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夫为什么要放弃全球草铵膦市场?》

  • 来源专题:现代化工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8-06
  • 2024年7月,巴斯夫公司表示,由于经济原因,计划在2024年底前停止德国克那普萨克地区(Knapsack)和法兰克福工厂草铵膦活性成分的生产。法兰克福工厂的草铵膦制剂将于2025年停产,随后这两家工厂将被关闭。对于关厂的原因,巴斯夫表示,其草铵膦生产受到来自仿制药制造商、替代技术以及高能源和原材料成本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尽管两家工厂均实施降低生产成本的措施,但其产量和盈利能力的改善仍不尽如人意。 从巴斯夫宣布关闭草铵膦工厂的原因来看,这些原因也是造成化工项目关停或淘汰的主要因素。近几年草铵膦全球市场遭遇了怎样的变化?是否已出现了亏损呢? 一、草铵膦是低毒高效的除草剂 据相关资料了解到,草铵膦是高效的除草剂产品,具有更高的除草效率、更低的使用量以及更强的环境友好性。草铵膦具有杀草谱广、在土壤中迅速失活降解、对非靶标生物低毒的特性,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使作物对草铵膦产生抗性,从而使草铵膦能够选择性地杀死杂草而不危害作物。精草铵膦是草铵膦中的有效成分,它可以实现药效翻倍、用量减半的效果。精草铵膦含有一个手性中心,具有L型和D型两种光学异构体,其中只有L型具有除草活性,因此L-草铵膦又称为精草铵膦。 相比普通草铵膦,精草铵膦的除草效果更强,对环境的影响更小,可以显著降低使用成本,并有望逐步取代普通草铵膦。此外,精草铵膦的市场前景广阔,被视为减量增效、绿色环保的新一代除草剂。 草铵膦作为除草剂品种,其毒性相对于其他除草剂而言属于中等水平。草铵膦的急性毒性在动物实验中显示为低至中等毒性,并且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草铵膦被归类为第三类危害,即轻微危害。在除草剂领域中,草铵膦的毒性较低,且没有证据表明它具有致癌性、生殖毒性或致畸作用。 二、草铵膦全球产能高速增长,供需矛盾恶化 笔者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过去13年中,全球草铵膦产能出现了快速增长,从最初的4800吨/年,提升至2023年的12.28万吨/年,过去13年中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31%。纵观化工产业,草铵膦都属于产能增长相对惊人的产品。 草铵膦是20世纪80年代由赫斯特公司(后归属拜耳公司,现属巴斯夫)开发研制的。2014年以来,百草枯全球范围禁限用、草甘膦抗性问题逐渐严重、耐草铵膦转基因技术的推广等因素叠加,使得草铵膦需求快速增长,草铵膦亦成为第二大转基因作物除草剂。 图 1 全球草铵膦产能年度变化(单位:吨) 数据来源:中农纵横 根据中农纵横数据了解到,全球草铵膦产能主要分布在中国、德国和印度等国家,其中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草铵膦生产国家,截至2023年底,中国产能已突破11万吨/年。其次是德国和印度,巴斯夫产能仅有0.8万吨/年,但此次德国关闭草铵膦工厂后,巴斯夫将真正退出全球草铵膦市场。 另外,未来拟在建项目规模超过32万吨/年,如果全部投产后,全球草铵膦产能规模将超过44万吨/年,其中拟在建的项目全部在中国。笔者认为,产能的快速增加是巴斯夫选择放弃草铵膦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 表 1 全球(中国)2024年草铵膦及L-草铵膦产能布局情况 数据来源:中农纵横汇总及产品研究报告 三、草铵膦理论经济性快速降低,基本达到盈亏平衡水平 随着全球竞争的越发激烈,全球草铵膦的市场价格逐年降低。从2020年开始,中国草铵膦价格震荡下行,从19万元/吨的水平,逐步降低至2023年的5.6万元/吨水平,累积下跌幅度超过71%。过去5年中,中国草铵膦价格跌了接近三分之二。 图 2 中国草铵膦价格波动(单位:元/吨) 也正是由于市场价格的大幅下跌,导致草铵膦理论利润率快速萎缩。笔者根据相关环评数据了解到,草铵膦从2022年至2024年期间内,理论利润率从最初的66%左右,下跌至15%左右,累积下跌了51个百分点。过去3年内,中国草铵膦的利润空间也萎缩了超过三分之二。 图3中国草铵膦理论利润率变化 四、原料成本构成占比最大,原料成本降幅小于草铵膦价格的降幅 草铵膦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三氯化磷、亚磷酸三乙酯、四氢呋喃、三甲苯、氯甲烷、镁锭、甲基亚膦酸二乙酯、丙烯醛、甲醇、乙醇、醋酸酐、氰化钠、氯化铵、盐酸、氨水、环氧丙烷、液氨等众多原料产品,其中原料成本占到了总成本97%及以上。