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丽公司扩大其在欧洲大丝束碳纤维的生产能力》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4-10
  • 日本东丽株式会社已决定扩大其美国子公司Zoltek Companies(位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匈牙利工厂的大丝束碳纤维生产能力。随着这一扩张,Nyergesújfalu工厂的产能将从10,000吨增加到15,000吨。整个项目投资超过1.3亿美元,生产将于2020年初启动。Zoltek目前也正在改进设备,将其墨西哥工厂的产能从每年5,000吨提高到每年10,000吨。

    最近几年对大丝束碳纤维(碳纤维具有超过40,000根丝或纤维)的需求正在迅速扩大,主要用于工业领域,如汽车、轨道交通、风电叶片、能源建筑和体育用品等。碳纤维是一种相对廉价的产品,可以满足工业应用(如风力涡轮机叶片和树脂复合材料增强材料)所需的特性。

    作为Zoltek大丝束碳纤维的主要应用,在南美洲以及亚洲,特别是中国和印度对风能涡轮叶片的需求不断扩大。此外,由于涡轮机的大型化,预计大丝束碳纤维的需求将增加,这可能导致公司的进一步扩张。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166569
相关报告
  • 《国内首个“黑黄金”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开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1-01-12
    • 中国石化1月5日宣布,其旗下上海石化“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这是国内首家突破被称为“黑黄金”的48K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化技术的企业,标志着我国大丝束碳纤维从研发试产成功走上规模化生产之路。   据中国石化介绍,在国内碳纤维行业,小丝束碳纤维每束碳纤维基本处于0.1万根—1.2万根之间,大丝束碳纤维每束碳纤维根数大于4.8万根(简称48K)。48K大丝束的最大优势,就是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可大幅度提高碳纤维单线产能和质量性能。   上海石化研发试产的大丝束碳纤维,破炉而出时一身黑亮,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新型纤维材料。其力学性能优异,比重不到钢的1/4,强度却是钢的7至9倍,且具有耐腐蚀特性,被称为“新材料之王”,也被称为“黑黄金”,可广泛应用于飞机部件、轨道交通原材料、车身制造等。   该项目包括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2.4万吨/年原丝等,总投资35亿元,是上海市重大产业项目,计划至2024年全部完成。项目采用自主开发的一步法聚丙烯腈基先进生产工艺路线,投产后将有望改变我国大丝束碳纤维全部依赖进口、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有力推动国产碳纤维产业发展,助力中国制造。   据悉,碳纤维技术有着森严的技术壁垒,迄今为止只有日本、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拥有并掌握。上海石化联合中国石化上海石化院、上海工程公司以及复旦大学等1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进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于2018年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试制出48K大丝束碳纤维,并贯通工艺全流程。截至2020年,上海石化共获得碳纤维相关专利165项。经过十余年努力,我国碳纤维实现了从12K到48K的重大突破,成功实现研发生产技术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 《中国造碳纤维突破大丝束瓶颈》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7-25
    • 据中国石化最新消息,其旗下上海石化十年磨一剑,成功开发出48K大丝束碳纤维的聚合、纺丝、氧化炭化成套工艺技术,所生产的碳纤维具有优异的表面结构和界面性能,并实现低成本化。我国在该领域一直以来仰人鼻息的历史宣告结束。 据“聚丙烯腈(PAN)基大丝束原丝和碳纤维技术及工艺包开发”项目首席、上海石化腈纶部总工程师黄翔宇介绍,在业内,每束碳纤维根数小于24000根(24K)的被称为小丝束;大于48000根(48K)的则称为大丝束。此前,国内大丝束碳纤维每年业务量数千吨,全部依赖进口,相关核心技术由日本、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掌握,技术壁垒森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