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之光更加闪耀——致敬科技星空的璀璨群星》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zhoujie
  • 发布时间:2019-08-07
  • 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

    新华社记者温竞华、张泉

    他们不断进取、谋求超越,打造出一张张闪亮的“国家名片”;他们忠于理想、勇于创新,在世界前端的科研领域里探索中国答案;他们淡泊名利、执着坚守,甘做科技教育路上的“点灯人”……

    这些中国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用责任、毅力与担当,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创新奉献的故事,彰显出科学家精神的蓬勃力量。

    不断超越,让世界见证“中国速度”

    时速300公里动车组让我国铁路客运装备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CRH380A动车组创造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跑出了时速350公里的世界高铁最高运营速度……

    进入高铁装备行业十余年,她主持研发的一代代高速列车,用一个个惊人的数字刷新着世界对中国技术和中国速度的认知,为全球高铁运营树立了新的标杆。

    她是我国高铁装备行业唯一的女总工程师,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梁建英,高高的个子、眉宇间的英气,让她在一众须眉中也分毫不让。

    是什么让梁建英不肯停歇,不断超越?“广袤的国土、巨大的客流量、复杂的地貌、国家的支持,你不做到世界最好,对不起这个国家和时代。”她这样说。

    创新之路并非坦途。

    “复兴号”在全国各地进行线路试验的一年半时间里,梁建英研发团队保持着这样的习惯:凌晨4点开始整备,白天跟车试验十余个小时,晚上整理当天试验数据、制定第二天的试验方案,每天休息时间不超过5小时。

    最热的时候,车厢里高达四五十摄氏度;最冷的时候,试验现场仅有零下二十多摄氏度。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历经四年多的艰苦攻关,整车阻力降低12%,噪音降低4至6分贝,平稳性指标达到优级……2017年,全面优化的“复兴号”动车组问世。

    步履不停,再攀高峰。如今,梁建英团队又投入到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的攻关。“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高速列车将飞驰在世界的最前沿。”她对未来充满信心。

    忠于理想,以勇于担当踏实创新之路

    作为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实现了核电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的跨越。

    核电安全至关重要,稍有差池便是“一失万无”。提高安全性是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自研发伊始就定下的首要目标,他带领团队创造性地提出“能动和非能动结合”的安全系统、双层安全壳等技术,为核电站打造多重保险。

    然而,由于这一方案的工程量较大,在研讨会上,技术专家们担心工期不能按时完成,更倾向于保守设计。就在方案即将被否之时,邢继郑重地念出了那段早已准备好的发言:

    “建设完全自主的核电站,是三代核电人的梦想,它应该有更高的目标,而且这个目标,我们有信心去实现它。”

    抗震是核安全研究中的重要一环。邢继团队将“华龙一号”抗震能力目标设定为0.3G,是世界最高级别。起初项目计划采用进口的应急柴油机配电柜,但最终国外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却没能达到抗震要求。

    突如其来的变故没有让邢继团队降低对抗震能力的要求,他们转而与国内的核工业企业联合攻关,制造出了符合要求的国产配电柜。

    如今,中核集团在建的海内外四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是全球少有按照进度计划建设的三代压水堆核电项目,有望打破国际核电领域“首堆必拖”的魔咒。

    在智能产业领域,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陈云霁也在为建立以中国技术为主导的、开放共赢的产业新生态而挑战创新。

    这个“80后”带领团队研制出国际首个深度学习处理器芯片,为其取名为“寒武纪”,用地球生命大爆发的时代寓意人工智能的未来。

    一副细框眼镜背后藏着天马行空的想法。陈云霁曾在论文中将深度学习处理器体系结构命名为“DianNao”,在国际会议上,外国同行总被这个名字折磨得“舌头打架”。“但这对他们来说更具魅力,因为之前没有中文发音的结构。”他说。

    得益于他的技术创新,寒武纪智能处理的能效达传统芯片的近百倍,能在手机上实时、高效、节能地实现机器视觉、自然语言理解、图像搜索等关键智能应用,目前已经应用在华为Mate10、荣耀V10和P20等数千万台手机中。

    2016年,寒武纪被世界互联网大会评为全球十五项“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之一。

