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油价被看涨 但仍存不确定性》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21-01-05
  • 2020年,受新冠疫情、世界经济衰退、原油供需失衡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一度暴跌,后缓慢回升,呈V型走势。展望2021年,市场普遍看涨油价,但认为仍存在不确定性。2020年3月,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与以俄罗斯为首的非欧佩克产油国未能就原油限产政策达成新的协议,沙特阿拉伯宣布大幅下调官方石油价格并自4月起提高产量,国际油价出现恐慌性暴跌,3月9日创下自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最大单日跌幅。2020年下半年,随着国际原油市场供应端收紧,越来越多国家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启动复工复产,原油需求回暖,国际油价缓慢上涨。埃及石油总公司前董事长、国际能源专家迈扎特·优素福接受采访时表示,2020年是原油市场动荡的一年,油价在春季跌至低点,之后几个月的供过于求导致储油成本飙升,许多小型企业破产。他认为,2021年全球能否控制住疫情将对原油市场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疫情再度蔓延可能给第一季度原油市场带来负面影响,但受疫苗广泛接种等因素推动,全球石油需求或将在第二季度恢复增长。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阿明·纳赛尔也表示乐观。他说,已有一些国家的经济和石油需求显现复苏,预计油价会在2021年下半年反弹。总部位于伦敦的能源行业分析机构CMarkits首席执行官优素福·沙马里撰文认为,随着全球范围内启动疫苗接种,不少贸易商预计2021年石油需求将增加,石油市场普遍存在看涨情绪。不过,有分析认为,今年需求端的不确定性仍将笼罩原油市场。优素福·沙马里表示,目前油价变动的最大风险是需求再次放缓和供应相应增加,而欧洲多国为应对疫情采取的新一轮“封锁”措施,令市场加剧了对复苏乐观情绪来得太早的担忧。总部位于巴黎的国际能源署表示,2021年上半年原油供需有望基本保持平衡,但同时预计,如果欧佩克计划持续增产,现有库存积压或将持续至2021年年底,这将成为市场动荡的一大因素。

相关报告
  • 《全球原油市场供给增长不确定性加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5-13
    • 2019年,全球油气地缘风险持续发酵,全球原油市场供给增长不确定性或将持续加强。 回顾2018年,伊核问题成为全球原油市场上地缘风险的焦点,也是推动国际油价当年“大起大落”的重要因素。其中,2018年5月,美国政府宣布将退出伊核协议,并重启因该协议而豁免的对伊制裁,大幅增加了全球原油市场供应偏紧的预期,也支撑了国际原油价格震荡走高并在10月份达到80美元/桶以上的全年高点;而在11月5日正式实施的美国对伊朗能源和银行业制裁中,美国政府提出对包括我国在内的8个主要国家进行进口伊朗原油豁免,在2019年5月初前保留了超过90%的伊朗原油出口份额,并直接引发国际油价在2018年最后两个月大幅下跌。 随着首轮伊朗原油出口豁免6个月期限的临近,美伊两国围绕伊核问题的贸易博弈,仍将成为影响2019年全球原油市场供给的重大不确定因素。 根据伍德麦肯兹公司对首轮豁免期结束后伊朗原油出口前景及其国内产量的情景假设,在基准情景下,美国可能维持或小幅下调现有进口伊朗原油豁免国家的数量及进口量,预计伊朗仍将维持约100万桶/日的原油和25万桶/日的凝析油出口规模,其国内原油将维持270-290万桶/日产量的规模;在乐观情景下,美国可能进一步扩大进口伊朗原油豁免国家的数量,预计伊朗将实现超过100万桶/日的原油出口规模,其国内原油将超过300万桶/日产量规模;而在极端情景下,美国将彻底禁止伊朗原油对外出口,预计伊朗国内原油产量也将大幅降低,降至170万桶/日,将对全球原油市场供给冲击较大,也将对包括OPEC和俄罗斯等在内的其他产油国短期内大幅提升产量弥补供应缺口带来严峻考验。 此外,一旦能源制裁引发伊朗及其周边的地缘冲突甚至区域战争,必将深远影响整个中东地区以及全球原油市场,造成供给短缺并大幅推高国际油价。 除伊朗外,委内瑞拉政局动荡也可能对全球原油市场供给产生一定影响。2019年1月,美国宣布对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实施制裁,包括冻结该国原油出口收益、限制其稀释剂等生产原料获取等。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委内瑞拉原油出口接近120万桶/日,主要流向为美国、亚洲和欧洲。其中,出口美国原油量约65万桶/日,出口亚洲地区中国和印度原油量分别为40万桶/日和25万桶/日,出口欧洲原油量2.5万桶/日。如果制裁长期持续或进一步加强,委内瑞拉原油生产将面临维修资金短缺、熟练技工外流、稀释剂等原材料缺乏、境外合作公司债务索赔等问题,同样将加剧全球原油市场供需的紧平衡态势。 