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研制新型地热能电池 无需高温也能有效发电》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7-26
  • 说到清洁可再生能源,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多是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之类。相比之下,地热能是一个比较冷门的存在。即便如此,还是有许多研究团队在深入这方面的研究,比如本文要为大家介绍的新型地热能电池。从字面意义可知,地球本身就是一个“温暖”的球体。在澳大利亚、美国等诸多地区,都潜藏着丰富的地热能源。

    东京工业大学和 Sanoh Industrial 的研究人员,刚刚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电池,特点是能够直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据悉,大多数地热系统使用着地表下方几公里处的热岩加热水。通常自然泵送到地面(或者人工抽送),并在利用后泵回。

    遗憾的是,旧式系统需要超过 180℃(365℉)的高温才能运作,且难以实现扩展。相比之下,日本研究团队使用了更加直接的方法。

    他们设计了基于热敏电池(STC)的新方案,能够在低于 100℃ 的温度下发电,且无需水或水蒸气这样的中间载体。

    STC 是由夹在两个电极之间的三层材料所构成的电池,包含了一个电子传输层(ETM)、一个半导体锗层、以及一个传输铜离子的固体电解质层。

    将这种特殊设计的电池埋入热地环境后,热量可激发半导体中的电子,使之转移到 ETM 。然后通过电极的外部电路传递,最终经由另一电极进入电解质 —— 在那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低能电子带回半导体、并开启新的循环。

    最初团队不确定 STC 设备能够将这种循环维持多长时间,是否能够持续地运行下去。但在测试过程中,他们找到了答案。

    氧化还原反应的最后,会导致循环的干涸,因为不同类型的铜离子,终将在不同的地方停工。有趣的是,团队惊讶地发现 —— 只需将 STC 装置埋在热源中,即可解决这一问题。然后便是打开外部电路一段时间后,才能给它充电。

    团队表示,此举有望实现 STC 装置的“半永久性”供电。首席研究员 Sachiko Matsushita 称:

    借助这样的设计,原先低利用率的地热能,也可成为一种很有希望的可再生能源。你无需担心辐射,不耗费昂贵的石油,也无需依赖不稳定的太阳能或风能。

    之后,研究团队将对其进一步改进,以尽快地投入实际使用。有关这项研究的详情,已经发表在近日出版的《材料化学A》期刊上。原标题为:

    《A sensitized thermal cell recovered using heat》

相关报告
  • 《科学家研发无需电池和电线可折叠机器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7-08-08
    • 据国外媒体报道,受日本传统折纸艺术启发研制的可折叠机器人能够进入传统机器人无法到达的环境、完成传统机器人无法实现的任务。但这些设备存在一个巨大的缺陷:它们必须配备电池或电线。如今,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找到了该问题的解决方法。他们设计出的可折叠机器人能够利用无线磁场进行控制。可折叠机器人是一种时髦的、可按需生产的机器人。使用者可将其折叠起来,送入其它形状无法进入的环境,然后再让机器人恢复形状、执行任务。 问题在于,目前最复杂的折纸机器人需要配备电池和电线,因此沉重笨拙,从生物角度来看也不安全。 没错,可折叠机器人最令人激动的一点,便是它们在医学奖展露的巨大潜力。未来的医生可以将微型折纸机器人送入病人体内,展开后再执行治疗任务,如将药物送到指定人体部位等。电线和电池显然会造成干扰。因此威斯生物工程研究所和哈佛大学约翰·A·保尔森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科学家们决定研发一款外部供电的无线可折叠机器人。 此前,科学家已经研发出了无需电池或电线的可折叠机器人,但它们的设计过于简单基础。相比之下,新型可折叠机器人的形态和功能更加复杂。 在机器人学家穆斯塔法·博伊瓦特(Mustafa Boyvat)的带领下,研究人员设计并测试了几种不同的系统,包括一款能折叠成四分之一大小的四面体型机器人和一款由纸制成的、手掌大小的船型机器人。 为让这些机器人无需电池运作,研究人员在其关节处安装了两个元件:一是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线圈,在受热时可使机器人恢复原始形态;二是在特定磁共振频率下可产生电能的小型电路。 通过改变磁场频率,机器人可根据需求、将某个关节折叠起来,不会互相干扰。而如果叠加磁场,多个关节便可同时折叠。该研究团队展示了多种自由度,厘米级和毫米级均可实现。 “就像折纸一样,我们的设计十分简单。”共同作者Je-sung Koh指出,“该系统只需要在机器人身上安装基本的被动电子元件、用来产生电流,其余问题都交由机器人自身来解决。” 研究人员无需接触它们,便可移动和展开这些设备,即使看不见它们也无甚影响。 “我们相信,此次研究体现了无线供电、无线控制的折纸机器人的可行性,”该研究作者指出,“该技术可用来研发无需电力存储或控制元件的可折叠医疗设备,在病人体内进行远程作业。”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在设想一款可吞入体内的机器人,用来代替内窥镜。该设备可在体内穿梭,执行简单任务,如抓取组织或拍摄视频等。最令人激动的是,该设备的大小可以随意变换。 “微型化的研究还可以继续深入,”博伊瓦特指出,“我认为我们尚未达到机器人体积的下限。能够进一步研究我们的设计、将其用于医疗领域,我们倍感激动。” 接下来,研究人员计划用不同大小和配置的机器人开展实验,并测试它们在不同频率段的表现。但要看到更为复杂而精良的折纸机器人,还不知要等待多久。
  • 《科学家开发新型燃料电池催化剂》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10-29
    • 阻碍环保氢燃料电池广泛应用于汽车、卡车和其他车辆的一个因素是铂催化剂的成本。 使用不太贵重的铂的一种方法是将其与其他较便宜的金属结合使用,但这些合金催化剂在燃料电池条件下往往会迅速降解。 现在,布朗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新型合金催化剂,既能减少铂的使用,又能在燃料电池测试中保持良好的性能。 据《焦耳》杂志报道,这种催化剂由铂合金和纳米颗粒中的钴制成,在反应性和耐久性方面都超过了美国能源部(DOE) 2020年的目标。 “合金催化剂的耐久性是该领域的一个大问题,”布朗大学化学研究生Junrui Li说。 “研究表明,合金最初的性能比纯铂要好,但在燃料电池中,催化剂的非贵金属部分会很快被氧化和过滤掉。” 为了解决这个浸出问题,Li和他的同事开发了一种特殊结构的合金纳米颗粒。 这些粒子有一个纯铂外壳,围绕着一个由铂和钴原子交替层构成的核心。 布朗大学(Brown)化学教授、该研究的资深作者Shouheng Sun表示,这种分层的核心结构是催化剂反应性和耐久性的关键。 “内核中原子的分层排列有助于平滑和收紧外壳中的铂晶格,”Sun说。 “这增加了铂的反应性,同时也防止了钴原子在反应过程中被吃掉。这就是为什么在金属原子随机排列的情况下,这些粒子比合金粒子表现得更好。” 关于有序结构如何增强催化剂活性的细节在焦耳论文中有简要描述,但更具体地说,在发表在《化学物理杂志》上的另一篇计算机建模论文中。 这项建模工作由安德鲁·彼得森(Andrew Peterson)领导,他是布朗工程学院的副教授,也是焦耳论文的合著者。 为了进行实验工作,研究人员测试了催化剂的能力来执行氧还原反应,这对燃料电池性能和耐久性是至关重要的。 在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的一侧, 从氢燃料中剥离出来的电子会产生驱动电动机的电流。在电池的另一端,氧原子吸收这些电子来完成一个循环。 这是通过氧还原反应完成的。 初步测试表明,该催化剂在实验室环境下表现良好,优于更传统的铂合金催化剂。 新催化剂在3万次电压循环后仍然保持活性,而传统催化剂的性能明显下降。 但是,尽管实验室测试对于评估催化剂的性能很重要,研究人员说,它们并不一定能显示催化剂在实际燃料电池中的性能。 与实验室测试环境相比,燃料电池环境温度更高,酸度也不同,这将加速催化剂的降解。 为了弄清楚这种催化剂在这种环境下能维持多久,研究人员将这种催化剂送到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在一个实际的燃料电池中进行测试。 测试表明,该催化剂在初始活性和长期耐久性方面都优于美国能源部(DOE)设定的目标。 美国能源部要求研究人员开发催化剂,到2020年,其初始活性为每毫克铂0.44安培,在3万次电压循环(大致相当于燃料电池汽车使用5年)后,其活性至少为每毫克铂0.26安培。 对新催化剂的测试表明,它的初始活性为每毫克0.56安培,在3万次循环后的活性为每毫克0.45安培。 “即使经过了30000个循环,我们的催化剂仍然超出了能源部最初的活性目标,”Sun说。 “在真实的燃料电池环境中,这种性能真的很有前途。” 研究人员已经申请了催化剂的临时专利,他们希望继续开发和完善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