    甘于奉献,用科技之光照亮学子心田

    从青春飞扬到鹤发银丝,50年来,他始终坚守一方讲台。

    在他教过的万余名学生眼中,他是从不缺席的“劳模”教授。

    如今他年过八旬,站上讲台依旧意气风发。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值传热学专家、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陶文铨,他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航天、能源和化工等领域。

    既“不能耽误学生的一堂课”,又要做科研、推动研究成果落地,陶文铨像挤海绵一样挤时间,上午9点投入工作,凌晨3点学生还能收到他的邮件。

    讲过无数遍的数值传热学课程,陶教授每次都设法引入新内容,从本科生到博士生,都大呼他的课“有料”。上大课的教室有364个座位,还是有学生“买站票”,他便买了20个小马扎,课前在教室里摆好。

    甘为人梯,桃李满园。他指导过的学生中,已涌现出中国科学院院士、相关人才计划等多位国家栋梁和优秀人才。还有更多的学生受他影响,扎根西部,服务地方。

    有人坚守讲台传道授业,有人走出教室躬身科普。2015年,一座农村中学科技馆在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寻乌中学落地,物理老师黄才发兼任起“馆长”,把这份义务工作当成事业般干得起劲。

    光是体验展品还不够,机器人组装比赛、无人机试飞体验等活动层出不穷,大大丰富了这些乡村学生的课后时光。

    孩子们的眼睛亮了。这个当时还在跟贫困斗争的小县城,有什么在悄悄改变着。

    打开科学之门,播下梦想的种子。寻乌中学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物理学习热潮,各类竞赛成绩多点开花,毕业生接连考取北大清华,到更高的学府逐梦。

    科技馆不仅造福了寻乌中学的学生,黄才发还把它送到更偏远的村小。田间地头,汽车难走,他就骑一两个小时摩托车,背着驮着也要把展品带去。

    他说:“我自己是农村娃,我深深理解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和渴望,我愿当一座让他们通往科技殿堂的桥梁。”

