藻照明和收集过程的创新:低成本和低能耗收集;开发用于大规模生产的强化光生物反应器;开发从气体和液体排放物中生产微藻。 (3)海藻种植创新:开发先进培养基材;开发自动化收集系统;开发稳定的存储和物流链。 (4)系统集成:开发从气体和液体排放物中生产微藻;有价值副产品的联合回收;开发流程模型,与整个生产链的经济和LCA模型相结合。 4、生物质废弃物 (1)增加从生物质废弃物获取能源的可能性:改进废弃物原料准备;扩大废弃物原料的使用;项目规划和工程。 (2)反应机理及相关环境影响研究:生物、化学和物理机理及其相互作用研究;计量需求及新型数字工具开发;废弃物转化对气候、水、空气质量、气味、土壤的正面及负面影响研究。 (3)开展废弃物利用的社会和市场推广的相关研究:经济风险和新型商业模式分析;实施废弃物转化技术的社会障碍和激励措施研究。 二、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制备生物燃料和生物基产品 本领域研究重点是提高效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成本,重点关注开发一次热化学转化工艺、下游加工工艺以及先进生物燃料和中间体价值链。 1、生物质热化学工艺开发 (1)生物质气化:改善气化炉性能;提高原料灵活性;优化产品气体成分用于下游加工;开发创新气化工艺。 (2)生物质热解:改进工艺性能以提高生物质原油质量;扩展原材料来源,开发更廉价的低质量原材料;开发新模型以促进工艺机理研究。 (3)生物质碳化:提高固体生物能源载体质量;扩展原材料来源,处理低质量原料;采用热/蒸汽处理工艺开发新的高附加值产品。 (4)生物质水热处理:基本机理研究;优化反应器和工艺,扩大规模;开发水热工艺的通用/标准数据分析报告方法。 2、下游产品加工 (1)气体净化:优化单个气体净化工艺;开发集成气体净化系统;改进取样、测量和控制技术。 (2)气体调节和提纯及产品回收:生物质调节/提纯工艺的改进,或开发更耐污染物的替代工艺;改进催化剂/吸附剂再生过程,开发废催化剂/吸附剂利用和再循环工艺;开发产品分离方法。 (3)生物质原油净化、调节和提质:生物质原油净化与调节;开发和测试高效液体提纯催化剂;开发废水处理和利用技术,包括副产品回收。 (4)固体产品调节和提纯 :生物焦的分离/纯化和表征;生物焦提纯(如活化、致密化等)和利用的评估。 3、先进生物燃料和中间体价值链 (1)基于气化的先进生物燃料生产:优化基于气化的生物燃料生产系统;开发用于商业生物燃料的化学品/材料联合生产技术;利用可再生氢气和生物质碳捕集开发基于气化的集成生物燃料生产技术。 (2)基于热解的生物油和先进生物燃料生产:整体系统优化和验证;燃料和化学品联合生产;集成优化。 (3)基于热/蒸汽处理的固体生物能载体生产:开发集成非能源联产品的智能系统设计;通过集成优化系统设计。 三、生物质生化转化制备生物燃料和生物基产品 本领域研究重点是生产先进生物燃料的生化及化学工艺和技术,以及从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中生产沼气、合成气、氢气等生物基产品。 1、细胞工厂和酶 (1)新型酶和酶性能:开发用于生物基化学合成和生物燃料合成的酶;生物木质素解聚;提高用于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预处理的半纤维素酶的效率。 (2)提高微生物和藻类细胞工厂现有生化途径的效率:非偶联生长和发酵;提高辅助代谢途径的通量;开发用于将合成气转化为液体生物燃料和其他生物基产品的工程微生物菌株;研究用于人工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和酶。 (3)通过新的途径开发新型微生物系统,包括联合生物加工微生物和混合培养物的设计:木质纤维素水解发酵制备燃料;作为新型生物燃料平台的乙醇的联合生物加工生产;用非常规酵母提高替代柴油和喷气燃料的长链脂肪酸生产过程的碳转化效率。 2、原料制备、解构和分馏 (1)提高现有生物质分馏技术的效率:提高当前生物燃料工厂的转化率和能源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预处理对环境的影响;藻类分馏。 (2)开发新型分馏技术,包括合成气及其他气体的净化:开发生物质分馏的新破坏性方法;开发用于沼气净化和提纯的固体材料。 3、生物化学和/或化学转化制备先进生物燃料和生物产品 (1)提高乙醇、高级醇、脂肪酸、碳氢化合物和氢气的生物过程效率:提高工业酵母和细菌对木质纤维素水解液中抑制物的耐受性;生物过程集约化。 (2)提高(生物)催化剂将生物产品提纯为先进生物燃料的效率:生物质水解产物的直接催化提纯以生产烃类生物燃料;从发酵液中催化提纯制备生物制品。 (3)提高从合成气、H2和/或CO2发酵到生物燃料和/或生物能载体生产的碳转化效率:用于气体发酵的新型生物反应器;提高原料合成气中氢和CO发酵细菌的发酵速率和耐受性;藻类或细菌生产生物氢或生物甲烷。 (4)侧流回收:通过生物和/或化学转化回收生物燃料植物中的半纤维素;通过生物和/或化学转化回收生物燃料植物中的木质素;其他生物精炼侧流回收。 (5)基于生物化学的生物精炼集成:开发原位产品回收(ISPR)技术;开发生物化学生物炼油厂LCA子模型;将侧流生物强化技术与先进的生物燃料工厂整合或改造现有的能源和/或工业工厂。 四、固定式生物能源利用 本领域研究重点是开发高效、灵活、可负担、环保的热、电、冷联产系统,涵盖从小型住宅到大型电厂所有规模。 1、住宅/家庭供暖和制冷,包括微型热电联产(CHP) (1)住宅可再生能源供暖和制冷:用户/客户行为及需求;开发家用木材加热器;集成生物能的综合能源系统。 (2)生物质微型CHP:定制燃料;零排放建筑的CHP技术;新型集成/混合/联合能源系统,如智能热电网中的多燃料生物CHP。 (3)生物质冷热电联产(CCHP):采用低成本载体提高经济效益;低成本废热发电和制冷的新技术路线;为住宅建筑提供经济有效的供暖和制冷分配。 (4)排放:开发新的或优化现有CCHP降低排放的主要和次要措施,以减少NOx、SOx和颗粒物;开发经济有效的测量和诊断技术。 2、中大型热电冷联产(CHCP) (1)通过灵活性促进能源系统脱碳:改进CHCP性能提高灵活性;灵活的CHCP用于发电、供热和制冷;生物质燃烧混合系统和生物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2)数字化和先进运行:中型CHCP(1-20 MW)的智能运行和全自动控制;将供热厂升级为热电联产;先进的排放和空气污染控制。 (3)低质燃料和循环经济:灵活的固体和液体生物燃料处理、储存和供料;循环经济和固体残留物管理。 3、大型化石燃料电厂和生物炼制能源岛的转型 (1)大型化石燃料电厂转型:发电厂全面改造;灵活高效运营。 (2)用于加热和发电的生物精炼厂残渣加工:将生物精炼厂残留物提纯为能源载体以及用于加热和发电;通过一次生物精炼工艺改善残留物质量。 (3)生物炼制能源岛的系统和工厂设计:将现有的发电厂和CHP整合到生物精炼和更大的工业环境中;通过一次生物精炼工艺改善残留物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