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是全球范围内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HIV是一种以免疫系统为攻击目标的逆转录病毒,1981年在美国被首次发现。人体一旦感染HIV,如果不加干预,体内CD4+ T细胞数目会逐渐减少,免疫系统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最终会发展为艾滋病(AIDS)。
在HIV感染过程中,CD4+ T细胞是HIV攻击的主要靶细胞,而CD8+ T细胞是发挥抗病毒作用的主要细胞。已知CD4+T细胞数量的减少和CD8+ T细胞功能的紊乱在AIDS进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T细胞由许多高度特化的具有不同免疫功能的亚群组成,HIV感染后不同亚群分别产生怎样的变化值得深入探究。
近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福生院士团队与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生命科学学院白凡教授团队合作,在 Cell Discovery 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Global transcript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T cells in individuals with chronic HIV-1 infection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采用单细胞多组学技术和流式细胞荧光分选技术,全面分析了慢性HIV感染期间T细胞亚群的免疫学特征和变化。
该研究分别富集了来自4名健康个体(HD组)和 14名慢性 HIV感染者外周血中的CD4+ T和CD8+ T 细胞,慢性HIV感染者包括 9个来自未经治疗的HIV感染者的样本(TP组)和8个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样本(ART组),其中3名感染者提供了ART治疗前后匹配的样本(图1)。结合单细胞转录组以及免疫组学数据,研究人员深度解析了HIV感染和ART治疗后T细胞的细胞组成和功能状态的动态变化。
该研究分别富集了来自4名健康个体(HD组)和 14名慢性 HIV感染者外周血中的CD4+ T和CD8+ T 细胞,慢性HIV感染者包括 9个来自未经治疗的HIV感染者的样本(TP组)和8个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样本(ART组),其中3名感染者提供了ART治疗前后匹配的样本(图1)。结合单细胞转录组以及免疫组学数据,研究人员深度解析了HIV感染和ART治疗后T细胞的细胞组成和功能状态的动态变化。
研究者利用基于T细胞组成的层次聚类方法,将样本分成对应不同临床结果的三组(图3)。值得注意的是,ART治疗后的HIV感染者被分成了免疫响应良好和不良的两组。通过进一步扩大ART治疗队列发现,CD4+ Effector-GNLY和CD8+ Effector-GNLY细胞的比例同HIV感染者ART治疗后较差的免疫重建状态相关。
该研究深度解析了慢性HIV感染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组成和状态的动态变化及ART治疗的影响,为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慢性HIV感染期间的免疫反应,启发新的治疗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