  • 原文来源: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9/8/429083.shtm
相关报告
  • 《蓄力十二年 开创新纪元 SNEC“协鑫之夜”闪耀绽放》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wukan
    • 发布时间:2018-05-29
    • 摘要:5月27日晚,2018国际太阳能产业及光伏工程(上海)展览会暨论坛开幕当天,“协鑫之夜”欢迎宴会在上海绚丽绽放。 5月27日晚,2018国际太阳能产业及光伏工程(上海)展览会暨论坛开幕当天,“协鑫之夜”欢迎宴会在上海绚丽绽放。来自全球各地行业协会、协鑫集团以及行业专家、客户代表、合作伙伴、媒体代表500余人,聚首在美丽的黄埔江畔,畅叙友情、共话发展,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光伏事业凝智聚力。 前国务院参事、SNEC大会主席石定寰先生受邀致辞。他表示,在SNEC这样面向世界的国际光伏大会中,汇聚了全球顶级优质供应商,大家就政策环境、产业升级、技术合作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以全球视角发出有力的行业声音,洞见光伏产业未来。大家携手同心,致力于让光伏成为未来的主要能源。 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向光临晚宴的新老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朱共山表示,十二年来,协鑫与中国光伏行业一路同行,推动和见证了中国光伏从追随式创新到自主研发突破、从边缘位置跻身行业主流舞台、从依靠政策扶持到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协鑫与行业同仁一起用责任托举起了中国光伏的今天,共同在全球能源转型进程中抒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朱共山表示,站在光伏产业新起点上重新审视,它依然有着无限的空间,蓄力十二年,从头再出发。 在本次晚宴上,协鑫集成隆重举行“鑫科技,新价值”超高效300W+系列新品发布会,4款MBB新品多单晶高效组件正式亮相,并同期发布了公司多单晶并举、海内外并重的市场战略规划。协鑫集成总裁罗鑫表示,科技进步促使光伏发电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产品趋向多单晶新技术同步发展。多晶黑硅PERC、单晶PERC、N型单晶等新型技术和差异化产品占比逐年提升,显示了技术革新驱动力和行业发展的活力。 罗鑫表示,协鑫集成为全球各种应用环境提供高效产品,通过布局高效电池,打造MBB高效电池组件、高效单晶、双面双玻等产品,满足中国领跑者及海外应用市场需求;通过开发模块化系统集成包,满足客户定制化产品需求。同时,协鑫集成将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计划,立足新兴市场,通过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依托产业园模式建设,降低贸易壁垒,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应用。 星光璀璨的“协鑫之夜”,上海绿色能源创新中心第一届理事会正式成立,并现场颁发理事聘书。前国务院参事、SNEC大会主席石定寰当选为理事长,朱共山当选为副理事长。同时,墨西哥太阳能展会正式启动,该展会将成为中国光伏企业打开墨西哥市场的重要窗口。 记者还了解到,在本次SNEC展会上,协鑫黑科技首次联袂亮相。全球独家FBR+CCz革命性新技术、“鑫高效”单多晶组件、“鑫扶贫”等五大亮点令人期待,再次体现协鑫以改变能源供给为己任、“把绿色能源带进生活”的理念。
  • 《英国石油公司在石油行业的阴霾中闪耀》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0-02-05
    • 英国石油(BP Plc)第四季度利润超出分析师预期,该公司略微提高股息,扭转了大石油公司原本黯淡的季度趋势。在即将退休的首席执行官鲍勃达德利(BobDudley)的最后一组业绩中,这家总部位于伦敦的公司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些喘息的机会,他们除了从英国石油的同行那里得到坏消息外,什么也没有得到。上周,由于宏观经济疲软,荷兰皇家壳牌公司放慢了股票回购的步伐,而埃克森美孚公司和雪佛龙公司则未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达德利在周二的一份声明中说:"BP表现良好,运营安全可靠。"这一切都支持了我们长期向股东分配不断增长的承诺。该公司涨幅高达4%,为9月份以来最大涨幅。伦敦股市上午8点13分上涨2.8%,收于465.4便士。调整后的当季净利润为25.7亿美元,甚至超过了分析师的最高预期。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利润为34.8亿美元。该公司在此期间的股息将上涨2.4%,至每股10.5美分。随着维护季节的结束,该季度的产量增加,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2.7%,达到每天378.1万桶石油当量,其中包括战略合作伙伴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 PJSC)的桶贡献。彭博情报分析师威尔·哈雷斯说:"BP的上游表现稳健。"与某些同行相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下游的弹性和石化风险较低。可持续股息。上季度,首席财务官布赖恩·吉尔瓦里(Brian Gilvary)表示,提高股息"为时尚早",导致股价下跌近4%。第二天,该公司发表声明说,尚未就付款的未来作出决定。大石油公司提供了丰厚的回报,但分析师们开始质疑这些支出的承受能力,因为债务水平高,市场波动,投资者压力,投资于清洁能源。BP的杠杆率——衡量债务与股本的指标——仍高于2019年底30%的目标。英国石油公司正在通过出售不需要的资产来减轻债务负担。Gilvary在声明中说,自2019年初以来,该公司已宣布94亿美元的交易,计划到今年年底总销售额达到100亿美元,到2021年年中再增加50亿美元。该公司还严格控制资本支出,全年总开支为152亿美元,处于预测区间的底端。在接受彭博电视台采访时,吉尔瓦里承诺今年将"对资产负债表进行重大去杠杆化"。他说,英国石油迄今只从2019年撤资中获得约四分之一的收益,因此,获得剩余资金将加速今年偿还债务。"我们非常有信心,今天的股息是可持续的。与壳牌的情况一样,英国石油也从内部交易员中获得了不错的冲击。Gilvary说:"2019年可能是过去十年中我们在石油交易和天然气交易中看到的最强劲的一年。伯纳德·鲁尼周三接任英国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2010年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Deepwater Horizon)灾难造成11人死亡,并造成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海上漏油事件,达德利因将英国石油公司从崩溃边缘拯救出来而备受赞誉。他的离开是后卫更大范围的改变的一部分,吉尔瓦里在6月30日退休前将这个角色交给了穆雷·奥钦克洛斯。鲁尼的任务将是让投资者和广大公众相信,英国石油公司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得不够。上周,英国教会养老金委员会推出了一个被动指数,其中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与《巴黎气候变化协议》的目标保持一致。壳牌和总部位于马德里的雷普索尔(Repsol)创造了该指数。英国石油公司及其美国同行没有这样做。鲁尼定于2月12日概述他对公司的雄心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