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理论利润率水平是按照中国市场计算,也是生产成本较低的方式。位于欧洲的巴斯夫,其环保成本、碳排放成本、人力成本等都要明显高于中国,这种情况下,不排除巴斯夫生产的草铵膦已出现了亏损的局面。 图 4 中国草铵膦主要成本对比 从详细的原料成本构成来看,甲基亚磷酸二乙酯成本占比接近40%,是最大的原料构成成本。其次是亚磷酸三乙酯,占到成本的23%左右,是位于原料成本的第二位。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成本,如醋酸酐、丙烯醛、三氯化磷、乙醇等产品,都对草铵膦的生产成本存在较大的影响。 笔者了解到,最近几年草铵膦的原料价格呈现了逐步降低,如三氯化磷价格从2022年超过9000元/吨,下跌至2024年的近6000元/吨。而四氢呋喃从2022年的2.7万元/吨,下跌至2024年的1.3万元/吨,跌幅巨大。一氯甲烷从2022年5000元/吨,下跌至2024年的2300元/吨水平,也出现了明显的下跌。 笔者认为,草铵膦原料成本降幅小于产品售价下跌幅度。草铵膦售价的下跌,是造成其利润快速萎缩的关键原因,本质原因还是在于竞争环境的恶化。 图 5 不同原料的成本构成 笔者认为,草铵膦作为全球三大灭生性除草剂之一,具有较高的市场需求和应用价值,产品毒性角度,也适合现在及未来的除草市场应用。虽然巴斯夫宣布退出草铵膦市场,但是距离真正退出还有一定时间,并且巴斯夫全球产能较小,对全球的市场影响力不大,预期对草铵膦价格不会有大幅影响。目前中国新安股份、利尔化学和永农生物等企业正通过产能扩张和技术升级来增强竞争力。未来草铵膦小规模企业陆续淘汰退出是大概率事件,这也将形成全球草铵膦市场的整合,驱动草铵膦产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更多推荐 来源:化工平头哥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及业内人士投稿,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所有文章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TU0NzEyMA==&mid=2650342156&idx=3&sn=1c96c73e157fb9a1aa9b85776ee3e817&chksm=8692062224a6644a8f162c0a459b1e256f5ee300b76c07ec7cc399bf7333cbbee4e5c68f85d6#rd
相关报告
  • 《巴斯夫又放弃一项目!》

    • 来源专题:现代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7-10
    • 当地时间7月2日德国化学品制造商巴斯夫表示,放弃在智利投资锂矿资产的计划。该公司称,已退出与Wealth Minerals的初步谈判,后者总部位于加拿大温哥华,在智利拥有勘探项目。 巴斯夫在智利的投资计划处于初期阶段,据此前消息,如果Wealth Minerals在智利获得锂资源的生产合同,巴斯夫将与其开展资金支持和承购锂资源的合作。 其还计划建电池材料厂,转化锂为电动汽车电池正极材料。若锂资源合作取消,意味着该厂计划或受影响。据悉,此前计划该工厂是与比亚迪共同合作建设。 终止的原因 巴斯夫并没有解释结束上述谈判的具体原因,Wealth Minerals也未就合作终止事宜对外置评。而我们猜测终止的潜在原因如下: 首先是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不佳。全球电动汽车应用放缓拖累了电池金属价格,被认为是双方合作终止的潜在原因。 在新能源车方面,纯电动车是过去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的重要市场,占比从2020年仅有的5%,到2023年占比已经达到24%,但是进入到2024年,纯电动车的占比未再有提升。 全球电动汽车的销量远低于预期,尤其是在美国和德国,这影响了对电池的需求。 再加上6月12日欧盟宣布对华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关税,此临时关税将于7月5日也就是昨天正式生效,最长期限为四个月。据行业估计,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占欧洲市场的近22%,而中国品牌占欧盟电动汽车销量的8%,此举将对于我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影响巨大。 其次是锂价持续下行。锂价在2022年底飙升至创纪录水平的60万元/吨后,目前国内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在每吨10万元以下,仅为高峰时的六分之一左右。 2024年上半年,价格在3、4月份站上110000元/吨,但随后因供需关系急剧转变而下滑。