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集成电路前沿技术 重庆打造硅基光电子创新平台》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 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20-04-12
  • 在重庆一间约70平米的实验室内,来自海内外的科研人员利用自主建设的8吋硅基光电子工艺线制造的集成电路产品完成芯片封装、测试等环节,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电微系统先导工艺平台。

    在重庆高新区西永微电园,一家名为联合微电子中心的企业正通过发力集成电路前沿技术,打造可以赋能电子信息产业和智能产业的国家级创新平台。

    联合微电子中心由重庆市政府联合中国电科共同打造的集成电路新型研发机构。成立一年多来,该机构已顺利实现8吋硅基光电子特色工艺平台建设通线的阶段目标,创造了业界8吋特色工艺平台建设速度的全新记录,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光成套工艺。

    当前,光电融合正在成为世界集成电路发展主流趋势。与电传输相比,光传输具有带宽大、功耗小、体积小等明显优势。“联合微电子中心聚焦的硅基光电子技术,是推动集成电路光电融合的重要途径。” 联合微电子中心副总经理、技术总监郭进说。

    “通过前期研发,公司相关技术已可以助力100G/400G高速光收发芯片、激光雷达芯片以及微波光子混合芯片等产品批量生产。” 郭进说,这些产品可以广泛用于5G和数据中心、无人驾驶和机器人、光学相控阵系统等领域。

    据悉,联合微电子中心将力争用3-5年时间建设成为光电融合高科技领域的国家级创新平台,为我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目前,联合微电子中心已经汇聚了一支由经验丰富的集成电路工艺人才、高水平研发人才、精干高效管理人才等200余人组成的人才骨干队伍,其中行业领军人才8名,博士近70名,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的技术骨干近60名。

    “一批像联合微电子中心这样的集成电路项目陆续落户或投产,使西永再次成为推动重庆电子信息产业蝶变的主战场。” 西永微电园副总经理陈昱阳表示,“强优势”、“抓创新”是西永夯实智能终端产业的重要抓手,也是重庆电子产业通过“补链成群”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为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西永微电园大规模布局研发机构,积极营造创新生态,大力攻坚研发软肋,逐步构建面向未来的优势。中国电科、华润微电子、英业达、SK海力士等制造企业先后成立研发中心,并成功引进航天科工移动通信研究院、中国普天西部研究院、与展微电子物联网芯片及与德通讯“万物工场”、汐睿科技MEMS研发中心等国内知名研发机构;并与全球五百强企业合作,共同建立了博世工业4.0创新技术中心、德国西门子工业物联网创新中心、德国SAP重庆创新中心等国际化合作的研发机构,不断加速推动创新要素聚集。

    “下一步,西永微电园将加速建设国际化一流水平的科技研发平台,全力推动人才集聚、创新加速,五年内形成一支超10000人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陈昱阳说。

相关报告
  • 《南京出台多项政策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基地》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tengfei
    • 发布时间:2016-03-02
    • 2020年,南京将实现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500亿元,成为全国集成电路重点城市。记者从市经信委了解到,市政府即将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将集成电路产业作为全市重点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重大项目,形成全产业链布局,形成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研发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发展目标:年增60%,实现南京集成电路产业“跨越式发展” 集成电路,英文缩写为IC,是指把一定数量的常用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晶体管等以及这些原件之间的连线,通过半导体工艺集成在一起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电路。