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光伏产业加速发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4-02-09
  • 国际能源署近日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太阳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达到375吉瓦,总装机容量同比增长31.8%。从各国和各地区情况来看,2023年中国太阳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相当于上一年全球太阳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世界银行能源部门负责人迪米特里奥斯认为,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对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能源转型至关重要。

    光伏产业优势更加凸显

    在去年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上,发展太阳能是各方讨论的重点之一。COP28达成的协议首次提及太阳能、风能和储能技术的成本下降和技术创新,肯定其发展有助于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并呼吁各国以公正、有序、公平的方式在能源系统中向远离化石燃料的目标过渡。

    近年来,全球光伏产业加速发展。相关统计显示,从2019年到2023年,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8%。咨询机构伍德麦肯兹表示,在大多数国家,太阳能已经成为最具成本优势的能源。2023年,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已经超过水电。未来10年,光伏产业仍将保持较高增速。

    全球太阳能理事会首席执行官索尼娅·邓洛普表示,太阳能是当前增长最快、效益最佳的可再生能源,要到2030年使全球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增加两倍,太阳能光伏技术是最重要的能源转型技术。英国埃克塞特大学不久前发布的报告认为,未来几年内太阳能将成为最有竞争力的能源。根据预测,到2044年,光伏发电将占全球发电量的一半以上。

    国际能源署等机构的报告显示,目前全球仍有6.75亿人用不上电,其中约80%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前副主席穆纳辛格表示,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太阳能光伏技术不断革新,优势凸显,为发展中国家寻求经济可持续发展、能源转型和环境保护提供了选择。

    各国积极推动技术运用

    近年来,全球多国纷纷出台各类政策举措,加快能源转型步伐,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

    中东国家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阿联酋提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2023年11月,阿联酋艾尔达芙拉PV2光伏电站项目并网发电。该电站可满足20万户居民用电需求,每年将减少碳排放240万吨,使清洁能源在阿联酋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提高到13%以上。沙特阿拉伯在“2030愿景”中提出,到2030年将达到40吉瓦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并将在可再生能源项目上投资3800亿里亚尔(1里亚尔约合1.91元人民币)。卡塔尔提出,至2030年太阳能发电占比将达到20%。2022年11月,卡塔尔首座光伏电站阿尔卡萨电站正式投入运营,该电站能满足卡塔尔峰值电力需求的10%。汇丰银行中东地区可持续发展部门负责人大卫·拉莫斯表示,中东国家发展以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前景广阔。

    非洲太阳能产业协会去年发布的《2023年展望报告》显示,非洲地区光伏产业正在加速发展。南非、摩洛哥、埃及等国在光伏建设项目上处于领先地位。例如,埃及在《2035年综合可持续能源战略》中提出,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达到61吉瓦,其中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将达43吉瓦。同时,佛得角、博茨瓦纳、厄立特里亚等更多地区国家正在加大光伏产业投资,开始建设和运营大型光伏项目。

    近年来欧盟光伏产业也实现较快增长。根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发布的报告,2023年欧盟光伏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达到56吉瓦,连续第三年保持40%以上的年增长率;预计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在2026年之前有望翻番,达到预期的484吉瓦。

    埃克塞特大学的报告认为,全球光伏产业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相关国家相继推出扶持光伏产业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是光伏组件价格大幅下降。从2010年到2022年,全球太阳能发电的平均加权成本降低了89%,降至0.049美元/千瓦时,几乎比最便宜的化石燃料还要低1/3。

    世界银行网站近期发表的专题文章表示,到2030年,光伏微电网可为3.8亿人不间断提供电力。但是,当前全球电网基础设施投资仍严重不足。相关国家需要制定适宜的政策措施,推广普惠金融,鼓励私人投资。国际社会需加大力度,支持发展中国家建设能源基础设施、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中国助力全球绿色发展

    位于西班牙埃斯特雷马杜拉自治区的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太阳能发电厂于2022年投入使用,是欧洲最大的已投运光伏电站之一,该电厂所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全部来自中国;在肯尼亚加里萨郡,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加里萨光伏电站有效解决了当地用电短缺问题,持续为当地民众提供清洁电力……