目前,华东地区电池级碳酸锂主流市场价格88000-93000元/吨,低端价格已跌破90000元/吨大关。 同时,据媒体报道,阿根廷作为锂出口国,近期将有四个新锂矿项目陆续投产,将使锂年产能大增约80%,意味着当前碳酸锂整体供应已明显大于需求。 而且价格的持续下行减少了生产企业利润空间。据理论公式推算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在100000元/吨以上时,企业才能保持盈利。 最后可能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智利是全球锂产量排名第二位的国家,目前正在推行锂业国有化政策,智利化工矿业公司(SQM)成为首个具体推进的项目。 5月底,SQM已与智利国家铜业公司签署合伙协议,计划成立合资公司,开发SQM租赁自智利政府的阿塔卡马盐湖地区的锂资源。智利国家铜业公司为智利政府指定的锂业国有化实施主体。 根据协议,智利国家铜业公司占股51%,SQM占49%。2025-2030年,智利政府将获得合资公司70%的经营利润。2031年起,该比例还会升至85%。这意味着,SQM锂业务的大部分利润将收归智利政府。 此举引发了SQM第二大股东天齐锂业(002466.SZ)的不满。其指出,一旦SQM与智利铜业公司的合作关系生效,认为SQM可能失去锂业务控制权,且SQM锂业务收益将有可能减少,进而影响天齐锂业投资回报和经济利益。 巴斯夫频繁调整上游电池贵金属投资布局 巴斯夫提供包括涂料和高性能塑料在内的汽车化学品,在新能源汽车转型的浪潮下,锂电池正极材料是该公司重点押注的领域。2012年,巴斯夫成立了电池材料业务部,主要集中于三元体系为主的正极材料,不过其在近期频繁调整上游电池贵金属的投资布局。 就在上周巴斯夫才决定放弃酝酿三年多的印尼韦达湾镍钴精炼项目,原因是全球镍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公司认为没有必要再开展如此大规模的投资,以确保其电池材料业务的金属供应具有弹性。 由于全球镍市场供需失衡,镍价自2023年以来快速下行,伦敦镍期货价格下跌了约五成,上期所镍均价为17万元人民币/吨,同比下降12.2%。 再加上我国2023年,硫酸镍市场也呈现供强需弱的格局,需求端增速不及供给端,三元电池材料产量同比预期下滑,截至2024年5月,三元材料出口量为6882吨,环比下滑5%,同比减少20%,给硫酸镍价格带来较强的下行压力。 巴斯夫称,公司的电池材料部门有专业采购团队,专注于金属、前驱体的管理和贸易,已构建了强大的合作网络,以确保全球正极材料业务关键原材料供应。 更多推荐 来源:巴斯夫、界面新闻、慧正资讯、化工新材料 ※辛苦看完文章的您在文末点一下【在看】, 这样我们就能出现在您的常读订阅号列表里,让您第一时间了解行业动向!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及业内人士投稿,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所有文章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巴斯夫、陶氏、科思创等巨头联合成立全球联盟!终结塑料垃圾》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1-21
    • 巴斯夫、陶氏、科思创等多家化工巨头,竟集体在搞事! "干什么呢?最近,他们在伦敦组成了一个非营利组织,名为:“清除塑料废弃物行动联盟”The Alliance to End Plastic Waste(AEPW) 约30家联盟创始成员来自全球塑料与消费品价值链,包括: 化工与塑料制造商 消费品企业 零售商 包装薄膜制造商 以及废弃物管理公司。 覆盖北美、南美、欧洲、亚洲、非洲和中东地区。 除了巴斯夫、陶氏、科思创,AEPW的创始成员还有:贝瑞全球、Braskem、雪佛龙菲利普斯化工、科莱恩、CP集团、帝斯曼、埃克森美孚、台塑集团(美国)、汉高、利安德巴塞尔、三菱化学控股、三井化学、NOVA化学、OxyChem、普立万、宝洁、信实工业、沙特基础工业、萨索尔、壳牌、苏伊士、暹罗化工、住友化学、道达尔、威立雅,以及埃尼集团旗下的Versalis。 AEPW已承诺投入10亿美元(目标在未来五年内投入15亿美元),帮助终结环境中存在的塑料垃圾。包括在4个重要领域推动多个项目: 一是基础设施,包括开发基础设施以收集和管理废弃物,促进循环使用; 二是创新,包括推进新技术的开发和扩展,使塑料的回收和循环使用更加简便,开发废弃塑料的再利用价值; 三是宣传与合作,包括面向政府、企业、社区开展宣传与合作,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四是清理,包括清理环境中废弃塑料聚集区域,尤其是主要的废弃物传输管道,比如将陆地废弃塑料传输至海洋的河流。 联盟成员正在推出哪些全新的解决方案,减少塑料垃圾及促进塑料回收? 接下来看看这几位巨头的行动。 