人们常说的“芯片”就是集成电路。集成电路产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 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但相关产业也是中国大陆的“弱项”。据统计,芯片目前已经超越石油,成为大陆第一大进口商品。因此,国务院和江苏省相继出台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和《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追赶和超越的步伐,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跨越式发展”,也是我市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关键词。市政府即将出台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市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将达500亿元,年均增幅60%以上。足见我市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强大决心和宏大气魄。 实现高标准发展目标,我市有充足的底气。南京是全国重要的科教中心城市、全国首家 “中国软件名城”和国内重要的电子产业基地。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位居第四,软件信息服务业主营收入全国城市位居第四。南京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和水平均处于国内前列,为下一步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同时,南京具有优势突出的科教人才优势,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量全国第一、每万人在校研究生数量全国第二、“两院”院士人数全国城市第三、“相关人才计划”人数全国第三。在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方面,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高等院校每年培养大批相关专业毕业生,东南大学是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批准的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在集成电路科研方面,南京拥有东南大学国家专用集成电路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微机构国家实验室、南京大学微电子设计研究所、东南大学射频与光电集成电路研究所等一批国内技术领先研发机构。南京深厚的人才科技优势是实现集成电路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我市积极抢抓集成电路产业新一轮发展机遇,明确将集成电路产业作为全市“十三五”期间重点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将加快以南京等市为中心的沿江集成电路产业带建设。 “跨越式发展”不仅意味着规模的快速扩张,还意味着在产业链建设上实现重点突破。我市提出,未来5年通过重大项目的引入,在集成电路制造、设计等关键环节上形成突破,使南京成为拥有国际领先水平芯片制造生产线和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设计研发能力的集成电路重点城市。 日前,江北新区已被正式列为省级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基地。在空间布局上,江北新区将是南京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目前正在积极引进一批国际龙头型旗舰型重大集成电路项目。为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我市将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金融资本和产业对接等方面实现重点企业、高等院校、金融机构、产业基地之间协同融合,走协同发展之路。 