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报道光热驱动Au-CeO2微马达构建光催化-光热协同抗菌系统》

  • 来源专题:关键原材料知识服务平台
  • 编译者: 费鹏飞
  • 发布时间:2025-05-23
  • 4月16日,上海师范大学在《Small》上发表题为“Photothermal-propelled Au-CeO2 micromotors for synergistic photocatalytic-photothermal antibacterial systems”的论文,报道光热驱动Au-CeO2微马达构建光催化-光热协同抗菌系统。

    针对太阳能高效利用的挑战,研究人员基于Au-CeO2微马达,通过光热驱动将光能转化为热能实现原位可控运动,成功构建了光催化-光热协同抗菌体系。通过选择性在Au纳米棒(NRs)表面生长CeO2纳米颗粒,实现Au暴露比例的可控调节。CeO2与Au NRs的强相互作用增强了可见光捕获与光生电荷分离效率。其中,非对称棒棒糖状L-Au-CeO2(高Au暴露比)的自诱导热泳力强于对称核壳结构CS-Au-CeO2及哑铃状D-Au-CeO2,产生更大的局部温度梯度,实现更高运动速度(≈25 μm/s)与方向性,促进其与大肠杆菌的接触,提升协同抗菌性能(灭菌率>99.9%)。该光热驱动微马达在生物医学与环境微生物控制领域展现巨大潜力。

  • 原文来源: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smll.202501465
相关报告
  • 《清华大学报道Au-CeO2光子-声子协同甲烷氧化制备C2+》

    • 来源专题:关键原材料知识服务平台
    • 编译者:费鹏飞
    • 发布时间:2025-04-11
    • 8月30日,清华大学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题为“Selective oxidation of methane to C2+ products over Au-CeO2 by photon-phonon co-driven catalysis”的论文,报道Au-CeO2光子-声子协同甲烷氧化制备C2+。 在温和反应条件下直接将甲烷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甲烷的惰性和产物具有高反应活性,导致温和条件的甲烷催化转化仍具有非常大的困难与挑战。 有鉴于此,科研人员使用可见光活性的Au-CeO2催化剂,实现了光子-声子(photon-phonon)共同驱动的催化反应过程实现甲烷直接氧化偶联,优化后的反应条件得到创纪录的乙烷产量(755 μmolh-1)和选择性(93 %),在365 nm的表观量子效率达到12%。 光催化剂的活性能够保持120 h,没有明显的性能衰减。将催化剂在比较高的温度预处理,能够引入氧空穴,改善氧的吸附与活化。 Au作为空穴受体,有助于催化剂的电荷分离,避免产物过度氧化,促进C-C偶联反应。通过这些策略增强光子的利用效率和产物的产量。
  • 《东京大学报道钼-钐协同催化氨气合成反应》

    • 来源专题:关键原材料知识服务平台
    • 编译者:费鹏飞
    • 发布时间:2025-06-23
    • 6月3日,东京大学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发表题为“Cooperative Ammonia Formation Catalyzed by Molybdenum and Samarium Complexes”的论文,报道了钼-钐协同催化氨气合成反应。 研究人员合成并表征了一系列带有环戊二烯基-酰胺螯合配体的新型钐配合物(通过X射线衍射解析结构)。这些配合物可作为高效的质子耦合电子转移(PCET)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显著提升钼催化氮气合成氨的效率。在该反应体系中,钐配合物可循环使用超过300次,并使氨生成速率较无钐配合物体系提高7倍。实验数据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钐配合物经质子化还原生成二价钐活性物种,通过PCET机制从终端质子源和还原剂向钼催化剂传递质子与电子。本研究首次实现了可循环300次的钐配合物催化剂在钼催化固氮体系中的成功应用,为质子-电子协同转移提供了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