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首座“光储充”一体化直流快充示范站正式投运》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8-08-31
  •   日前,由云南滇中汇能智慧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云南省首座“光储充”一体化直流快充示范站,在云南滇中智能制造产业园正式投入使用。该示范站集成了车棚光伏发电、大容量储能、大功率智能直流充电桩等多项先进技术,构建起直流微网。

      在该直流快充示范站可以看到,一个呈“V”字形的车棚,顶部使用的材料与众不同。车棚内安装有15台直流快速充电桩,每台电桩有两把充电“枪”。角落上有一个1MW˙h储能、充电和放电一体化集装箱,箱内整合了储能电池组、光伏控制系统和充电桩控制系统。路边立起的LED大屏幕上,可以实时看到光伏发电的累计发电量、每把充电“枪”的累计充电量、节省标煤用量和二氧化碳排放、噪音监测音量等信息。

      云南滇中汇能智慧能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该直流快充示范站的建成和投入运营,对滇中新区推进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战略部署具有实际示范意义,对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消费者也可以获得良好的充电体验。随着滇中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布局和发展,该公司将大力推进新能源微网和充电站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

相关报告
  • 《云南省首座新能源重卡移动充换电一体站投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4-11
    • 近日,常年往返于小龙潭煤矿与红河电厂间运煤的司机李师傅有了新体验,随着云南首座新能源重卡移动充换电一体站在开远市小龙潭矿区投运,驾驶新能源重卡的他不再担心补能问题,“就近换电单次仅需5分钟,比加油快,每公里成本不到1元。”李师傅说。 这座由南方电网云南电动汽车公司打造的“移动能源驿站”,以“集中充电+移动换电”创新模式,解决了边疆矿区重卡补能难题。 该充换电一体站由集中充电站和移动换电车两部分组成,工作人员先在集中充电站为标准化电池箱集中补能,再由配备智能吊装机械臂的移动换电车将电池箱运送至矿山运输沿线的换电点。重卡驶入换电点位后,由移动换电车全程自动化换电,实现重卡“随到随换、即换即走”。相较于传统固定充换电站,该模式无需大规模电网改造和固定场地建设,占地面积减少60%,电力投资成本降低45%,尤其适用于电源点薄弱、地形复杂的山区矿区。 “移动换电就像‘送外卖’,哪里需要就把满电电池送到哪里。”该站工程师介绍,目前,该站每日可满足36辆重卡、总计1500吨电煤的运输补能需求,年替代柴油消耗约180万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600吨。据测算,该模式使单辆重卡日均运输频次从4趟提升至6趟,年运营收入可增加3万元。 同时,充换电站搭载的云端电池管理平台可实时监控每一块电池的健康状态,通过AI算法优化充放电策略,延长电池寿命20%以上。移动换电车配备北斗定位系统和智能调度终端,可根据运输路线动态生成最优补能路径。目前,南方电网云南电动汽车公司正研发适配不同矿区的标准化换电模块,未来可快速复制到其他矿产运输干线。
  • 《天津推广建设光(风)储充一体化示范站》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1-07
    • 2024年12月31日,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印发《天津市电动重型货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建成满足不少于1万辆电动重型货车需求的充(换)电基础设施;到2027年,建成满足不少于2万辆电动重型货车需求的充(换)电基础设施,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布局合理、智能高效的电动重型货车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有效满足电动重型货车绿色出行的补能需求,有力支撑京津冀区域清洁运输高质量发展。《方案》明确,推广建设光(风)储充一体化示范站。鼓励充(换)电建设运营企业在滨海新区、宁河区、宝坻区、武清区等光(风)资源较好区域内建设面向电动重型货车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光(风)储充一体化示范站,推广大功率充电、光伏、储能等新技术设备应用,建设多元化服务业态。 《方案》指出,结合区域电网规划,充分考虑电动重型货车充(换)电站基础设施布局,确定上级电源,明确配套接入要求,加强配套电网建设,切实做到“设施建设、电网先行”。支持电网企业结合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开展车网互动管理,优先实现10千伏及以上充(换)电基础设施资源的统一接入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