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仲礼:中国完成碳中和的“技术需求清单”》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与绿色冶金
  • 编译者: 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5-10-27
  • 根据《党委中心组学习》作者丁仲礼的文章,中国实现碳中和需要构建“三端共同发力体系”。第一端是电力端,需从以煤为主转变为风、光、水、核、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第二端是能源消费端,包括建材、钢铁、化工等行业需使用绿电、绿氢等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第三端是固碳端,通过生态建设及碳捕集等手段固定二氧化碳。 在电力供应端,未来需扩大装机容量,逐步以风、光资源为主要发电来源,并发展核电、水电等稳定电源。同时,提升储能技术以应对风、光发电的波动性,加强输电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要求未来电力的70%左右来自风、光发电,其他30%由稳定电源和应急电源构成。为此,需促进发电、储能和输电技术的突破,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和储能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总之,中国碳中和的实现需要在电力生产、能源消费和固碳等多方面共同发力,并依赖先进技术的进步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3MTkwMzM0Nw==&mid=2248049684&idx=2&sn=3dfcd969fccd155a2c264df4068e12a8
相关报告
  • 《未来十年零碳资源满足100%新增电力需求 助力中国实现碳中和》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25
    • 今天,落基山研究所(RMI)与能源转型委员会(ETC)联合发布了《电力增长零碳化(2020-2030):中国实现碳中和的必经之路》报告,强调了未来十年几乎全部使用零碳发电资源来满足中国新增电力需求的紧迫性及机遇。 今天,落基山研究所(RMI)与能源转型委员会(ETC)联合发布了《电力增长零碳化(2020-2030):中国实现碳中和的必经之路》报告,强调了未来十年几乎全部使用零碳发电资源来满足中国新增电力需求的紧迫性及机遇。报告分析了“零碳投资情景”下中国发展零碳电力在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实现零碳电力发展的相关政策与规划建议。 2020年9月22日,中国宣布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一项重大进展,显示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承担起全球领导力的决心。践行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实现整体经济尽可能多部门的电气化,并在远早于2060年前确保几乎所有的电力都来自零碳发电资源。 能源转型委员会主席、报告联合作者Adair Turner勋爵表示:“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实现零碳经济的唯一途径都是大规模的绿色电气化。中国要实现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战略目标,需要匹配关键的2020-2030年发展战略,即所有新增电力需求均来自零碳发电资源,‘十四五’期间不再投资任何新的煤电资产。此报告分析显示,这一发展战略从技术和经济性两方面来看都可行。” 此研究设定了一个与2050年完成中国电力部门脱碳目标相一致的2030年情景,并称之为“零碳投资情景”。该情景假设到2030年, 中国电力供应将达到11万亿千瓦时,在当前水平基础上增长54%; 将煤电资产控制在2019年装机水平,并通过提高现有装机使用率少量提高煤电发电量; 基于其经济性的不断增长,风电与光伏装机将达到1650 GW,发电量占当年发电总量的28%; 非化石燃料发电量占比将达到53%,略高于中国2016年提出的50%的目标。 根据落基山研究所与能源转型委员会的分析,中国可再生能源和其他零碳发电资源已经或即将成为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的最具经济性的方式,这使得停止新增煤电投资的转型成为可能。 报告结论显示在“零碳投资情景”下,2030年虽然可再生能源比例更高,但中国电力系统仍能够保持高效运营。通过提高各省间电网互联、改造现有燃煤和水电装机以增强电网灵活性,以及进一步推动电力市场改革,电力系统完全能够有效管理因风电和光伏发电比例提高而带来的更高程度的发电波动挑战。 报告同时指出,包括“十四五”规划在内的相关政策应确保电力零碳增长,通过制定明确的量化目标推动风电和光伏项目开发,实现产业链的规模经济和学习曲线效应,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报告进一步指出保障零碳电力增长的四大关键政策领域:支持多样的电力采购形式,为可再生能源投资提供持续激励;深化电力市场改革,为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创造市场环境;优化电力规划流程,支持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推动技术管理升级,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落基山研究所常务董事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婷表示:“增加可再生能源在中国电力系统中的比例是一个长期话题。中国碳中和目标将进一步加速推动可再生能源占比的提升。实现此报告提出的零碳投资情景,将有助于完成‘在2030年前实现排放达峰’的目标,并使中国走上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相一致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 《中国首座碳中和加油站投运》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1-05-25
    • 记者5月18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中国石化江苏常州石油嘉泽加油站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近日正式投运。经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综合评估,该站光伏发电量可以抵消站内电力消费量,碳减排量能够抵消碳排放量,成为中国第一座实现碳中和的加油站,在行业内具有标志性意义。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对碳中和的定义是:特定时期内,全球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二氧化碳移除量相平衡的状态。嘉泽加油站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与国家电网实现无间断切换,使用光伏发电替代燃煤发电,在满足站内用电需求的同时余电外供。经测算,该站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量为12.7万~14.7万千瓦时,可减排二氧化碳量91.2~105.6吨,2020年度该站电力消费量为9.9万千瓦时。数据显示,该站最低年发电量能够抵消年电力消费量,碳减排量能够抵消碳排放量,且二氧化碳净减排量在20.1~34.5吨,实现碳中和。   按照光伏发电站理论寿命期25年进行测算,嘉泽加油站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可累计发电337.9万千瓦时,年均发电量达13.52万千瓦时;与传统火电项目相比,全寿命周期内可减排二氧化碳3800吨、二氧化硫116吨、氮氧化物56吨。此外,该站还通过油气回收、污水回收处理等途径实现碳减排,助力打造碳中和加油站。   江苏石油“十四五”期间计划打造900座碳中和加油站。江苏石油成立专项小组,加快项目推进,在目前新增充电业务的加油站点,同步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目前已有6座光伏发电项目站点投入运行,计划2021年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站点120座,已完成选点工作。“十四五”期间,江苏石油将打造900座碳中和加油站。   中国石化“十四五”将布局7000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点。在国家“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中国石化提出坚定不移迈向净零排放,围绕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的愿景目标,推动形成“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加快推进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积极布局建设光伏发电站点,目前已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布局建设160座光伏发电站点。“十四五”期间将布局7000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点,开发碳中和林、碳中和加油站等各具特色的碳中和模式,把绿色洁净打造成中国石化的亮丽名片。加快打造“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推进化石能源洁净化、非化石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确保在国家碳达峰目标实现前实现二氧化碳达峰,力争在2050年比国家目标提前10年实现碳中和,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