    近年来,中国银行参与了阿联酋艾尔达芙拉PV2光伏电站项目、沙特萨卡卡300兆瓦光伏项目等,并在去年成功发行5亿美元共建“一带一路”主题绿色债券。中国银行迪拜分行行长潘鑫源表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国,在光伏项目建设中具有领先优势。中资银行作为连接产能和需求的“桥梁”,可以为促进全球能源转型发挥积极作用。

    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表示,中国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和电动车行业发展方面成绩斐然,“是清洁能源领域的冠军”。阿联酋工业和先进技术部部长、COP28主席苏尔坦·贾比尔说,中国在清洁能源技术方面的持续引领,是助力实现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发展的重要因素。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肖晋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把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提升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正是由于中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全球太阳能发电成本降低近90%,风电成本降低了80%。

    埃及电力与可再生能源部副部长艾哈迈德·穆罕默德·马西纳说,中国方案对全球能源转型和气候治理都具有重要意义,为非洲和阿拉伯国家推动能源转型、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副理事长、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表示,中国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带来创新驱动力。

  • 原文来源:https://solar.in-en.com/html/solar-2435822.shtml
相关报告
  • 《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加速发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11-25
    • 全球能源结构转型进程不断加速。随着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努力及能源低碳化越发成为共识,越来越多国家积极出台政策措施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可期。 国际能源署近期发布的《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显示,在全球能源需求整体下滑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表现出了更大弹性,预计2020—203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需求将增长2/3,约占全球电力需求增量的80%。 国际能源署敦促更多国家积极制定行之有效的能源政策,加速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助推可再生能源产业持续增长。 可再生能源产业逆势增长 在《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中,国际能源署预测,全球能源需求至少要到2023年才能完全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根据报告,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今年全球能源需求预计将下降5%,其中石油需求将下降8%,煤炭使用量将下降7%,但可再生能源行业持续增长,有望在2025年取代煤炭成为主要发电方式。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将提供全球近40%的电力供应。 英国石油公司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评论》显示,在全球煤炭消费量持续下降的同时,全球可再生能源以创纪录的速度增长,占2019年一次能源增长的40%以上。 欧盟统计局11月最新出版的报告显示,2018年欧盟范围内可再生能源生产总量同比上升了2.8%。与10年前相比,2018年化石能源比例呈持续下降趋势,可再生能源则呈上升态势,增长幅度达到49.2%。 目前拉美地区25%的能源来自于可再生能源,近年来风电、光伏发电等增长显著。根据巴西太阳能协会的数据,2018年至今,巴西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增长了5倍多。巴西风能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该国风力发电的装机容量自2010年以来增长15倍以上。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的数据显示,风电是目前拉美地区最受欢迎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模式,去年累计吸收投资89亿美元,同比增长87%。太阳能发电紧随其后,累计吸收投资81亿美元,同比增长31%。 非洲地区的光伏产业发展也在不断提速。根据行业机构彭博新能源财经和Green Cape的市场研报,南非太阳能租赁平台Sun Exchange预计,在2019年到2024年的5年时间内,撒哈拉以南非洲在工商业光伏领域的市场潜力可能超过70亿美元。 多国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 目前,越来越多国家重视开发利用新能源,并相应出台更多产业扶持政策及绿色复苏计划,加快推动能源结构向低碳转型。 韩国近日公布了一项可再生能源长期计划,加大可再生能源电力开发。根据该计划,到2034年,韩国所有燃煤电厂都将退役,可再生能源在韩国能源结构所占比例将从目前的15.1%提高到40%。 法国政府公布的“2030国家能源计划”称,将持续提高其电力供给领域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占比,特别是风电占比,以实现能源转型。