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水工程建设与安全重点实验室》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 徐慧芳
  • 发布时间:2012-03-13
  • 实验室立足国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需要,主要承担和解决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中提出的结构与材料应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问题,以及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水利部、国家电力公司和国内流域水电开发公司、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中有关课题的研究,为工程设计与施工和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主要研究领域为:水工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应用基础理论及坝工关键技术研究;水工混凝土的耐久性定量化设计及安全运行寿命评估方法研究;水工混凝土高性能化的应用基础研究、适用于特殊及严酷环境的混凝土技术研究、新型混凝土外加剂和掺合料的研究;水工混凝土建筑物老化病害检测、评估及修补加固技术;水工结构新型防水止水结构与材料的应用技术和产品化研究、水工高分子材料修补防护材料与结构研究;水工沥青混凝土防渗结构、材料及防渗技术研究;生态水工学应用技术研究等。   四十年来先后承担包括三峡、小浪底水利枢纽,小湾、锦屏I级、溪洛渡、拉西瓦、龙滩、光照、沙牌,水布垭、洪家渡、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工程等几百余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科技攻关,解决了大量复杂的工程技术难题。
  • 原文来源:http://www.iwhr.com/zgskyww/zzjg/kyjg/zdsys/bj/webinfo/2008/01/1279703238802260.htm
相关报告
  • 《水利部水科学与水工程重点实验室》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徐慧芳
    • 发布时间:2012-03-13
    • 2004年,水利部水科学与水工程重点实验室是经水利部评审认定的部级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实验室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文循环响应、水资源配置、水文水资源与水环境等应用基础研究的理论创新,为解决我国洪旱灾害、水资源及水环境等水安全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撑;以综合试验研究取得的重大关键技术创新,为我国水利水电、河流海岸综合治理等重大工程提供技术支持;研究并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水科学理论及方法。   实验室是我国首批博士、硕士授予权单位,建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十分重视并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多次承办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与国外有关单位建立了紧密联系,努力提高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水平。同时,实验室还培养了一支素质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科技队伍。至2008年底,实验室共有95名在职人员,其中固定研究人员93人,专职技术支撑与管理人员2人。   2004-2008年期间实验室共承担各类科研任务436项,总经费32160万元。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63项,经费7370万元;部级科研项目72项,经费5043万元,国家和部省级项目经费占38.60%。人均承担科研任务339万元,其中国家级任务78万元。   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励 5 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励 34 项。实验室人员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246 篇,被SCI、EI检索收录 81 篇。出版专著 22 部,译著 1 部。获得专利授权 15 项,其中发明专利 4 项。软件著作权 1 项。
  • 《水利部江湖治理与防洪重点实验室》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与防治领域信息门户
    • 编译者:徐慧芳
    • 发布时间:2012-03-13
    • 2004年3月通过水利部组织的评审以来,作为本实验室重要依托条件的“长江防洪模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05年12月26日防洪模型正式投入运行。同时,实验室围绕国家治水、水资源和水电能源发展战略目标,面向经济建设的重大需求,承担了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水利部现代水利科技创新计划等基金项目的研究工作,开展了三峡水库淤积、三峡水库下游江湖冲淤演变、长江口综合整治和鄱阳湖口控制工程等项研究,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