美国页岩油产量或将维持增长 自2011年起,美国页岩油生产在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均获得较大突破,产量持续增长,成为直接影响全球原油市场供给和国际油价波动走势的重要因素;而从技术创新和管理运营两个层面的发展趋势看,美国页岩油近中期大概率维持增长态势。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报告,2019年3月美国七大页岩油产区原油产量将大幅增长至839.8万桶/日,其中,横跨德克萨斯州西部和新墨西哥州东南部的二叠盆地页岩油产量将创纪录的突破400万桶/日。 除技术和管理创新因素外,2019年美国页岩油产量预期增长有两项重要原因。 一是部分页岩油主力产区外输管道陆续建成投产,引导产区原油价格与沿海交易价格差值逐步降低。 从发展历程上看,部分主力页岩区带原油管道外输能力不足曾对页岩油产量持续增长制约较大。以二叠盆地为例,2018年初其原油管道外输能力约为340万桶/日,已基本处于饱和运行水平;随着二叠盆地页岩油产量的新一轮提升,进入2018年第二季度后,管道外输运力“吃紧”,相关生产企业不得不通过卡车等较高成本运输工具将产出页岩油输出,导致米德兰等区域内页岩油交易价格与沿海地区原油交易价格形成了高达10美元/桶的折价。 2019年,随着上半年Sunrise管道和下半年EPIC、Cactus二号线、Magellan等外输管道的加快建设,二叠盆地页岩油管道外输能力将大幅提升,有助于缩小与沿海原油交易价格的折价至5美元/桶以下,同样有利于提升页岩油生产商加大产量的积极性。 二是工程服务费用走低有助于页岩油生产商降低生产成本。 2018年后两个月,随着国际油价再度出现急剧下跌态势,美国页岩油开发中的工程服务费也出现下降,且这一趋势在2019年一季度得以延续,也将降低页岩油生产的单桶原油完全成本,客观上有利于支撑产量的增长。 但美国页岩油产量近中期增长也存在不确定性。由于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多为独立石油公司,实施完全市场化的开发方式,因此生产活动对国际油价波动较为敏感。 在极端情况下,如果页岩油产量持续大幅增长引发与OPEC、俄罗斯等传统原油生产主体间的市场份额博弈,将引发全球原油供给过剩并导致国际油价大幅下跌至美国页岩油生产平衡价格以下,美国页岩油产量则将在短期内大幅降低,进而引发全球原油供给市场的大幅波动。 欧佩克减产政策“骑虎难下” 2017年至今,欧佩克组织联合部分产油国实施“限产保价”政策,成为支撑国际油价回归平稳乃至阶段性上升的基石。根据欧佩克组织最新发布报告显示,该组织已连续两月创两年内最大减产规模,特别是沙特减产幅度领先各国,比规定配额多减产约50万桶/日。 从发展态势看,大部分研究机构普遍认为2019-2020年间,欧佩克组织为维持国际原油价格在相对较高区间有序波动,仍将保持现有的原油出口政策,包括减产规模及时限等。 首先,在其与俄罗斯等其他产油国减产份额和时限不变的前提下,现有120万桶/日的减产量很有可能被美国页岩油增产量所抵消,一方面,欧佩克等传统产油国苦苦压产保价;另一方面,美国页岩油产量则持续增长,不断扩张原油市场份额,并对国际油价走势产生下行压力。 其次,如果欧佩克组织和俄罗斯等产油国不能坚持现有减产协议,降低减产规模或缩短减产期限等,将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原油市场供给增长预期,也将对国际油价产生下行压力。 再次,如果未来近中期美国页岩油产量大幅增长或俄罗斯等其他产油国拒绝持续减产,欧佩克组织或将被迫放弃“协议稳产”,并将原油出口策略由“在相对较高的价格区间内通过稳定原油供给获取收益”转向“在相对较低的价格区间内通过加大原油供给获取收益”,即重启2015-2016年间曾执行过的低价争夺市场份额的“零和博弈”模式,将使国际原油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也可能导致国际油价出现新一轮的大幅下跌。 巴西原油产量有望重归增势 巴西原油储产量均较为丰富,根据其官方估算,该区域原油储量规模至少为500亿桶;美国能源信息署也曾预测,至2035年,巴西原油产量可能占全球供给总量的三分之一。 2018年,巴西原油产量约258万桶/日,较2017年略有下降。一方面,该国坎波斯盆地部分老油田进入产量递减期,对该国全年原油产量增长影响较大;另一方面,2018年有4个新的海上浮式原油生产储卸装置(FPSO)的投产,推动位于桑托斯盆地等油田产量增长约20万桶/日,部分弥补了坎波斯盆地部分老油田的产量递减。 2019年,预计巴西原油产量将重归增长态势,产量将较2018年增长约26万桶/日,资源主要来自深水盐下。产能规模的扩大是推动该国2019年原油产量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另外4个新建海上浮式原油生产储卸装置在布兹奥兹、卢拉和卢拉北等海上油田的投产,巴西国内原油生产加工能力持续提升。 此外,随着国际石油公司深度参与巴西国内原油开发,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深水盐下原油开发项目管理经验的丰富也将提升其开发效率,包括部分新的深水项目建产期由早先的平均18个月缩短到2018年平均11个月等。 