到2030年法国电力供给中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将达到40%,其中,风电占比预计达到20%。德国则计划将可再生能源比例从目前的18%提升至30%。 今年7月,欧委会推出了欧盟能源系统一体化发展战略,同时在清洁氢能源、电池等多个重点领域推动建立行业联盟,通过行业间协作促进相关领域发展并拉动投资。在“下一代欧盟”复兴计划长期预算中,欧盟要求成员国在推动经济复苏过程中,将至少37%的公共投资用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领域,并进一步放宽成员国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财政限制条件。 智利政府今年11月正式推出绿色氢能战略,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去年12月,智利政府就宣布加快调整能源结构,计划于2024年之前将燃煤发电份额降至20%,逐步提升水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电的比例,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该国能源总量的比例提高至70%,到2040年所有煤电厂彻底关停。 巴西政府不断出台政策措施,为太阳能等产业相关基础设施和项目提供资金、政策支持,到2035年,巴西电力产业总投资规模将超过300亿美元,其中70%将用于太阳能光伏、风电、生物质能及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 未来产业发展前景可期 国际能源署执行主任法蒂赫·比罗尔博士表示,如果各国政府和投资者能够按照国际能源署设定的可持续发展构想,加大力度开发利用清洁能源,这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将是巨大鼓舞。国际能源署呼吁政府、能源公司、投资者和民众等多方积极参与,力推能源结构优化转型。 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供给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大,相比之下,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可期。斯特恩分析,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国家在政策导向上都在努力减少石油等化石能源造成的排放污染问题,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发展所需成本正不断下降,这为该产业增长提供了契机。从中长期看,投资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将越发受到重视,并已列入许多国家的发展战略。 比利时布吕格尔经济研究所能源问题专家本迈克·威廉姆斯认为,在政府加大公共投资的同时,能否有效吸引私人领域的投资也十分重要。各国政府一方面可通过政策引导调整市场预期,使投资者预见到投资低碳经济的前景;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快内部能源市场一体化建设,加强国际间的政策协调,确保能源价格保持在稳定、合理的区间,从而吸引投资者对绿色能源产业的关注度。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巴黎协定》气候目标,各成员国应该努力提高可再生能源结构占比,并确保获得普遍可靠的电力,积极打造包容、韧性、低碳的能源系统。”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执行秘书阿里·沙赫巴纳在2020全球能源互联网(亚洲)大会上表示。本届大会提出,要加快开发资源条件好、经济效益优的清洁能源基地,向洲内用能中心送电,打造洲内“西电东送、北电南供、多能互补、区域互联”的能源发展格局。在此基础上建设亚洲与欧洲、非洲、大洋洲电力互联通道,实现跨洲能源互济。
  • 《“30·60”目标推动能源转型 光伏产业再迎发展机遇》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27
    • 自“30·60”目标提出以来,光伏行业被视为能源结构调整的主要途径之一。“要实现能耗和碳排放目标,必须要优化产业布局、改善能源结构。这就意味着要进一步加快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陕西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周宾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对于像隆基股份这样的龙头企业来讲,将继续维持高景气发展状态。”开源证券资深投资顾问刘浪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光伏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30·60’目标成为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要求,传统化石能源发电的减碳等量替代前景广阔。”周宾表示,作为新能源产业的代表之一,在经历了近年来的政策调整与行业整理之后,太阳能光伏产业集中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市场发展更趋规范。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光伏产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年底,我国光伏装机累计达204.3吉瓦,连续五年居全球首位。全国光伏发电量全年达到224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了26.3%。2019年光伏主要产业链产量在全球总产量中的占比继续扩大,产品出口总额约207.8亿元,同比增长29%。 2020年,各个行业都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光伏产业却实现了难能可贵的逆势上扬。 “中国光伏市场在‘碳中和’目标指引下,将进入下一个快速发展阶段,预计2021年全球新增装机达150GW,‘十四五’国内年均光伏新增装机规模70GW-90GW,预计2021年新增规模55GW-65GW,分布式光伏(含户用光伏)20-23GW,集中式地面电站35GW-42GW。”