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0日,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期刊发表了题为Coevolution with hosts underpins speciation in brood-parasitic cuckoos的文章。
相互作用的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被认为会增加生物多样性,但将微观进化过程与宏观进化模式联系起来的证据却很少。
研究人员利用二十年的行为学研究和历史 DNA 分析,揭示了与宿主的共同进化是雏寄生青铜鹃物种分化的基础。在宏观进化尺度上,研究人员发现与病毒性较弱的非寄生类群相比,病毒性较强的雏寄生类群具有更高的物种进化率,并且更有可能在共生关系中发生物种进化。
研究人员揭示了物种变异的微观进化过程: 宿主排斥布谷鸟雏鸟,这就选择了模仿布谷鸟雏鸟的形态。在杜鹃利用多种宿主的情况下,对模仿的选择推动了与宿主偏好相对应的遗传和表型分化,即使在同域中也是如此。该工作阐明了可能是最常见但特征不明显的生物多样化进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