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座集中式海上光伏项目在烟台并网发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7-06
  • 日前,全国首座集中式海上光伏项目——中广核招远海上光伏项目在烟台正式并网发电。

    该项目位于山东省莱州湾海域,总用海面积约6.44平方公里,规划容量40万千瓦,首批并网1.2万千瓦,是全国首个大规模近海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全部投运后预计年平均发电量6.9亿千瓦时,可满足约4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约20.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53.2万吨。

    目前,山东风光最高发电出力在省级电网中率先突破5000万千瓦,达5189万千瓦;截至6月底,光伏装机6354万千瓦,居全国首位。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93608.html
相关报告
  • 《中广核烟台招远400MW海上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5-29
    • 从中国广核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获悉,5月27日,中广核烟台招远400兆瓦海上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作为中广核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双碳”战略的创新实践,该项目成功应用自主研发的双面双玻海上光伏组件等一系列创新产品,并形成可复制的海上光伏项目施工成套工艺体系,对我国海上光伏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打造海上光伏样板工程,年发电量近7亿千瓦时 中广核烟台招远400兆瓦海上光伏项目位于山东省招远市莱州湾海域,光伏场区距海岸最近距离2公里,最远距离6.2公里,总用海面积512.7公顷,通过16回35千伏集电线路接入220千伏陆上升压站。 “该项目于2023年12月26日开工建设,场区水深8.5米至11米,是山东省首批竞配的十个海上光伏项目场址中水深最深的项目。”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志武表示,项目从设计之初即融入全生命周期绿色理念,预计年平均发电量6.94亿千瓦时,等效减少标煤消耗约20.8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53.58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1562公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山东省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孟凡志表示,山东省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坚持全域统筹、海陆并进,加快推进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全力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中广核烟台招远400兆瓦海上光伏全容量并网发电,是山东省能源领域经略海洋、向海图强的又一生动实践,将有效推动区域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对于加快构建多元互补的能源供给体系、助力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具有积极意义。 三大创新应用大展身手,锻造海上光伏“中国方案” 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光明表示,中广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联合产业链攻克海洋环境适配技术,项目团队在光伏组件研发应用、支架单元技术设计以及海上打桩等方面打造三大创新应用,取得显著成效。 海洋环境具有高盐雾、高湿度、高风载、高洋流冲击等特性,对组件的材料防腐、结构特性、系统稳定性等提出较高要求。针对项目环境特性,中广核以开放协作理念联合产业链伙伴研发国内首批适应海洋环境的单晶硅异质结N型双面双玻组件,光电转换效率达22.86%,组件双面率大于85%。通过该组件的研发和应用,中广核取得“纳米全钝化接触晶硅异质结双面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一种海面光伏发电设备表面盐垢清理机构”等7项专利,有力推动了海上光伏组件的技术进步。 在莱州湾的粼粼波光中,76万块海上光伏组件源源不断输送绿色电能。中广核烟台招远400兆瓦海上光伏项目由121个发电单元组成,每个发电单元由6至8套光伏支架单元组成。项目团队采用行业首创的“大跨度螺栓球钢网架+螺旋变径钢管桩”技术方案,打造光伏支撑“超级支架”。单套光伏支架单元可承载装机容量590千瓦,长69.3米,宽37.3米,相当于6个标准篮球场大小,承重约120吨,其承载装机容量以及支架尺寸两个维度均为国内光伏行业之最。此外,通过开展数值风洞模拟、测压风洞试验等设计安全性复核,从设计上保证了支架单元稳定安全。支架螺栓球节点部位均包覆冷缠矿脂带,有效提高了节点密闭性能和抗腐蚀性能。 项目现场,覆盖近500公顷海域的蓝色光伏组件舒展至海天相接处,这片“蓝色海洋”下方,4400多根管桩发挥着关键支撑作用。中广核烟台招远400兆瓦海上光伏项目经理付红星透露,该项目研究形成了“多管桩高精度同步定位”等桩基施工工艺,并研发建造了“电建海装001号”新型打桩船,是全国首台(套)海上光伏智能高效打桩装备。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北斗+GPS”双重精准定位方式,实现桩基位置精准度控制在厘米级。配置的波浪补偿系统,能够降低船体晃动幅度,确保船上悬吊的打桩锤位置相对稳定。船体左右舷配备的两台吊机,能够同步开展悬吊打桩,作业半径可覆盖40米。对比传统海上打桩船,沉桩效率提升了5倍,施工成本降低50%以上。此外,基于良好的稳定性,该船还承接了海上光伏区箱变安装、电缆敷设、桥架安装等施工作业,实现了“一船多用”。 构建成套工艺体系,以技术共享推动行业协同发展 “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广核秉承‘能在陆上完成的工序,绝不放在海上’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将海上施工转为陆上施工。”中广核新能源山东公司董事长姜通海介绍,项目团队创新性提出支架单元陆上流水拼装、码头15度倾角翻转落驳、海上整体运输安装等关键技术方案,并自主研发制造了大跨度支架单元空中翻转装置、同频滑移电动平车、自升式桩顶作业平台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施工装备,全方位保障了支架单元安装的高效性、稳定性与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中广核在该项目建设中形成了海上光伏项目施工的成套工艺体系,为全国同类型海上光伏项目积累了系统性的实践经验。项目承担多项重点科技创新研发,目前已取得专利7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0余项,已发表SCI论文4篇。据了解,中广核将系统总结可推广的技术标准与管理经验,通过行业交流分享助力全国海上光伏产业协同发展,以共享发展理念让更多地区和企业受益。
  • 《烟台“七大海上风电”项目预计2027年前后全部建成并网发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20
    • 据悉,8月13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第一场发布会,烟台市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中心副主任郭小军详细地介绍了清洁能源产业链的发展情况。 烟台市清洁能源产业链以标志性产业链建设为目标,以发挥经济性和功能性双重作用为主攻方向。一方面,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拉动产值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持续强化要素保障、推动资源集聚,全面支撑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转型。在项目建设方面,提速进展,力争早日投产达效。 抓好能源项目建设,持续扩大领先优势。加快建成核电、风电、海上光伏、LNG“四大千万级”清洁能源基地,在2019年实现“东电西送”基础上,力争2025年实现“东气西输”。风电方面,加快推进总投资900亿元、装机容量620万千瓦的“七大海上风电”项目进度,预计2027年前后全部建成并网发电。海上光伏方面,抓好总投资25亿元的中广核招远HG30海上光伏项目建设、年内建成并网。 抓好产业项目建设,不断延链、补链、强链。紧盯总投资826.5亿元、单体投资5亿元以上的27个在谈类项目进展,加快推进总投资1522.86亿元的48个在建类项目进度,全面做好总投资20亿元的宁波东方电缆北方基地项目落地保障。 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夯实电力安全保障。加快推进总投资150亿元的1000千伏特高压送出、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项目进度,力争2025年年底前动工、2027年建成投产;加快推进总投资17.5亿元的万华蓬莱分布式燃机项目建设,争取8月底前投入试运行;加快推进总投资270亿元的华能福山重型燃机、裕龙岛炼化一体化动力中心等一批大型支撑电源和背压热源项目建设。 抓好重点区域、园区谋划推进。谋划推进丁字湾新型能源创新区建设,加大中国(蓬莱)海上风电国际母港产业类项目招引、签约总投资10亿元上海锅炉厂高端装备制造项目、新储备10个延链补链项目,持续拓宽产业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