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在“PAT2021爱光伏一生一世光伏先进技术研讨会”上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其供给端和需求端的不匹配性,目前,对光伏产业储能相关的技术、设备和系统研发和生产需求缺口较大。此外,光伏企业非技术成本控制成效也将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度电成本。”周宾表示,未来不断扩大产业规模逐步替代部分传统化石能源和火电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技术效率,加大政策支持和助力企业减负,努力实现“光”“储”耦合和光伏平价将成为实现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龙头企业机遇凸显 “光伏产业在‘碳达峰、碳中和’以及‘十四五’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大背景下,受到的关注度很高。可以说光伏产业正处在新旧能源替代革命的初潮期,百年未有之能源供给与消费大变局的风口启动期。”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祁海珅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2020年是光伏平价上网的元年,通过去补贴、去落后产能,迎来了完全市场化竞争时代,这也加速了行业的优胜劣汰,更有利于资源向优质光伏企业倾斜,产业链各环节价格的调整会使一些现金流相对脆弱且研发能力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或被逼永久性退出,而龙头公司在产业链价格调整刺激出新的需求后,能抢占到更多的市场份额,强者之路会更强。 “这对于像隆基股份这样的龙头企业来讲,将继续维持高景气发展状态。”刘浪表示,隆基股份是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制造商,在硅片端优势显著,并且在游组件端迅速通过品牌和渠道优势打开市场空间,已在组件和硅片端取得双龙头地位优势,“隆基股份未来逐步加快电池产能配套,实现硅片-电池-组件全产业链一体化,牢固把握产业各环节竞争要素。鉴于未来五年规划之中,光伏年新增装机规模有望达到67GW以上,硅料供不应求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帮助行业维持高景气状态。” “近期的光伏原材料价格明显上涨,体现出行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周宾表示,在光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光伏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的优势的同时,需要更加重视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促进产业部门、金融资本、科创机构之间良性互动。 “特别是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样品测试、成果转化等之间的信息流、技术流和价值流应不断优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和效益。”周宾建议,对企业的基础性、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的持续研究应给予必要的财政奖补和政策支持,“同时,应合理发挥金融工具的杠杆功能,不断扩大直融规模,加强生产企业与投资机构在能源金融、绿色金融、气候金融、碳金融、可持续金融和助力乡村振兴等领域的项目合作。” 友好型光伏电站成发展样本 作为全球光伏行业的龙头,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目前隆基股份的云南保山工厂和马来西亚古晋工厂已实现100%清洁能源供能,将完全绿色制造的光伏产品输送至全球市场。 除了生产端,隆基股份也在积极推动供应链绿色化发展,将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施工、绿色回收再利用、绿色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生产者责任延伸理念融入隆基供应链管理体系,识别产品及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绿色属性,协同价值链上的供应商、制造商、物流商、销售商、用户、回收商等实体,对产品的绿色属性进行有效管理,减少其制造、运输、储存以及使用等过程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在隆基股份看来,在“30·60”目标背景下,光伏行业重塑在即。“自‘30·60’目标提出以来,光伏行业被视为能源结构调整的主要途径之一,叠加‘十四五’光伏全面平价的首年,光伏电站的投资、建设以及发展模式正在被重塑。”隆基清洁能源技术总监邬林勇博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光伏平价全面实现,组件、逆变器等设备成本在不断降低,最低初始投资成本不再是最优解决方案,建设友好型电站才是整个光伏行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未来的光伏电站要实现环境友好、电网友好、系统友好、收益友好,才能最大化地提高收益。” 三月中旬刚刚结束的“碳达峰”愿景下光伏电站发展趋势研讨会上,与会各方共同发起“关于共同推进友好型光伏电站建设的倡议”。这意味着,光伏电站的发展模式已经从粗放型迈向精细化,友好型光伏电站将成为光伏能源发展的“绿色样本”。 陕西宜君峡光250MW光伏发电项目就是友好型光伏电站的代表,其不仅全面实现全容量并网、绿色农业收益,还完成了生态全面修复、系统高效协同的使命。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作为“领跑者”项目,该电站配套了双面专用跟踪支架、单晶双面、多路MPPT逆变器、储能技术等先进技术,在发电量上超出预期二类三类边界,绿色的电力源源不断地通过电网,输送到西安境内的草滩供电局,让西安的工商业用电和居民用电更加“低碳”“洁净”。同时,这座电站还克服了水土流失的难题,在光伏板间建起数百座农业大棚,把荒地变成农业良田,实现了集发电、农业、旅游、扶贫“四位一体”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