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威士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患者与异烟肼耐药结核病的相关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 蒋君
  • 发布时间:2019-09-03
  • 异烟肼耐药结核病是斯威士兰最普遍的耐药类型,超过三分之二的异烟肼耐药结核病患者是结核病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共同感染者。该研究旨在确定斯威士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患者中与异烟肼耐药结核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此项工作是在斯威士兰的九家医疗机构进行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为异烟肼耐药结核病患者(包括78名异烟肼单耐药结核病患者,42名多药耐药结核病患者和77名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对照组被认为是药物敏感的结核病患者(n = 203)。采用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相关因素。

    从诊断到结核病治疗开始的时间间隔中位数,异烟肼单药或多药耐药结核病为50天,耐多药结核病为17天,药物敏感结核病患者为1天。既往结核病治疗史与异烟肼单药或多药耐药结核病(OR = 7.91,95%CI:4.14-15.11)和耐多药结核病(OR = 12.20,95%CI:6.07-24.54)呈正相关。与药物敏感结核病组相比,异烟肼单药或多药耐药结核病患者更可能来自农村地区(OR = 2.05,95%CI:1.23-3.32)和酗酒者。与药物敏感结核病组相比,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更可能不坚持接受结核病治疗(OR = 3.01,95%CI:1.56-5.82)。

    为预防和控制斯威士兰艾滋病毒阳性患者的耐异烟肼结核病,研究人员建议结核病规划应加强快速诊断检测使用,及早发现耐药性,及时开展有监督的结核病治疗,并将优质结核病服务下放到农村地区,从而提高结核病治疗的依从性。

相关报告
  • 《耐多药肺结核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5-10-15
    • 目前MDR-TB的发生机制仍不明确,全球不同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MDR-TB相关危险因素方面的研究,但是由于流行病学分布、地区及人种差异、生活习惯与习俗的不同,MDR-TB相关危险因素在不同地区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国内虽然也开展过一系列MDR-TB相关危险因素方面的研究,但是目前仍存在许多有待明确的问题需进一步探讨。基于此,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的5位研究人员合作探讨了导致耐多药肺结核的危险因素,旨在为预防和控制耐多药结核病提供依据,其相关成果发表在《中国防痨杂志》2015年第37卷第8期。 研究人员采用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院内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间的276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为分析样本,依据改良的痰罗氏培养结果将其分为耐多药组75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检测阳性,药敏试验证实异烟肼和利福平同时耐药的患者]和对照组201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检测阳性,药敏试验证实抗结核药物均敏感的患者)。之后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搜集患者年龄、性别、婚姻状况、职业、吸烟、饮酒、分类(为初治或复治患者)、病变累及肺野数、肺内是否出现空洞、病程、结核病接触史、体质量指数(BMI指数)以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13项信息,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单因素分析发现,与耐多药肺结核发生相关的因素包括年龄、职业、患者分类(为初治或复治患者)、肺内是否出现空洞、病程、结核病接触史以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P值均<0.05。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及检验发现,患者分类(为初治或复治患者)[β=3.747;s(x)=0.442;Waldx 2=71.724;OR=42.380;95%CI=17.807~100.863;P=0.001]、职业[β=-1.179;s(x) =0.582;Waldx2=4.098;OR=0.308;95%CI=0.098~0.963;P=0.043]和年龄[β=-1.249;s(x)=0.312;Waldx2=16.026;OR=0.287;95%CI=0.156~0.529;P=0.001]为耐多药肺结核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复治患者患耐多药肺结核的风险是初治患者的42.380倍(95%CI=17.807~100.863);工人职员发生耐多药肺结核的风险是无业人员的0.308倍(95%CI=0.098~0.963),即无业人员患耐多药肺结核的风险要高于工人职员;年龄每上升一个等级,患耐多药肺结核的风险是原来的0.287倍(95%CI=0.156~0.529),即患者越年轻患耐多药肺结核的风险越高。 综上所述,耐多药肺结核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职业、患者分类(为初治或复治患者,即复治肺结核患者);年轻及无业肺结核患者更易罹患耐多药肺结核。
  • 《猿猴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增加毛里求斯食蟹猴对肺结核的易感性》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18-12-10
    • 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结核病(TB)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HIV损害宿主对随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耐药性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我们使用猴免疫缺陷病毒(SIV)作为HIV替代品,在毛里求斯食蟹猴(MCM)中模拟这种共感染。我们用SIVmac239对7只毛里求斯食蟹猴进行直肠内感染,并且6个月后通过支气管镜用10CFU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了共感染。另外8只毛里求斯食蟹猴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通过临床参数,在胃和支气管肺泡灌洗中培养杆菌,以及通过连续[18F]氟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 / CT)成像来监测TB进展。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8只毛里求斯食蟹猴显示出对TB的二分类易感性,其中4只毛里求斯食蟹猴在13周内达到人道终点,4只毛里求斯食蟹猴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存活> 19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所有7只SIV +毛里求斯食蟹猴在共感染后表现出快速进行性的结核病,并且在13周前均达到人道终点。连续PET / CT成像证实单独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毛里求斯食蟹猴中的二分类结果和所有SIV + 毛里求斯食蟹猴有显着的TB易感性。值得注意的是,成像显示在SIV +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4至8周内结核肉芽肿显着增加,但在SIV-中没有,并且暗示SIV损害动物遏制结核分枝杆菌传播的能力。在尸检时,与单独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动物相比,先前存在SIV感染的动物具有更全面的病理学、增加的细菌负荷和更多肺外疾病的趋势。因此,我们开发了一种易处理的毛里求斯食蟹猴模型,用于研究SIV结核分枝杆菌合并感染,并证明先前存在的SIV显着降低了控制结核分枝杆菌合并感染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