产业政策:突出扶持重大项目、发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 提升技术研发能力、优化空间布局、突破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广应用安全可靠产品……实现集成电路产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具备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据悉,我市除将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以及由专家组成的市集成电路咨询委员会,以加强组织领导外,还将从突出对重大项目的扶持、发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强化人才引进服务、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等几个方面入手,力推南京进入全国集成电路重点城市第一方阵。 百亿元以上芯片项目将获专项资金重点支持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设立集成电路专项资金,提供诸多方面支持,主要包括: 对12英寸、线宽28纳米及以下、投资规模百亿元以上集成电路芯片生产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同时针对芯片生产项目引进的设计研发、封装测试、设备和材料等产业链配套项目给予相应支持; 支持我市整机企业首购首用重点发展领域的本地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自主开发的芯片; 对符合我市集成电路产业布局要求,并经市级认定的提供相应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按照为各类中小企业提供实际服务的成效给予扶助; 另外,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年度营业收入实现突破的,将奖励核心团队。 设立产业基金,重点支持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 2014年,我国设立规模高达1200亿人民币的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在国内外产业界引起强烈反响。一年多来,这支被业内称为“大基金”的力量有力支持了清华紫光、中芯国际、长电科技等中国集成电路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产业推动效果。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也将建立相关产业基金,重点支持产业链关键环节投资项目建设、重点产业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企业兼并重组和重点产品产能水平提升,并积极承接国家和江苏省相关产业投资基金,配套支持我市重大集成电路产业项目。 鼓励集成电路企业上市挂牌、并购重组 集成电路企业发展离不开投融资的支持。为此,我市将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商业银行加大并购贷款服务力度,推动集成电路企业并购重组。支持融资性担保机构和融资租赁公司发展,为中小集成电路企业提供担保及租赁服务。 同时,鼓励集成电路企业改制上市,支持集成电路企业充分利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发展。企业上市后,分别并按上市挂牌进程分阶段给予支持。 高层次集成电路人才优先申报“相关人才计划” 人才,尤其是领军型人才,将是集成电路产业决胜的关键。南京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为此,我市将出台政策,每年评选全市集成电路产业领域杰出贡献人才并给予奖励。优先支持集成电路高层次人才申报国家“相关人才计划”、“相关人才计划”、省“双创计划”等,在“创业南京”人才计划申报中设立集成电路专项,引导重点区域引进培育集成电路创业人才。 我市还将建立集成电路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经认定的集成电路高层次人才(团队)可获得政府扶助,并在子女就学、配偶就业、人才公寓、社保户口、出入境等方面享受便利。 企业申请专利及购买知识产权可获支持 为加强对集成电路相关知识产权的综合保护,我市知识产权局、工商局、版权局等相关部门将依法对相关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及集成电路产品、商业秘密、软件著作权等加强保护,并配合司法机关维护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而集成电路企业申请国内外专利,获得知识产权,以及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购买IP(知识产权),将可获得政府支持。
  • 《欧洲深部地热技术创新平台发布战略研究与创新议程》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8-06
