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苗研发,为什么一开始就布局5条技术路线?》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0-10-14
  • 据世界卫生组织官网10月2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有42个在研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我国自主研发的疫苗已有11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更值得一提的是,这11个疫苗实现了5条技术路线进入临床试验的全覆盖。

      5路“战队”全面布局,极具前瞻性

      疫情是疫苗研发开启的“发令枪”。

      “在疫情暴发初期,科技部就对5条技术路线进行了全面布局,我认为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公司董事长杨晓明说,现在5条技术路线都进入到临床试验阶段,也充分表明,当时的科研布局是有超前战略眼光的。

      资料显示,为最大限度提升我国新冠疫苗研发的成功率和速度,科研攻关组迅速确定的5条主要技术路线为: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包括RNA疫苗和DNA疫苗)。

      同时布局5条技术路线,目标很明确,就是要保成功。如果把疫苗研发比喻成一场战斗,就需要尖刀班、主力部队、空降部队……不同疫苗有不同特点,发挥不同的优势,在配合作战中打出不同建制的组合,最终的目标只有一个——攻下“山头”。

      应急攻关项目支持下的5条技术路线,每条技术路线都有1—3个团队进行研发,每个技术路线都由多个单位形成合力,从企业到高校、科研院所再到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国家顶尖学术机构以及生命科学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夜以继日投入研发。

      进展如何?要看数据!数据!数据!

      9月25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冠病毒疫苗工作进展情况吹风会上,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率先带来好消息。他说,4个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疫苗中,3个是灭活疫苗,1个是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正在抓紧开展Ⅰ、Ⅱ期的临床试验。

      对于临床试验的Ⅰ期、Ⅱ期、Ⅲ期,普通人可能很难分清。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解释,Ⅰ期证明它的安全性;Ⅱ期继续保证安全性,更要确保有效,主要检测抗体能不能产生、产生多少、什么时候产生、持续多长时间等。Ⅲ期则是在疾病流行区域,通过大量的人群接种,去观察到底有没有实质上的保护效果。

      简单理解,疫苗需要依次回答是不是对机体安全(安全性)、能不能训练免疫系统识别病毒(有效性)、小规模“实战”(Ⅲ期临床试验)效果的问题,只有获得全部通过才能获批上市,给公众接种。

      “通过”与否的重要依据就是:数据!包括不良反应率、中和抗体产生等相关数据。由于是随机双盲试验,数据只有在某一阶段试验完成后揭盲,才会知晓。

      例如,在中国生物公司灭活疫苗Ⅰ/Ⅱ期临床试验部分揭盲数据显示,疫苗接种后安全性好,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免疫原性结果显示,不同程序、不同剂量接种后,疫苗组接种者均产生中和抗体,部分组别中和抗体阳转率达100%。

      据介绍,目前应急攻关项目支持的4个灭活疫苗均已获批进入临床试验,其中3个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是我国的优势品种。

      进入疾病流行区域,中国疫苗在实战中展现保护效力。

      中国生物公司的两个灭活疫苗在中东、南美等地开展Ⅲ期临床试验,已接种数万人,目前观察无严重不良反应;北京科兴中维公司的灭活疫苗在南美、东南亚等地,军事医学研究院和康希诺公司联合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在欧亚地区均开展了Ⅲ期临床试验。

      客观而言,截至目前,还没人获得新冠病毒疫苗的临床Ⅲ期实验数据,对于它在小规模“实战”中的表现还是一个未知数。

      “根据我们已经获得的疫苗研发和临床试验过程中的数据,我非常有信心。”杨晓明表示,“我们的灭活疫苗从进展来说、从质量指标来说在全球都应该是领先的。”

      多类疫苗互补,应对狡猾病毒“多留几手”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存在多变的情况。所谓“众口难调”,单一疫苗难以全面适应。正因为如此,储备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至关重要。

      “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有自己的优缺点,在临床使用时有很强的互补性。”苏州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英博说,真实世界中的情况千变万化,例如针对老年人的特点,某种疫苗可能更适用;而同一个人也可能需要在不同时期打不同的疫苗,或者不同年龄、身体状况的人打不同的疫苗;此外,如果一个人已经注射诸如流感疫苗等其他疫苗,哪些疫苗适合联用也需考量。

      不同的公众有不同的情况,一旦一种疫苗在一定条件下不适用,另一种备选疫苗可以做“后手”。

      把人民的健康放在第一位,使得在中国新冠疫苗研发部署的早期,这些就已经有所考量。

  • 原文来源: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0-10/13/content_454888.htm?div=-1
相关报告
  • 《俄正在研发26种新冠病毒疫苗》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9-17
    • 俄罗斯联邦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公益监督局局长波波娃15日在俄科学院主席团会议上透露,俄正在研发26种新冠病毒疫苗。 波波娃说,世界上有36种新冠病毒疫苗处于临床试验阶段,92种疫苗处于临床前试验阶段。而俄罗斯17个科研机构正在研发26款疫苗。她说,需要许多种新冠病毒疫苗,因为不同的人可能对接种有不同的反应。 波波娃表示,俄罗斯丘马科夫联邦免疫和生物制品研究与开发科研中心开发的另一种新冠病毒疫苗即将开始临床试验。 当天俄卫生部长穆拉什科表示,在“卫星—V”新冠病毒疫苗三期试验框架下,已有300名志愿者接种了该疫苗。其中14%的人出现了轻微不适。这些轻微不适症状包括乏力、肌肉疼痛等,均是可预见的症状。 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主席沃洛金当天透露,自己计划接种新冠病毒疫苗。部分杜马议员已成为新冠疫苗临床试验志愿者。 8月11日,俄总统普京宣布,俄已注册世界首款新冠病毒疫苗“卫星—V”。该疫苗由加马列亚流行病与微生物学国家研究中心研发,是人类腺病毒载体疫苗。在正式注册时,该款疫苗完成了第一和第二阶段临床试验,还未进行第三阶段临床试验。“卫星—V”第三阶段试验将于2022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 除了“卫星—V”疫苗外,俄卫生部早些时候发布消息称,俄罗斯还有3种国产新冠病毒疫苗和2种外国新冠病毒疫苗正在进行注册。
  • 《我国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

    • 来源专题:新药创制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20-04-16
    • 我国两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一二期合并的临床试验许可,相关临床试验同步启动。这是首批获得临床研究批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 这两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分别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有关科研机构开发而成。 疫苗对疫情防控至关重要。疫情发生以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专门设立疫苗研发专班,按照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活疫苗、核酸疫苗5条技术路线共布局12项研发任务,目前均在稳步推进。 此前,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腺病毒载体疫苗已获批开展临床试验。 此次获批进入临床试验的灭活疫苗,是一种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仍保持其免疫原性的疫苗,具有生产工艺成熟、质量标准可控、保护范围广等优点,可用于大规模接种,并且有国际通行标准来判断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我国的灭活疫苗有较好研究基础,甲肝灭活疫苗、流感灭活(裂解)疫苗、手足口病灭活疫苗、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等均已广泛应用。 据了解,上述获得临床试验许可的企业具备大规模灭活疫苗生产能力,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已为紧急使用做好准备。 来源于央广网