但巴西原油产量增长也存有隐患。 首先,天然气外输能力不足或将影响深水盐下原油产量大幅增长。由于盐下原油开发会产生规模较大的天然气,部分项目须配套天然气外输管道。随着新增浮式原油生产储卸装置的投产,盐下原油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天然气将对现有Rota一期和二期外输管道产生较大压力。 因此,在2021年Rota三期外输管道项目投产前,天然气外输能力不足极有可能对布兹奥兹和卢拉等海上油田原油产量持续提升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项目设备维护或将影响原油产量增长。浮式原油生产储卸装置的大量使用,增加了海上原油开发项目设备维护的时间,同样将对原油产量增长带来一定影响。 伍德麦肯兹公司即预测,2019年项目设备维护将影响巴西原油产量约4万桶/日。再次,坎波斯盆地部分老油田产量下降趋势仍将持续。根据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统计,2018年前九个月,坎波斯盆地原油产量较2017年同期下降约15%。 为获得资金和技术提高此类油田的采收率水平,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已将其小部分股份出售给具有领先技术和资金的国际石油公司,但估计增产效果在2020年前难以实现。 最后,巴西新政府的对外油气合作政策也将给该国原油产量增长带来较大不确定性。巴西新总统博尔索纳罗上任后,计划对能源行业进行改革,特别提出要对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目前推行的盐下原油开发共享机制进行审查。 巴西于2016年2月通过了放开海上石油勘探权法案,允许除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以外的国际石油公司对巴西海上盐下油田实施勘探开发。 根据该法案,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不再被强制持有固定股份,可在每次拍卖中自由选择保留股份或成为作业者,这也为该国带来创纪录的特许经营使用费以及汇报丰厚的产量分成合同。 但博尔索纳罗认为,原油对巴西具有战略意义,应交由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掌握。因此,未来该国对外油气合作政策存在发生重大转变的可能,或将严重影响原油产量增长。
  • 《2020年3D打印趋势:可持续性、规模化和不确定性》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19-12-13
    • Materialise近日发布了2020年定义行业的主题和趋势和展望。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有三十年3D打印基础的企业,是如何看待行业未来的。 1、使3D打印更具可持续性 跨国公司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责任。3D打印行业也同样需要考虑技术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这意味着,当我们开发新的产品和技术来帮助客户创造有意义的应用时,可持续性需要成为首要的考虑因素。 从社会和环境的角度来看,3D打印已经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更加可持续的生产方式。3D打印通过分布式生产让更多地区的人们受益,通过个性化护理改善人们的健康和福祉,并使更好的工作条件成为可能。同时,3D打印还可以通过大规模定制和优化的物流来减少生产流程中的浪费。因此,许多人将3D打印视为帮助企业可持续经营的积极力量。但这还远远不够。 “3D打印可以并且需要做更多的事情,通过创新的方式来减少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创始人兼CEO Fried Vancraen说,“我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导者认识到这一点,并制定了减少能源消耗、增加回收粉末的使用量以及创建面向未来的工作场所的倡议。” 展望未来,我们面临的问题并不是“3D打印是不是一种更具可持续性的制造技术?”,而是“我们怎样做才能使3D打印更具可持续性?” 2、不确定性带来的机会 面对不确定的经济形势,制造企业,尤其是那些对需求波动更为敏感的行业,将更专注于降低成本和规避风险。在2000年代末期的经济危机期间,3D打印行业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因为当时它主要是一种原型制造技术。随着企业削减研发投入,对原型制造的需求也降低了。 “今天的情况有所不同。”副总裁兼制造部总经理Jurgen Laudus说,“ 3D打印不再仅仅是原型制造,它已经成为制造终端产品的补充性技术。