    • 近期,欧洲深部地热技术与创新平台(ETIP-DG)发布深部地热战略研究与创新议程 ,确定了欧盟在地热领域未来数十年的研发优先事项,以到2050年实现欧盟的深部地热发展愿景。ETIP-DG由欧盟委员会在“战略能源技术规划”(SET-Plan)框架下于2016年创建,汇集了工业界、学术界和行业协会的代表,涵盖深部地热勘探、生产和利用的价值链,旨在降低深部地热发电的总成本以推进其商业应用。本议程共提出了5个领域的关键挑战:地热资源预测与评估;资源获取与开发;热电联产与系统集成;地热能技术开发政策研究;知识共享平台。具体将开展的研发重点如下: 一、地热资源预测与评估 1、改进钻探前的地热资源勘探。开发改进地热储层结构成像和岩石及流体性质的经济高效勘探方法:使用重力勘探、电磁勘探、无源地震勘探、2D-3D-4D反射地震勘探等勘探技术,降低勘测成本,提高地下成像分辨率;改进监测地表异常的遥感技术;开发结合计算科学和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探的综合方法;开发流体通道、热流和压力评估的先进方法;储层温度、化学和流动特性、地震活动、联合场采集和增强数值联合反演的评价方法;勘探阶段评估地震诱发条件的技术。 2、先进调查和监测技术。改善地热开发全过程中的储层性能表征,主要包括:通过现场数据延时分析增强储层信息;提高钻孔地球物理技术(例如垂直地震剖面、可控源电磁法、光纤方法)以及原位地质和地球物理特性井筒测量技术的效率;原位流体监测;高温示踪剂技术;测井综合解释;高温和恶劣条件下的创新传感器;先进的数据采集、计算和处理,以及地表探测数据的综合解释;联合反演和建模,并与勘探和现场监测目标相结合;开发利用现有数据的技术(如智能再处理)。 3、开发勘探工作流程(概念模型、储层特征、性能和决策模型)。开发不同地热资源的最佳勘探工作模型,主要包括:概念模型和储层表征模型标准化;开发表征不同类型储层的预测模型;开发性能模型以及决策和风险管理方法;应用信息价值方法示范投资组合;自适应技术和组织方法实现躺井的再利用。 4、建立勘探目录(类比储层、岩石特性和模型约束)。建立岩石特性、裂隙网络特征和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特征目录,改进多尺度、多学科和基于场地的概念模型和储层表征能力,主要包括:结合油气藏勘探和生产数据建立和扩展岩石特性数据库;开发不同地热储层的参考模型;开发新的扩大勘探规模的方法;通过特性与尺度的经验关系进行地质统计学储层构造与表征;构建多尺度参考地图和模型,为区域和场地模型提供约束,集成地球物理、实验室和结构模型;建立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数据库,在油气/地热流体环境下为岩石特性变化提供约束条件。 5、评估资源潜力。开发欧洲统一的资源潜力评估工具和方法,主要包括:超高温地热系统资源的勘探方法,以及对超常规温度地热资源特性和过程的深入理解和预测模型;开发理论和实验方法以估算脆性/韧性条件下岩石物理和机械性质;分析深层超高温流体和枯竭油气储层获得低温地热资源;EGS资源勘探方法,以及对超常规深层地热资源的特性和过程的深入理解和预测模型;开发和测试勘探方法以探测合适储层条件;研究海上岩浆、地质再勘探和联合开采资源等新型资源。 二、资源获取与开发 1、机器人钻井技术。开发控制和/或自动化钻井技术以缩短时间并减少对井的破坏。技术领域包括井下传感器、双向通信通道、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数据库、自动化算法和地面控制处理硬件和软件。可能开发的技术包括用于地热钻探的新硬件和软件设备,以及集成井下测量和地面控制以实现地热钻井过程的自动化。 2、快速钻井技术。开发用于地热的高效岩石破坏技术并将井下测量与钻井技术相结合。主要包括:开发硬岩钻井方法,避免钻头磨损,并具有高穿透率(ROP > 5m/h);研究和优化岩石破坏准则;使用基于机械特性的下部钻具阻尼系统减轻钻柱振动;开发更高穿透率、更低钻压和更小扭矩的混合钻井系统;下部钻具的设计和测试;开发和测试用于结晶和硬岩的径向钻孔技术并进行钻孔设计;快速钻井的现场示范。 3、绿色钻井液。开发配置新型钻井液的技术和环保材料,可用于(超热)地热储层或与新型钻井方法相结合。重点关注纳米材料、聚合物、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传热研究,以及基于模拟数据、实验室实验、现场试验和相关环境测试开发先进钻井液配方。 4、可靠的套管和固井材料。主要包括:耐腐蚀外壳的新型低成本解决方案;开发包覆层以降低成本;验证和示范新型耦合技术以降低套管破裂率;开发新型水泥配方以改善传热等问题,降低预热期间套管应力和应变,确保恶劣条件下的有效硬化和稳定;地热开发过程中套管柱情况的研究和分析;研究和分析材料及连接行为,以选择合适的材料;开发模拟地热环境的套管钻井测试设施;制定地热井的设计和维护标准。 5、钻井期间的监测和测井。通过创新的井下记录和通信方法改进地热钻井期间的信息获取,主要包括:高温和/或高压条件下运行的工具;在大斜度水平井中操作的工具;随钻测量技术,如随钻地震系统;储层非均质性、井眼波和混响分析;井间数据采集技术;高分辨率图像数据表征目标区域岩石;实时数据处理和解释以更精确调整钻井过程中井眼轨迹目标;实时井下-地面传输,如泥浆脉冲、电磁、钻杆声波;地面同步井下存储记录仪;通过在下部钻具上方使用先进减震器技术减少钻柱振动;低成本非侵入性技术以加快高风险条件的地下数据收集。 