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植物园在高山树线响应气候变化方面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2-05-25
  •   高山树线 (alpine treeline) 通常被认为是亚高山森林和高山草甸之间的气候敏感区域,全球范围的树线通常处于生长季土壤温度为6-7℃的海拔位置。过去的一个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几乎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气候变暖现象,其中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的变暖现象最为明显。因此,在全球范围内,树线几乎都发生了响应气候变暖而向高海拔迁移以及树木密度增加的现象。然而,对于树线交错区的位置迁移和树木密度增加之间的相互关联目前知之甚少。过去在区域和局域尺度上关于这两个生态过程的研究通常会产生不一致的结果。例如,部分树线区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树木密度增加而没有发生明显的树线位置迁移,而另外一些树线则出现了相反的现象。

      近日,武汉植物园森林生态学科组发现了树线位置迁移和密度变化差异的全球性格局,相关成果以“Climate warming will widen the lagging gap of global treeline shift relative to densification” 为题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研究人员通过量化全球范围树线交错区位置迁移速度与树木致密化速度之间的差异,并且探讨其背后的驱动因子。研究发现位置迁移和致密化之间的不匹配性存在于全球范围内超过63%的树线区域 (图1)。这一结果主要是由温度变化导致的,具体表现为:与树木致密化的速度相比,当温度变暖的速度增加时,树线上移的速度趋于明显的下降趋势 (图2)。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暖的加速扩大了树线上移速率与树木致密化速率之间的不匹配程度,从而扩大了全球树线迁移相对于树木致密化的滞后差距。

      武汉植物园助理研究员史航为论文第一作者,党海山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71491,31770517),中国环科院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估项目(2019HJ2096001006)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KFJ-STS-QYZD-178)的资助。

  • 原文来源:http://www.whiob.ac.cn/xwdt/kydt/yjjz/202205/t20220525_6453753.html;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68192322001101
相关报告
  • 《武汉植物园在高山林线生态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03-16
    •  处于物种分布海拔范围上限的树木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因此气候变暖导致高山林线树木的更新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然而,以前的研究只关注了日平均温度升高的影响,忽视了白天和夜间升温对高山林线树木更新的不对称性作用。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助理研究员史航在张全发研究员和党海山研究员的指导下,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收集和整理高山林线的更新数据,并结合本课题组的野外数据,运用整合分析的方法比较了北半球林线更新对白天和夜间升温的响应,并评估了降雨对林线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管处于何种环境条件之下,白天和夜间的升温都能显著促进林线的更新。然而,相比于白天温度,林线更新对夜间温度的变化更为敏感。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白天温度的升高更容易导致干旱情况的发生。因此,鉴于当前全球地表温度将继续上升,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这种白天和夜间变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不对称影响,以制定有效的策略来应对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研究成果以“Asymmetric effects of daytime and nighttime warming on alpine treeline recruitment” 为题发表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71491, 31770517, 32201371)的支持。
  • 《武汉植物园在乙烯调控葡萄叶片低温应答方面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03-16
    • 葡萄(Vitis)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水果作物。低温胁迫是影响葡萄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环境因素。因此,研究葡萄在低温条件下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乙烯(ETH)在植物的各种发育过程和胁迫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葡萄中,ETH在低温胁迫下显著增加,并正调节耐寒性。然而,ETH在葡萄叶片冷胁迫下的转录调控作用目前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联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生物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湖北省农科院、新疆农业科学院吐鲁番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多位科研人员,选取冬季极耐寒的野生葡萄品种山葡萄(V.amurensis)的叶片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低温胁迫下葡萄叶片转录组和植物激素的变化,鉴定了在低温胁迫下ETH调控的基因,并讨论了ETH与其他低温诱导的植物激素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AP2/ERF和WRKY转录因子(TF)是两个高度富集的TF家族,在低温胁迫下持续上调,但被AVG抑制。通过比较葡萄叶片在低温处理下和低温并外源喷施AVG处理下的转录组,可以鉴定潜在的ETH调控基因。受ETH正向调控的基因在溶质转运、蛋白质生物合成、植物激素作用、抗氧化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等方面富集。在低温胁迫下,ETH、IAA、ABA的合成和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上调,而AVG则抑制这种上调。ETH、ABA和IAA在低温下的含量变化与转录组数据一致,表明ABA和IAA在低温胁迫下的响应可能是通过ETH信号通路调控的。   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植物低温胁迫下ETH的复杂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也为培育抗寒葡萄品种提供了新的契机。相关论文以“Dissecting the effect of ethylene in the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chilling treatment in grapevine leaves”为题在线发表于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博士研究生侯雨君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生物研究院Darren C.J. Wong为该论文第一作者,武汉植物园辛海平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技术创新重点项目等项目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