同时,3D打印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并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信任。如今,更多的企业通过3D打印在设计和制造上获得了优势。因此,在经济形势不确定的时期,3D打印不再代表成本和风险,而是机会。” 与传统制造技术相比,3D打印并不依赖规模效应,它只需要很少的启动资金。按需生产意味着对库存的需求降低,而本地化生产可以减少关税波动带来的影响。 由于我们面临着不确定的经济形势,相信更多的制造企业将把3D打印作为降低成本和规避风险的工具。 3、为人工智能在增材制造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数据就是力量。随着3D打印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更多的传感器被用来更好地监测3D打印流程,我们正在收集比以往更多的数据。 但是,能够收集数据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让数据帮助决策。 人工智能是一种功能极其强大的工具,可用于处理大量数据并从中获得帮助决策的深入见解。但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不仅仅是大量数据,还有对3D打印流程的深入理解。 “如今,已经有人工智能推进3D打印的案例。”副总裁兼软件部总经理Stefaan Motte说,“但是,在增材制造可以真正应用人工智能之前,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定义3D打印流程的诸多参数和算法。这需要我们在研究、创新和跨行业合作上持续投入。” 只有真正了解3D打印流程,并从数据中找到使其变得更快速、更稳定、更可预测的办法,我们才能真正释放人工智能在增材制造中的全部潜力。 4、全新的创新氛围 近年来,3D打印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进步:更快的打印机、更多新材料和更多后处理选择。现在,我们看到所有这些进步汇集起来,形成了令人振奋的创新氛围。 “对于3D打印行业来说,这是个好消息。”创新总监Kristel Van den Bergh说,“这些进步不仅让我们可以通过改进生产流程来增强现有的应用,而且还激发了以前无法想象或实现的全新应用的开发。”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用于大规模定制的新型TPU材料。在之前的几年中,我们虽然可以使用TPU进行打印,但是打印流程非常不稳定,因此很难将其规模化。现在,HP的MJF打印机、巴斯夫的新型TPU材料以及Materialise在工艺和设计方面的知识可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建鞋子、运动装备和安全设备等新应用,并将其付诸规模化生产。 3D打印机、软件和材料的进步正在创造绝佳的机遇。在之前的几年中,消费者可能并不了解或关心他们选择的产品背后的制造过程。现在,他们对性能、美观度的要求日益提升,对个性化过程的参与更加积极。3D打印是实现这一切的理想方式。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能享受到之前从未想象过的产品。 5、投资自动化后处理 随着企业扩大3D打印的规模,他们将越来越依赖自动化。但扩张的潜力受到后处理的限制,尤其是在当前后处理主要依靠人工操作的情况下。通过简单地增加人员来扩大规模会导致成本和不确定性增加,并且不能保证可靠性。如果要扩大生产规模,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动化后处理。 在大规模定制的情况下尤其如此。对于个性化的鞋子,不同的客户可能需要不同的颜色,这会使流程变得更加复杂。而且,我们当前所说的“大规模定制”其总产量仍然是很低的。 “我们相信现在是开始自动化后处理的时候了。”CTO Bart Van der Schueren说,“在Materialise,我们一直在大力投资这些流程。我们最近的一个案例是将医疗3D打印中的整条清洁生产线进行了自动化,以确保达到最高的质量标准。” 幸运的是,工业4.0以及它带来的更强大的自动化能力,正在创造全新的方式来自动化后处理流程。这需要时间、精力和更多的投资,并且只有在3D打印规模扩大后,这些投资才能获得回报。但这个回报是确信的,因此从当下就开始对自动化后处理进行投资至关重要。 2020年的3D打印 如果只能带着一个词进入2020年,那这个词就是‘可持续性’。对可持续性的关注不仅仅在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尽管未来的经济形势充满不确定性,但3D打印通过生产终端产品、开发新应用、应用自动化后处理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企业达成财务上的可持续性提供了机遇。这些趋势将在2020年定义我们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