巴斯夫 巴斯夫是全球最大化工企业之一,2017年全球销售额超过600亿欧元。 “塑料是一种高效的材料,能节约资源,有益于人类健康、安全及社会便利。” 巴斯夫欧洲公司执行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技术官薄睦乐(Martin Brudermüller)表示,“然而如果不能合理使用、处理和回收塑料废弃物,这些优点就会变为缺点。” 图源:巴斯夫进行时 “阻止塑料垃圾肆意污染环境的一大重要措施就是:构建闭环,将塑料废弃物循环再生为全新原材料。化工行业在创新并推动把塑料废弃物转化为新产品的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巴斯夫最近启动的‘化学循环项目’为例,该项目首度运用创新技术,促进塑料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巴斯夫已经与客户和合作伙伴一起开发并生产出第一批以化学循环再生塑料为基础的产品。” 薄睦乐表示,“我们坚定支持减少自然环境中塑料垃圾这一目标。巴斯夫联合成立这一联盟,因为我们希望引领并推动创新解决方案,为有效解决全球塑料垃圾问题作出贡献。” 陶氏化学 作为“清除塑料废弃物行动联盟”创始成员 ↓↓↓ 陶氏首席执行官Jim Fitterling表示: “创建没有废弃物污染的环境,对于陶氏和整个化工行业的未来至关重要,或者站在更高的视角,对于我们的地球来说意义重大。清除塑料废弃物行动联盟汇聚企业、政府、非政府组织、消费者的力量,使我们加快步伐,努力推进创新、提供急需的资源并采取果断的行动,清除环境中的废弃塑料。” 推动塑料循环经济,助力创建美好环境,陶氏在行动。 ? 陶氏RecycleReady技术助力制造企业,开发符合可持续包装联盟的“How2Recycle”标签要求的包装材料。这类包装材料可通过“聚乙烯回收渠道”回收(比如美国在杂货店设置的废弃物收集系统)。此外,陶氏继续专注于增容剂技术,将回收的多层包装材料转化为新产品。 ? 陶氏去年秋季开始#PullingOurWeight 活动,已有超过5600名陶氏员工及其亲友参与了全球范围内55个清理活动,从海岸和水域中清除超过5.25万磅(23814公斤)垃圾和废弃物。 ? 2014年,陶氏发起名为Hefty® EnergyBag®的回收行动,收集不易回收的塑料并将之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截止2018年7月,该项目已收集超过17.65万个塑料袋,从垃圾填埋场中挽救超过115吨的塑料废弃物,相当于约9200万个薯片包装袋或546桶柴油的能量。 ? 陶氏是可持续包装联盟的创始成员,该组织联合包装薄膜制造商及品牌商,提高包装自立袋的产量。包装自立袋可以通过现有的“聚乙烯膜回收渠道”进行回收。 科思创 “科思创坚信塑料具有重要价值,不应被废弃于自然环境。所有废弃物都应被视作资源。”科思创首席执行官施乐文博士(Dr. Markus Steilemann)表示,“我们相信新联盟可以大幅促进创新,推进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并将‘变废为宝’的概念转化为经济可行的可持续解决方案。” 科思创已与众多塑料行业合作伙伴和国际组织合作,通过一系列行动,防止塑料废弃物流入水道和自然环境。 科思创是“清洁扫除行动”(Operation Clean Sweep)的一员,该全球倡议旨在防止塑料粒子在生产及运输过程中发生流失。在傍水而建的科思创全球各大生产基地,员工也积极组织和参与清洁行动。 在澳大利亚一项名为“软着陆”的床垫回收计划中,科思创提供支持。 科思创认为,再循环利用不应只局限于塑料废弃物的处置,而应当贯穿整个价值链。 在原材料选择方面,利用二氧化碳和生物质等替代物进行生产,不仅可以形成碳循环利用的“闭环”,也可以节省原油等化石资源。 科思创已开发出一项使用二氧化碳生产塑料原材料的创新工艺,相关产品已面市。 2016年 科思创宣布,首次工业化利用二氧化碳生产出了塑料,并拥有其专利。 二氧化碳先是变成多元醇,然后化合成为聚氨酯泡沫,进而制造各种塑料,最终被装在床垫、家具上。未来,它还会用于轿车、跑鞋、冷链和临时住房。 二氧化碳制成的超轻聚氨酯泡沫保温材料,已被用在环球航行的“阳光动力号”飞机上,为驾驶员座舱提供所需强度,并隔绝外界的极端温度。 2018年 11月,二氧化碳应用领域又有新突破。 这款基于二氧化碳的新型粘合剂的首个客户,是运动地坪生产商Polytan。该公司采用这一材料和橡胶颗粒生产弹性地板。 这一全球首个由二氧化碳制成的地坪位于“克雷菲尔德曲棍球和网球俱乐部”。 地坪铺设在一个99米长、59米宽的运动场上,作为上方人造草坪的垫层,该全新亮蓝色的人造草坪同样由Polytan制造。“体育不仅关乎健康,同时还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我们正通过新装修的曲棍球场证明这一点,新球场必定会让我们的俱乐部更具吸引力。”俱乐部经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