6、地热井高温电子设备。开发用于高温地热井的电子设备和传感器,确保可靠的钻井测量并实现随钻测井,主要包括:耐175-300℃的高温电子元件;改进的隔热罩以及电子设备和传感器冷却技术,可使用标准电子设备;将高温传感技术(例如光纤)集成到井的设计中。 7、增强型地热开采的有效和安全技术。用于EGS的特殊井道概念设计,研发联合增产技术以改善性能并降低地震风险。通过现场测试证明和改进上述及类似技术的有效性,研究激发技术的可持续性和影响,通过实验室和现场测试来评估“全钻井”热提取概念的可行性。 8、完全回注和绿色发电。不可冷凝气体回注系统的实验室测试和建模;开发混合井储层模拟器等计算工具;特定场地完井设计;开发创新系统以避免/减少发电厂中断供电期间地热流体向大气的排放;放射性物质处理;研究和开发酸性高压高温环境下设备的新材料。 9、减少腐蚀和结垢,优化设备和组件寿命。结垢和腐蚀的评估、监测和控制研究;预防地热储层和环境结垢及腐蚀的化学品的演变研究;在线测量水垢形成的连续、非破坏性、非侵入性定量和定性方法;规模化缆线清洁作为连续使用阻垢剂的替代或补充方案;开发稳定的示踪剂以监测流动路径,确定高温和超临界储层的岩石体积和水-岩石传热面。 10、有效的资源开发。提高控制和预测地热发电厂管理效率的能力,重点关注:储层管理策略和生产潜力预测;流体管理、设备保护和减少排放;生产系统设计优化和环境影响最小化;非常规和混合系统的设计及性能预测;发电厂综合设计和管理;特定情景的成本效益预测分析。 11、增强型生产泵。提高生产泵效率和寿命以确保地热生产可靠性,并开发避免井区域中两相流动的工具,提高开采经济性。主要包括:开发耐高温、高效的电潜泵技术;电潜泵地热密封装置;提高不同供应商的电潜泵组件的兼容性;改进封闭式注射泵技术;高矿化和盐水储层的可靠利用;在泵技术部门及相关活动领域建立欧洲范围内的合作。 三、热电联产及系统集成 1、先进二元系统。降低发电成本:新的外形和布局设计,低成本组件材料,减少电厂占地面积和整体成本;发展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提高涡轮机平均效率;亚临界和超临界机组中使用新的流体混合物提高净循环效率;新型多级配置减少热量浪费;降低电厂配套设施成本;扩大发电规模。改进二元系统特定组件:改进热交换器的材料、表面结构和涂层以增强传热和减少结垢,改进空气冷却器/冷凝器提高冷却系统效率;低温地热源的混合冷却二元循环,创新级联概念集成热/冷供应。 2、创新设计并将二元循环技术集成到新的和现有的闪蒸电厂。通过将二元系统集成到地热闪蒸电厂以提高转换效率,包括:有效降低成本,增加二元电厂产能;根据瞬时负荷需求开发电网整合控制方法;电网运营商的远程控制;二元电厂与闪蒸电厂的集成方法。 3、高温二元发电厂。通过优化电厂设计,深入研究地热流体化学,采用合适的高阻材料防止腐蚀,将二元发电技术用于高温地热资源。 4、开发超高温地热系统。主要包括:示范可靠的流体处理和蒸汽净化方法;示范适用于商业开发的可靠地面设备;示范超高温地热井发电;示范湿式洗涤蒸汽净化方法;优化湿式洗涤方法以提高整体热量或功率转换效率;井下湿式洗涤以提高地面设备可靠性;干式洗涤以提高发电效率;测试或开发极端高温和高压环境的新材料和耐腐蚀设备。 5、提高地热发电厂灵活性。主要包括:调整膨胀机/涡轮机和其他组件;改善发电厂的模块化设计;优化地热源、二元发电厂和区域供热网络的连接配置;为特定场景(如岛屿)的智能电网提供不同电压电力。 6、高温储热。主要包括:集成储热以应对热需求和热供应变化;开发控制系统以管理热量和电力生产、热量需求和存储。 7、开发混合发电厂。主要包括:利用余热或非地热资源提高地热盐水温度的新型地热发电厂;利用地热稳定波动性发电的混合发电厂;地热与其他能源在工业和/或住宅区的区域供热和制冷结合的示范。 8、地热资源矿产开发。主要包括:提高分离技术的选择性和效率;开发从地热盐水中提取化学成分并转化为高价值产品的新型技术;开发利用地热盐水化学能源潜力的技术;将分离技术整合到地热工厂中。 9、智能电网不同电压下的地热发电。主要包括:开发电力系统转换器和相应控制系统以将地热发电厂连接到低压和中压电网;整合中/长期储能系统(储电和储热);开发小型和分布式地热发电厂新概念。 四、地热能技术开发政策研究 在欧盟和国家层面制定地热能开发政策,以促进地热市场的发展和领域的创新渗透。重点关注:研究和评估地热的经济激励和支持机制;解决和量化勘探风险,开发减轻风险的金融工具;促进地热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基于“循环经济”概念进行开发;开展针对公众参与和接受的研究;确保地热能的专业技术和人力资源,培养下一代地热研究力量。 五、地热能知识共享平台 通过开发信息平台,在欧盟层面创建标准和通用数据模型,促进欧洲层面的地热信息获取。将共享相关数据和衍生模型以降低勘探成本并管理技术和财务风险,通过大规模示范和部署以验证创新地热概念及其在能源系统中的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